哲学若无多样性,只配称为欧美哲学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6343 次 更新时间:2016-05-16 09:11

吴万伟  

杰伊·加菲尔德 万百安 著 吴万伟 译

美国大多数哲学系只提供源自欧洲和英语世界的哲学课程。比如,在美国和加拿大的118个哲学博士点中,只有10%的博士点专职教师中有中国哲学专家。大部分哲学系并没有非洲研究、印度教、伊斯兰教、犹太教、拉丁美洲、美洲土著、和其他非欧洲传统方面的课程。事实上,英语世界顶尖的50个哲学系博士点专任教师中,只有15%的博士点讲授非西方哲学。

考虑到非欧洲传统在世界哲学历史上和当今世界的重要性,考虑到欧美大学里来自非欧洲背景的学生数量越来越多的事实,这种状况的确令人吃惊。任何其他人文学科都没有像哲学这样表现出对大部分文明的系统性忽略。我们很难从道德上、政治上、和认识论上为这种状况辩护,很难认定这样做是良好的教育和研究训练。

我们每个人---连同许多同事和学生几十年来一直在努力说服美国哲学系扩展经典著作讲授范围;我们敦促同事在研究和教学中不要将眼光仅仅局限在欧洲经典之内。虽然少数哲学系已经使其课程设置有了更大的多样性,虽然美国哲学协会已经在逐渐增加非欧洲项目在世界哲学传统中的代表性,但进步仍然非常有限。

从整体上看,哲学仍然绝对是欧洲中心主义的。因此,再次争取更大多样性的论证似乎都徒劳无功。

许多哲学家和许多哲学系只是忽略扩大多样性的呼吁;其他人则提出支持欧洲中心主义的论证作为回应,还有很多人在别处做出反驳。从整体上看,哲学仍然绝对是欧洲中心主义的。因此,再次争取更大多样性的论证似乎都徒劳无功,无论我们发现其多么具有说服力。

相反,我们询问那些真诚相信完全围绕欧洲和美国哲学家和哲学著作组织学科,并用诚实和开放的态度探索这一议程理所当然的人。因此,我们建议只提供西方哲学课程的院系应该被重新命名为“欧美哲学系”。这个简单的改变将更加名副其实,不仅让这些院系的研究领域和使命更加清晰,也将向学生和同事传递其真正的思想承诺。我们看不到为什么应该抵制这种小小的改变(虽然我们欢迎读者在本文的评论部分发表反对意见),尤其是那些或直接或间接支持欧洲中心主义立场者。

我们的有些同事为这个立场辩护的理由是非欧洲哲学仅仅属于“区域研究”院系如亚洲研究、非洲研究或拉丁美洲研究。果真如此,那我们要求持这种观点者勿采用双重标准,将自己的院系也设定在“区域研究”中如欧美哲学研究。

其他反对更改名称的人或许觉得单独把哲学挑出来不公平。我们并没有欧美数学系或欧洲物理系。这绝非蹩脚的诡辩,非欧洲哲学传统对欧美哲学讨论的问题提供了独特的解决办法,提出了欧美传统中没有讨论的问题或为这些问题设置了框架,或强调和更深入讨论了欧美哲学中的边缘化哲学问题。而其他当代文化并没有对数学或物理学做出相应程度的贡献。

当然,我们相信重新命名哲学系不如实际上扩展哲学课程并确保“哲学系”名副其实那样宝贵。哲学作为一门学科存在严重的多样性问题,女性和少数民族在各层次的师生中都严重不足,虽然这些群体的比例在大学生中不断增加。部分问题是哲学系不过是欧洲裔男性成果的礼拜堂的认识。我们的推荐意见开门见山:那些对此认识感到舒服者应真诚地确认并诚实地为其辩护;若不是这样,我们敦促他们将教师构成和课程设置多样化。

我们并不是贬低当今哲学经典著作的价值:显然,欧洲裔男性写的哲学本身并没有内在错误;但是,如果哲学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和多元化,它总是会变得更加丰富。托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 (1225-1274))遵从穆斯林同事阅读了异教徒哲学家亚里斯多德的著作之后承认了这一点,因而扩展了他那个时代的大学哲学课程。我们希望美国哲学系将来有一天也像我们如今讲授康德一样讲授孔子,哲学学生将最终有同样多的机会像学习《理想国》那样学习印度圣典《博伽梵歌》(Bhagavad Gita)。波斯哲学家阿维森纳(Avicenna (980-1037)的飞人思想实验将像美国哲学家希拉里·普特南(Hilary Putnam (1926-2016))的“缸中大脑”思想实验同样著名。古代印度学者佛教僧人月称(Candrakirti)对自我概念的批判性考察将像研究大卫·休谟的著作一样被认真研究;我们的学生熟悉研究殖民主义的法国作家革命家弗朗茨·法农(Frantz Fanon 1925-1961)、加纳大学科瓦西·维尔都(Kwazi Wiredu 1931- )、拉科他部落土著人莱姆·迪尔(Lame Deer 1903-1976) 和女权主义哲学家玛丽亚·卢格尼斯(Maria Lugones)的程度就像对当今同事熟悉哲学经典一样。但在此之前,让我们诚实面对现实,给哲学系名副其实的名称吧:欧美哲学系。

对那些还没有拥抱课程多样性的哲学系,我们还有最后一个建议。由于人口上的、政治的、和历史的原因,美国向更加多元文化的哲学概念的转型似乎不可避免。请别忘了斯多葛派箴言:“心甘情愿者,被命运之神带着走;推三阻四者,将被命运之神拖着走。”

作者简介:

杰伊·加菲尔德(Jay L. Garfield),耶鲁-新加坡国立大学联合学院人文学科教授,著有《研究佛教:哲学为什么重要》。

万百安(Bryan W. Van Norden),瓦萨尔学院哲学教授,著有《中国古典哲学简介》。

译自:If Philosophy Won’t Diversify, Let’s Call It What It Really Is

http://www.nytimes.com/2016/05/11/opinion/if-philosophy-wont-diversify-lets-call-it-what-it-really-is.html


本文责编:wuwanwei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最新来稿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99575.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相同主题阅读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