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海平:民生项目要接受民众监督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003 次 更新时间:2015-07-29 16:59

进入专题: 民生项目   民众监督  

郑海平  

 

郑海平,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教师

 

据国家审计署7月24日发布的公告,该署在6月抽查了258个惠民项目(民生项目)之后发现,其中69个项目实施进度明显滞后,涉及投资金额1540.94亿元人民币。此外,一些项目单位存在申报和使用财政性资金不规范,落实中央相关政策不到位等问题。在发布公告的同时,审计署还在网站上公布了35个存在突出问题的典型事例。

国家的惠民项目不能及时实施,无疑会导致许多不良的后果。最主要的,当然是民众不能及时享受这些项目本来能够为他们带来的各种好处和便利。惠民项目涉及许多关乎国计民生的工程,包括水利、交通、保障房建设、棚户区改造、污水处理、废弃物处理、医院和养老院建设,以及中小企业扶持等项目。如果政府投入的资金不能及时得到利用,这些项目就不能按期启动和完工,自然也会拖延“惠民”的时间。

然而,问题不仅在于有些项目实施滞后,而且在于某些已经实施的项目并没有真正起到“惠民”的作用,反而为个别官员创造了腐败的机会。例如,四川省酿酒研究所按照相关规定最多只能申请70万元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但却通过弄虚作假的方式获国家财政补贴315万元。尽管该研究所在申报材料中使用了大额虚假发票,但还是通过了逐级审批。其间是否存在腐败现象,不无疑问。

这些问题之所以存在,有多方面的原因。最直接的原因,是我国关于这些惠民项目的申请、拨付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使得申请项目的单位或部门有机可乘。例如,河南省伊洛河治理项目、宁夏灵武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以及河北省秦皇岛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等,都存在类似的问题:地方政府部门在尚未做好工程的可行性分析的情况下,就“积极”向中央申报资金;得到资金支持后却发现施工面临一系列问题(比如规划选址、房屋拆迁、环境评价等方面的问题),于是工程拖再拖,导致数亿元的中央财政资金长时间“闲置”。

另外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则在于,这些惠民项目基本上都没能受到民众的有效监督。笔者在网上逐一检索了审计署公布的35个典型事例中所涉及的项目,发现除了审计署的曝光之外,关于这些项目的详细信息少之又少。能够找到的,最多只是今年五六月份发布的一些关于个别项目的笼统招投标信息。可以想见,若不是审计署在今年6月启动针对这些项目的审计并随后曝光存在的问题,民众可能根本就不知道这些项目的存在,更遑论对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

虽然这次审计署的曝光使民众对惠民项目有了一些了解,但从满足公民知情权的角度来说,这还远远不够。从审计署公布的信息来看,其抽查的258个建设项目涉及投资总额7149.06亿元。然而,还有许多问题是公众想知道的:目前,全国共有多少个惠民项目?究竟是哪些项目?涉及的总金额是多少?每个项目由哪些单位(部门)具体负责实施?实施状况如何?一系列的问题,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依然是未解的谜。

惠民项目的详情,并不为民众所知晓,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要知道,这些项目,少则数百万元,多则数亿元,都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而国家财政收入又主要来源于人民所缴纳的税收。晚清谭嗣同曾言:“赋税之取于民,所以为办民事之资也。”这样大额的投入,初衷当然是为了“办民事”,保障民生。但如果项目的信息不公开,则公众就很难对项目的实施状况进行监督,也就很难保证这些资金会真正被用于“惠民”或者“办民事”。

要解决惠民项目当前存在的问题,除了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外,更重要的一个措施就是:将惠民项目的所有信息在网上公开,接受民众的监督。试想,如果惠民项目的每一笔开支(或者至少那些数额相对较大的开支)都能够在网上公布,那些连项目可行性报告都未能提交的单位,还好意思申请国家的惠民项目吗?

当然,在当下,要采取这样的措施,会遇到各种阻力。但无论如何,公众对于政府如何花钱进行监督,应该说是无可厚非的事。至于具体如何做到,则取决于决策者以及公众的勇气和智慧,还有更为完善的制度设计。

 

文章来源:《法治周末》2015年7月28日

    进入专题: 民生项目   民众监督  

本文责编:张容川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法学 > 法学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90865.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