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一些地方和单位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临时人员聘用、管理不严格不规范等问题,进人自由一方面加重地方和单位财政负担,另一方面扰乱组织、人事、编制和财经纪律,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机关事业单位临时人员之结构和层级,各地的版本是非常不一的,但是有一点异曲同工之处,那就是有些单位特别热衷使用“临聘人员”。 超编几乎成了事业单位的普遍现象,而且越是有权有钱的单位,超编现象就越严重。安徽某县环保局共有94人,其中行政全额拨款编制8人,差额拨款事业编制13人,超编的73人全被放在了环境监察大队。环境监察大队就是自收自支的事业编制,以至于该县每年征收的近百万元排污费被用于发放工资。
为什么这些单位那么爱用临聘人员呢?所谓“临聘人员”,就是临时聘用来干活的,不在编的,这不仅影响了机关事业单位的公信与效率,更加重了地方和单位财政负担,扰乱了组织人事制度和财经纪律。人的身份一旦“临时”起来,就容易给我们造成认知上的错觉,其行为究竟属于“职务行为”还是“代理行为”有时候就很难界定。事实上,民众怎么可能辩识出身穿同样制服下的执法行为、公共行为,哪个是“临时”、哪个是“正式”的呢?“临聘人员”的泛滥,与某些机关事业单位不健全的用人制度和用人理念有关,更是职位规划随意性的后果,而监督缺位又放任了这种失衡。
在我国公职人员编制体系中,事业单位编制最为混乱,也是超编的重灾区。因为事业单位人员,要么是财政全额供养,要么是利用政府委托的职能收钱。而在一般情况下,县级领导签字同意就能够进事业编制,有的甚至乡科级领导签字也能进。由于工资有保障,又能够做一些有偿服务,福利待遇相对较好,事业单位成了人们竞相追逐的目标,人员迅速膨胀。一些领导的七大姑八大姨,乱七八糟的亲戚,都被安置在“后花园”里“临时”供养了起来。
事业单位编制混乱,超编严重,危害很大。多一个编制就得多养一个人,而且,这里说的养人还不仅仅只是工资,其它费用恐怕比工资还要高,增加了财政负担;事业编制中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的比重较大,基本上要靠自己来养活自己,而养活自己的主要手段就是向老百姓要钱,这又加剧了群众负担。
事业单位超编的现象,严重阻碍政府精简、高效运行,是时候进行一次全面清理整顿了。通过整顿清理,对事业单位进行全面清理规范,清退那些违规进编人员,撤并“空壳机构”、整合职能交叉和职能相近的事业单位。今后,确因工作需要增加工作人员的,要在编制限额内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坚持公开选拔、择优录取原则,或可为事业单位“消肿”。
(作者单位:四川省三台县新生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