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胜阻:新一轮创业创新浪潮的六大特征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105 次 更新时间:2015-08-21 08:59

进入专题: 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  

辜胜阻  


编者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既是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富民之道、公平之计、强国之策。当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以燎原之势在各地蓬勃发展,"双创"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在新的网络时代下,唯有顺应发展新常态,把握新一轮创业创新浪潮的特点和趋势,坚决消除各种束缚和桎梏,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才能真正让创业创新成为时代潮流,汇聚起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新动能。

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同时面临制造业"去产能化"、房地产"去库存化、去泡沫化"、金融体系"去杠杆化"、环境"去污染化"四大"阵痛",经济下行压力有增无减。保持经济稳定增长,避免经济出现"硬着陆",必须要打造新引擎,通过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民智民力,促使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中国经济带来持续的活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几次创业浪潮。一次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创办乡镇企业、城镇个体户和私营企业为特征的"草根创业";一次是1992年邓小平南巡以后,以下海经商为特征的创业浪潮;还有就是进入新世纪后,伴随着互联网技术、风险投资以及资本市场的发展,以互联网新经济为特征的创业。当前我国正在形成新一轮创业创新浪潮。为了对创业创新浪潮进行深入了解,笔者今年到北京、深圳、武汉、上海、重庆、天津、青岛、福州等10多个城市对百余家企业进行了考察,调查表明:新一轮创业浪潮具有六大特征。

第一,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提出,商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支持小微企业的多项政策陆续出台,政府自上而下主动作为,改革成为推动新一轮创业浪潮的主要动力。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在第八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发表致辞时表示,借改革创新的"东风",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一个"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被写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并提升到中国经济转型和稳增长的"双引擎"之一的高度。围绕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政,政府自上而下,通过简政放权的"减法",调动社会创新创造热情。通过取消行政审批事项、规范审批行为,以持续不断的自我革命,为创业兴业开路、为企业发展松绑、为扩大就业助力。据统计,目前国务院已取消或下放了近800项行政审批事项,涉及投资、经营、就业等多个"含金量"高的领域。同时,政府颁布税收、财政等多项政策法规,解决中小企业"快生快死"的困境,优化初创企业的生存发展环境。如,政府大力扶持和发展草根金融、互联网金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政府、企业和高校合作开展了大量的员工技能培训,解决中小企业"用工难"问题。

第二,国际金融危机使大量"洋海归"回国创业,大科技公司管理和技术精英离职创业,返乡农民工掀起"农海归"草根创业潮,政府力推的大学生创业,新一轮创新创业浪潮呈现主体多元化。与前几次创业浪潮相比,新一轮创业浪潮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主体多元化,新一轮创业创新的主体可分为四类:一是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大批海归回国创业。2008年底,中央决定实施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千人计划",随后各地方政府也相继推出人才引进政策,如无锡"530计划"、宁波"3315计划"、武汉"3551计划"等,致力于为海归群体的创业活动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据统计,截至2014年底,中国有近300家留学人员创业园,有超过5万名留学人员在园内创业。二是有技术、懂市场的技术人员和管理精英离职创业或是在企业内部创业。美的、万科、海尔等在内的传统大公司纷纷开始"裂变创业"的尝试,鼓励员工内部创业,形成良好的竞合共赢关系,激发员工创新积极性,实现公司业务和管理模式的创新,充分发挥出企业和市场的活力。三是由于就业压力所形成的"倒逼机制"、产业转移所形成的创业机遇及一些政府扶持政策的陆续出台,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选择进行创业以带动就业。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一大批从沿海打工的农民工回归家乡创业,可以称作"农海归"。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4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自营就业的农民工所占比重为17%,较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四是有创造力与创业激情的大学生创业。教育部统计显示,2014年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727万人,比号称"最难就业季"的2013年还多28万人,巨大的就业压力迫使大学生以创业形式实现就业。一份针对大学生就业选择的调查显示,21.44%的大学生表示"有可能选择自主创业",另有近5%的学生表示"将创业作为主要的就业方式"。今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实施弹性学制,允许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可见政府正积极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

第三,新一轮创业创新浪潮涌现了一大批"互联网+"的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创新不断显现,创业创新的形式呈现高度的互联网化。互联网产业已成为中国经济最大的新增长极和创业空间。研究显示,中国互联网经济正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互联网创业已经进入新时代,拥有更年轻的创业者、更广阔的创业平台、更活跃的风险投资、更公平的创业环境以及更年轻的创业者,互联网领域成为新一轮创业创新的主阵地。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一方面,"互联网+"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的融合,催生了一大批新产业和新业态,产生了新的消费点。根据国家工商总局发布的数据,2015年5月中国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新登记注册公司2万户,同比增长48.0%。互联网和传统行业的二次创新,以"互联网+"的形式发展出了"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教育"、"互联网旅游"、"互联网诊疗"等新的经济形态。另一方面,"互联网+"对传统产业进行了技术化、智能化、高效化改造。此外,互联网与农业、制造业、生活性服务业的联系日益紧密,产业间的融合也使得更多就业机会被创造出来。

第四,新一轮创业创新浪潮由创业、创新和创投"铁三角"联合驱动,"众创"、"众包"、"众筹"等新的商业模式、投资模式、管理机制等多方面创新相互交织。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业浪潮正表现出创业、创新、创投3者紧密结合的新格局。一方面,创新与创业是一对孪生兄弟。成功的创业要能使创新投入产生经济效益,创新成果转化成产品。在互联网时代,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只有根据市场的变化,不断创新商业模式、管理机制,不断提升技术研发水平,才能获得利润得以生存。比如小米科技采用多元合伙的创业模式,即"天使投资+研发团队+外包生产+物流销售团队"同时协作。我国依托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大学科技园,建立大批创业"孵化器",促进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鼓励各类科技人员以技术转让、技术入股等形式转化科技创新成果,进行科技创业。另一方面,创业创新的联动离不开创投的支持。创业创新过程具有资金投入高、市场风险高等特征,这与创业投资风险偏好特点相匹配,新一轮创业浪潮使创业与创新、创投形成"铁三角"。创业投资具有要素集成功能、筛选发现功能、企业培育功能、风险分散功能、资金放大功能,能够在企业成长的不同阶段支持企业创业创新,发掘有价值的科技成果并加快推动技术的产业化。国家建立了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利用政府资金的杠杆作用,撬动社会资本参与新兴产业发展,有效引导创业投资向创业企业的初期延伸。同时,创业投资机构也开始全程参与创业公司的发展,逐步承担从种子期的天使投资到早期投资的VC、成熟期及后期投资的PE所做的工作,创业投资从投机化向"天使化"逐渐发展,"众创"、"众包"、"众筹"等新的商业模式、投资模式、管理机制等多方面创新相互交织。

第五,创新创业要素向"软""硬"环境好的高新区与科技园区集聚,创新创业载体呈现区域分化格局,深圳和北京成为创业环境最好的城市。高新区和创业园区作为人才、技术、资金等创新要素的集聚区,是一个沟通"创业项目"与"创业要素"的交流平台,可以有效缩减项目与资本、人才、技术的匹配成本,也是产业集聚的重要载体。我国已经形成了大量高新区和创业园区,如北京中关村、深圳高新区、武汉东湖高新区等,为创新与创业提供了基本的要素。创业创新是一项高风险的经济活动,需要有良好的创业环境作为支撑。其中市场环境、技术优势、资本优势和创业文化等环境因素对创业成功率的高低起着关键作用。当前,创业载体区域分化逐渐明显,北京、深圳已成为我国的创业创新"高地"。据统计,2014年,北京创投融资规模69.72亿美元,位列全国第一。深圳市目前股权投资机构的数量与管理资本总额均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柴火空间"、"创新谷"等一批众创空间快速兴起,2014年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65.75件,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3.4倍。此外,良好的创业环境还要与"鼓励冒险,宽容失败"良好的创业文化相适应。

第六,创业创新的体系呈现生态化,具有产、学、研、用、金、介、政齐备的协同创业创新体系出现,一些地方成为创业创新人才的"栖息地"。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是创新创业者、创新创业企业、政府、相关组织等多种参与主体及其所处的制度、市场、文化和政策等环境所构成的有机整体。新一轮创业创新浪潮中各市场主体、各类要素、各种环境相互促进互动,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以中关村为例,联想、百度、华为、小米、京东等行业领军企业不仅拥有较强的创新活力,而且也推动产生了一大批上下游企业,形成了一系列"创业系"、"人才圈",如联想系、百度系、华为系等,为区域输出大量的创业人才。中关村附近有32所高等院校,206个国家及省市级科研院所,高校和科研机构提供了大量技术创新成果。天使投资是新创企业出生和成长的"沃土",中关村260家上市公司的创始人和成功的企业家成为天使投资人队伍重要的来源。创业服务体系为早期项目和初创企业提供开放办公、早期投资、产业链孵化等服务。由市场环境、法治环境构成的创新创业环境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简化商事制度改革、减免中小企业的税费、知识产权与电子金融等方面的法律逐步完善等举措,优化创业创新环境,促进和保障创新要素资源有效配置和有序流动,实现创业生态的进一步完善。


    进入专题: 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91516.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经济日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