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树成等: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1997年春季报告(摘要)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484 次 更新时间:2015-08-23 00:54

进入专题: 中国经济形势   分析与预测  

刘树成等  


注:本文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科片“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和国家统计局“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课题总负责刘国光、王洛林,执行负责人李京文、邱晓华、叶震、刘树成,执笔汪同三、郑京平、沈利生。


经过3年多的以治理通货膨胀为首要任务的宏观调控,我国国民经济运行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国民经济保持了适度快速增长,抑制通货膨胀取得了明显成效,社会总供求基本平衡,金融财政形势基本稳定,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实现了“九五”开好局的预期目标,为实现跨世纪宏伟纲领开了一个好头。

由于“软着陆”的成功,为国民经济运行创造了一个较为有利的宏观环境,1997年只要继续坚定不移地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继续贯彻执行稳中求进的方针,我们就有可能进一步发展宏观经济的较好局面,保证经济运行基本处于适度快速增长和低物价上涨的良好态势。

当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目前宏观经济运行中还存在着不少的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国有企业改革进展缓慢,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突出,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不高等方面。这些问题的存在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长期性特点,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做好宏观调控工作,切实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一、主要国民经济指标预测

1997年主要国民经济指标预测结果如下:

1.总量及产业指标

GDP增长率10.0%

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率 4.5%

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率 12.7%

其中:重工业 12.9%

轻工业

13.0%

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率 8.2%

其中:交通运输邮电业 9.2%

商业服务业8.9%

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总投资规模

27950亿元

名义增长率

18.1%

实际增长率

12.7%

投资率

35.4%

商品零售价格上涨率5.0%

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率7.0%

投资品价格上涨率 4.9%

GDP平减指数变动率 5.5%

4.居民收入与消费

城镇居民实际人均收入增长率 4.9%

农村居民实际人均收入增长率 5.3%

城镇居民消费实际增长率10.3%

农村居民消费实际增长率 5.7%

社会消费实际增长率10.0%

5.消费品市场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9130亿元

名义增长率18.3%

实际增长率12.6%

财政收入 8690亿元

增长率16.6%

财政支出 9120亿元

增长率15.2%

财政赤字 530亿元

居民存款余额(农村+城镇)49710亿元

增长率 29.0%

新增贷款 11130亿元

新增货币发行 1250亿元

8.对外贸易

进口总额 1530亿美元

增长率 9.9%

出口总额 1650亿美元

增长率 9.0%

二、经济形势总体分析

1997年发展国民经济的主要有利条件有:

1.经过三年多的加强宏观调控,通货膨胀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目前,财政赤字在继续缩小,货币供应量增长逐步趋于正常,M1和M2的增长率都基本处于较合理的水平。“适度从紧”的财政金融政策继续在抑制通货膨胀重新抬头的可能性。此外,1996年物价上涨中的新涨价因素较小,这使得1997年物价上涨的翘尾因素影响相对较弱。

2.需求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力稳中趋旺。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仍将保持比较活跃的趋势。目前各地增加固定资产投资的积极性仍然较高,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实际增长仍将快于GDP的增长。经过1996年有关外贸政策的调整,1997年我国对外贸易将呈现平稳增长的势头。消费、投资、净出口这3个国内生产总值的使用方向都存在着宏观政策的调控空间。

3.农业连年大丰收,为抑制物价上涨奠定了物质基础,为工业生产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有效保障。从中央到地方对发展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使我国农业抵御天灾的能力逐步增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保护,保障了农产品稳定供给能力的逐步提高。

4.对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相对来说得到较大缓解。

5.我国外汇储备连年上升,目前已超过1100亿美元。这是我国综合国力增强、经济运行稳定、国际信誉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大大增强了我们利用国际市场、实施宏观调控的能力。

6.在自1993年开始的加强宏观调控的过程中,我们坚持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在宏观调控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坚持“适度从紧”的财政金融政策,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方针已成为各方面多数人的基本共识和自觉行动。

7.世界经济目前处于上升期,全球经济的增长率和世界贸易量的增长率都将比1996年有所提高。这种世界经济的总体上升趋势对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十分有利的。

在1997年及以后的几年中,我们在经济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和矛盾主要有:

1.国有企业改革进展缓慢。部分国有企业不适应市场经济新形势,生产经营困难,产销率偏低,库存过高,亏损增加,停产、半停产企业和下岗、失业人员增多,社会就业压力日显突出。这些问题是在原有的集中计划经济体制下积累起来的,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进一步暴露出来,是各方面矛盾的综合反映,解决起来也需要一个时间过程。对国有企业的困难要正确认识,对国有企业改革要加大力度,但也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企望通过盲目加快经济增长速度来解决。

2.经济生活中各种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经济增长质量较低的矛盾逐渐比单纯的数量不足的矛盾更显突出起来。有效克服“大而全、小而全”和盲目重复建设的问题,已成为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改善经济结构的首要任务。所谓“需求不足”,在许多情况中实际上是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之间的不协调,归根结底还是结构问题。

3.在“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中,地区产业结构趋同的问题也日显突出。

4.随着我国金融事业的迅速发展,金融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保持金融体系的稳定,防范金融风险的出现,是金融手段发挥对宏观经济调控作用的根本保证。目前我国经济生活中确实潜伏着金融风险,主要表现在银行不良贷款的比例较高,数量上升,以及包括各类金融机构内部问题在内的金融秩序在某些方面的混乱。1996年两次下调银行利率之后,由于缺乏多种形式的能有效吸收社会资金的资本市场,出现了以目前股市呈现“过热”为表现形式之一的社会游资盲目流动,这也形成了可能增加金融风险的新因素。

5.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大力增强了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已取得明显效果。在今后的国家投资计划中对基础设施的投资也受到相当重视。但目前值得引起重视的一个问题是,国家对基础设施投资的直接收益至少在中短期内是很低的。而一些在中短期内有利可图的项目国有经济投资较少,而外资投资却相对较多。这种格局发展下去的一个结果可能是国有经济的盈利水平相对较低,国家投资的资金来源将受到影响,形成未来的财政困难。因此,如何全面规划国家投资结构,保证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三、坚持“稳中求进,紧中搞活”的方针

根据以上分析,1997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总趋势是比较乐观的。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宏观调控方针,就可以推动宏观经济继续向着好的方向发展,既避免近期再度出现较高的物价上涨,又避免从紧过度引起的生产滑坡。1997年宏观调控政策的选择和执行应着眼于“九五”计划的后3年,为整个“九五”期间乃至跨世纪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随着“软着陆”的成功,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形势的变化需要做出适当的政策调整。关键是政策调整的原则应该是什么,经济发展应该以什么方式进入新阶段。这就要求我们正确地理解“稳中求进”的原则,坚持“稳中求进,紧中搞活”的方针。

“稳中求进”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含义:首先,“稳”是指政治和社会的稳定,宏观经济政策的稳定,和经济增长速度的稳定。其次,“稳中求进”体现了江泽民同志提出的“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要求。“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发展和改革必须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这是我们付出了代价才取得的共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带有全局性的重大关系之一,将会长期存在于我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全过程中,因此,坚持“稳中求进”的方针绝不是一时的权宜之计。第三,“稳中求进”,“进”什么?回答这个问题是与正确理解“发展是硬道理”相联系的。“进”主要不是在数量,不是在外延,不是在粗放式增长,不是在铺摊子上项目,而是在深化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速科技进步,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

“紧中搞活”是指要坚持适度从紧的方针,汲取1993年开始加强宏观调控以前那段时期的经验教训,千万不能再搞大轰大嗡,同时要严肃整顿各项经济秩序,建立和不断完善有效的、规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宏观调控近4年来适度从紧的宏观环境,已经使各部门越来越认识到,只有自觉地按照市场机制进行经营,才有可能获得部门行业的有效发展;各地区也越来越认识到,只有自觉地加速国有企业改革、加强结构调整才能有效地解决本地区的困难。

目前,我国正处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市场因素的作用越来越大,但市场仍尚未发展成熟。我们面临的一些困难,有的还需要使用市场之外的手段来共同解决。由于近年来GDP的年均增长速度仍超过10%,1996年GDP增长率亦为9.7%,因此,1997年的经济增长既不宜过高,也不宜过度低于近年的平均增长率,以避免出现经济过度波动。在目前条件下,保持适度快速的经济增长是实现稳定的必要条件之一。在宏观调控政策方面,应该在保持政策连续性的前提下,加强适当的及时的灵活性调整。需求管理的目标应该是促进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使宏观经济进入适度快速、平稳增长的新阶段。

四、政策建议

中国宏观经济目前表现得较为稳定,随着新的经济增长阶段的到来,社会经济体制正在发生着质的变化。目前各种深层次矛盾的显露也对宏观调控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提出了新的要求,解决这些深层次的矛盾的复杂性越来越大。部分国有企业的困难既不是简单地增加需求就能解决的,防止物价反弹也不是仅靠继续紧缩就能实现的。我们在1997年采取的政策措施应该着眼于中长期经济发展的需要,与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结合起来。

1.抓住有利时机,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

我国的国有企业不仅自50年代以来对新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自80年代以来对改革开放的成功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中,不仅不少优秀的国有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而且国有企业总体对国民经济的主导作用仍继续存在。目前,我们对部分国有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的原因已经分析得比较清楚了,对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的思路也已经比较明确了,已采取的一些措施已见到成效。1997年我国宏观经济环境比较好,我们应该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把国有企业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一方面,我们应该积极落实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国有企业改革6条措施,另一方面,还要在抓大放小的实践中积极探索新的经验。同时要积极推进社会保障体制等其它方面的配套改革,争取国有企业改革在“九五”期间取得突破性进展,为21世纪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2.保持银行利率稳定,保护居民储户利益

1996年两次调低银行存贷款利息率已经产生了比较明显的作用。根据目前的形势,不宜再次调低利率。因为目前银行资金来源的主要成分已经变成了居民储蓄,再次降低利率虽然可能对生产企业产生一定正面影响,但对广大居民储户的心理影响较大,使涌入股市的资金增加,既不利于储蓄的稳定增加,也不利于防范金融风险。另一方面,部分国有企业面临的困难也不是小幅调低利率所能根本解决的。因此,建议在一段时期内保持银行利率稳定,加强防范金融风险。并注意实施“反周期”调节,在出现经济过热苗头时,及时采取提高利率等措施,收紧信贷闸门。

3.防范金融风险,加速投资体制改革

防范金融风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开辟发展多种形式的资金市场,加速深化投资体制改革,使居民储蓄既能通过多样化的投资渠道分散风险,又能在促进国家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实现保值增值。对我国中长期经济稳定快速增长来说,加强投资管理和投资体制改革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在促进投资风险约束机制形成的同时,促进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完善。

4.发行长期国债,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扶植支柱产业

通过发行长期国债的形式,筹措资金,积极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并扶植电子信息、汽车等支柱产业的成长。这样做既有利于增强我国经济长期发展的后劲,消除未来可能出现的基础设施“瓶颈”制约,又有利于短期解决就业压力,为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创造条件。

1997年4月


原文来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京)1997年第06期 第6-10页

    进入专题: 中国经济形势   分析与预测  

本文责编:liuwentao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91591.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