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岩: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必须坚持正确方向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613 次 更新时间:2015-06-06 23:43

【摘要】建国以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一个从重视、不重视,再到重视的曲折过程。近年来,党中央对新形势下哲学社会科学的地位和作用作出了一系列指示。对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来说,就是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要立足国情,立足当代,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推动理论创新和知识创新,研究回答关系党和国家发展的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研究回答干部群众关心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把是否体现了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衡量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性质、方向和水平的根本尺度。

【关键词】哲学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干群关系|先进生产力|研究方向|群众利益|“三个代表”

当前全国上下正在深入学习和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积极投身到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实践中。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应该如何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江泽民同志先后在北戴河、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三次讲话和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对此强调指出:要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指导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适应变化着的时代条件,积极进行创造性的理论探索,努力为推动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哲学社会科学只有坚持正确的研究方向,才能发展和繁荣,也才能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一、哲学社会科学的地位与作用

新中国建国以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地位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一个从重视、不重视、再到重视的曲折过程。

(一)从建国后到反右前,哲学社会科学非常受重视,处于繁荣发展时期。当时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地位很高,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很受重视。1955年选学部委员(院士),哲学社会科学有五十几位学部委员(院士)。那时的政治理论课也非常受重视。记得20世纪50年代初我当马列主义教员时,自我感受比其它学科的工作者有优越感,很自豪。1952年院系调整,我到法律系教法学理论,也觉得不错。

(二)1957年“反右”以后,哲学社会科学虽同样受重视,但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地位开始下降。此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随着领导者的说法和意志来做,多一步也不敢迈,多一句话也不敢讲,特别是后来把毛泽东语录作为“最高指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就不景气了。

(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高了自然科学的地位,而这时的哲学社会科学地位并没有随之提高。在“七五”、“八五”期间,几次关于国家社科基金规划制定和国家社科基金评审的座谈会上,有一些教授和学者纷纷提出哲学社会科学不被重视的问题,认为国家对哲学社会科学的扶持力度不够,哲学社会科学教授的待遇和条件较差。在“九五”期间,中央的一位领导同志曾在一次讲话中提出,哲学社会科学要“有为有位”。哲学社会科学要提高地位,就必须先有作为,有了作为才能有地位。“有为有位”认识到了哲学社会科学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能够有作为的,这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是一种鼓励。

(四)1999年,胡锦涛同志在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颁奖大会上讲话中提出:“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二者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同等重要。只有密切配合,相互结合,科学才能全面发展和进步,发展社会科学,是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这对我们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是个极大的鼓舞。

(五)进入21世纪,江泽民同志全面阐述了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这主要表现在他的一系列讲话中。2001年8月7日,在北戴河会见部分国防科技和社会科学专家时,江泽民同志提出了“四个同等重要”:第一,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样重要;第二,培养高水平的哲学社会科学家与培养高水平的自然科学家同样重要;第三,提高全民族的哲学社会科学素质与提高全民族的自然科学素质同样重要;第四,任用好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与任用好自然科学人才并发挥他们的作用同样重要。这四个同等重要,更深入更全面地阐明了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具有同等地位,同样都是科教兴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都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2002年4月28日,在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江泽民同志强调:我们要始终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在治党治国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巨大作用,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领域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高度重视改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条件,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领域重大课题的攻关,高度重视为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学者的成就和作用。他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全社会共同努力,大力促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繁荣。2002年7月16日,江泽民同志在考察中国社会科学院时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在实践和理论上不懈进行探索,不断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创新的理论,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实践。在这个实践和理论的双重探索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是一支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我们必须始终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加快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他还强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进程,是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全面建设的进程。哲学社会科学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为推进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我们不仅要大力发展自然科学,而且要大力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并用这些方面的知识来全面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在十六大报告中,他着重提出:“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这些指示精神告诉我们,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又一个春天到来了,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又一个机遇到来了,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努力刻苦地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为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我们更大的贡献!

为什么建国以来,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会经历这样一个曲折过程?从建国后直到“文化大革命”前期,我们党把社会主义建设的重点放在改变生产关系上,生产关系的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哲学社会科学是研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学科,哲学社会科学受到了重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工作的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即把重点转移到发展生产力上来,生产力的实质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因为自然科学是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学科,对发展生产力具有直接的作用,这就必然地要重视自然科学。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进入信息时代,党和国家逐渐认识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是互相交融、互相结合的。自然科学如果缺乏社会科学的补充是很难发展的,因为自然科学的发展需要哲学社会科学的思维方法,需要社会科学对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引导。同样,社会科学如果缺乏自然科学的支持也是很难发展的,因为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也需要自然科学的知识,如系统论、控制论和实证研究等。这样,综合学科、交叉学科、文理结合的学科开始不断出现。如由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出现了环境政治学,由于信息科学的发展出现了电子政务。因此,只有两种学科互相结合,才能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推动社会全面发展。

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方向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以一定观点、方法对社会现象、社会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和说明的科学。这个界定说明人们认识社会关系、社会现象的观点、方法的重要性。由于人们所持的观点、方法不同,对同样的社会关系、社会现象就会有不同的认识和说明,这就是意识形态。比如关于民主现象的认识,马克思主义者和西方学者的认识和说明之所以不同,就在于他们对民主现象认识的观点和方法存在根本上的差异。

我们讲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方向,最主要的是指我们要用正确的观点、方法进行研究。里所说的正确观点和方法,就是指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简单地说,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观点、方法进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离开了马克思主义观点、方法,就叫做研究方向不正确。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不断增强贯彻“三个代表”要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是否体现了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衡量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性质、方向和水平的根本尺度。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沿着正确方向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但是当前有些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一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说是“左”。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偏见或者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无知。为什么呢?因为有些人过去曾受过教条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伤害,因此对马克思主义有偏见。还有些人特别是青年人,对马克思主义不懂,或是不真懂,所以我们现在的年轻人必须学习马克思主义,坚信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当年我们接触马克思主义的时候特别有情感,从内心里愿意学马克思主义,坚信马克思主义是科学,马克思主义是真理。当然,我们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必须首先弄懂马克思主义。中央有关部门开展了对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问题的调研,其中有关于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不好的原因是什么的问题。我认为,关键在于讲授政治理论课的教师队伍。我把讲授政治理论课的教师分三类,第一种是教师本人对马克思主义未懂,讲出来学生也不懂;第二种情况是教师懂而不信,讲出来学生也不信;第三种是教师懂而且信,讲出来学生才能懂且信。当前在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中,第三种教师太少了,这是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不好的一个主要原因。

“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这句名言的实质是指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必须与时俱进,因为不与时俱进,脱离现实问题就不可能是行动的指南。与时俱进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解决现实中的重大问题。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是没有现成的答案的,要回答这些新问题、新情况就必须要创新。创新是与时俱进的表现形式。必须明确,与时俱进的前提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把基本理论变成自己的观点与方法,用这种观点与方法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认识问题的正确与否,只能用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如果不弄懂马克思主义,甚至脱离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脱离实际,这就是方向不正确。因此,我们要把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正确方向,就必须真正学懂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对于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方向,党中央明确要求:“要立足国情,立足当代,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推动理论创新和知识创新,研究回答关系党和国家发展的前瞻性、全局性、战略性问题,研究回答干部群众关心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充分发挥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作用,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

(一)什么是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

所谓全局性问题,以政治学科为例,凡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国家的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都是全局性问题,如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国家政权问题;国家的独立与统一问题;社会稳定问题;民族问题;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问题等。所谓前瞻性问题,是指对我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的发展趋势的研究,也就是对社会发展规律或某一领域的发展规律的研究,如经济主体多元化、利益主体多元化下的政治参与研究;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中国政治文化发展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共产党执政规律的研究;十六大提出对中小企业要特别关注等问题。所谓战略性问题,是指需要长时期解决的重大问题的途径与方法的研究。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途径问题;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途径问题;世界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如何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途径问题;农村现代化途径问题;社会主义的民族团结与民族分裂主义斗争方法问题;如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道德建设方法问题等。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问题都是大问题,但这并不是说我们研究的课题都要全面研究这些大问题。因为每一种大问题都由各个方面、各种形式、各种角度来表现的,我们可以从各种具体方面的具体形式、具体问题去研究。这就是说,我们所研究的课题无论大与小都要与这些重大问题相关联。

(二)怎样选择属于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问题中的具体问题

这就需要深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什么是学问,简单地说,就是对实际问题的回答,回答得好,就是有学问、水平高;回答得不好,就是水平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求我们必须到实际中去,到人民群众中去,在实际中发现问题,在人民群众的创造中总结问题。如果你不研究实际问题,只是在空洞的理论上兜圈子,空对空,这种所谓的理论是社会所不需要的。所以,我们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应当把现实中的重大问题作为主攻方向。尤其要注重对人民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进行科学总结和理论概括,不断深化对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党和政府的决策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如学习和研究行政管理学,如果不到政府中去,不了解政府在实际上怎样运转,怎么能够研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呢?国务院的一位领导同志在接见全国行政学会常务理事的一次讲话中提到,国务院机构改革进行了几次,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不彻底,精简了以后膨胀,膨胀后再精简,这就需要中国特色行政管理理论正确指导,希望学者们给予理论上支持。

(三)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必须要立足国情,立足当代

什么是国情?我国的国情,总体说是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具体说:第一条是经济不够发达,是发展中国家;第二条是社会主义。这两条都具备才是全面体现了中国的国情。为什么还要把这样看似简单的道理特别强调呢?因为正是对这个简单道理不真正明确时就容易犯错误。如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只是了解社会主义优越性,对国情中第一条经济落后认识不清,不重视发展生产力,并且还把强调发展生产力当作“唯生产力论”批判,甚至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还提出过短期内“超英赶美”的口号。结果是人民群众难以摆脱穷日子,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有些理论工作者,对中国国情的理解又忽视了第二条社会主义,只看到中国经济落后这一条,因此,有人用西方学者的语言,把当代中国叫“传统社会”,甚至有人主张中国搞市场经济必须“私有化”,“中国政治现代化”必须培育“中产阶级”,走“西方政治现代化”道路。对此,我们强调中国国情是两条,缺一不可;对中国国情的认识,必须要全面。

什么是当代?当代是指现阶段的国际形势,包括国际格局、国际关系、国际斗争。列宁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提出帝国主义时代。这是他根据马克思主义观点,根据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阶段,对资本主义社会三大矛盾分析作为依据而提出的。这三大矛盾是资本主义国内的阶级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针对三大矛盾的尖锐化,他提出了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发展为帝国主义阶段的主要特征。我们在分析当代时,把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世界经济全球化,在这种形势下,国际社会有哪些主要矛盾?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之间的矛盾,是由过去的帝国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矛盾转化的,这对矛盾比过去是尖锐了还是弱化了?发达国家之间的矛盾是尖锐了还是弱化了?发达国家内部的阶级矛盾是尖锐了还是缓和了?这些问题弄清楚,才能掌握当代,认清当代的主要矛盾。那么,这些矛盾在当今世界的表现形式是什么?如当今的美国霸权主义,它可以把任何国家定为“无赖国家”、“无能国家”、“邪恶轴心国家”等等,它在“9?11事件”后,又制定了新战略;哪里有恐怖主义,它就可以进行反恐战争;哪个国家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它就可以去干涉,即所谓的由防御性战略转为进攻性战略。但全世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最多的是美国,谁去干涉?这种霸权主义会激起什么矛盾?其后果又是什么?我们立足当代,就是要力求把这些问题弄明白。

研究当代也包括吸收西方国家和各个国家优秀的成果。江泽民同志指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既要立足中国又要面向世界,努力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积极学习借鉴各国人民创造的有益文化成果。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朽的贡献,我们应结合时代精神加以继承和发展。同时,我们要拓展眼光,积极吸取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但是如何做才能借鉴西方国家和各个国家优秀的成果,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现在有个时髦语言就是“国际接轨”,那么我们怎样认识与国际接轨,怎样才能与国际接轨?我们国家已经融入到经济全球化之中,我们要认清哪些需要接轨,哪些不能接轨。当前有些领域要接轨,如自然科学、国际贸易、管理方法,甚至某些法律、法规也是需要的,但并不是所有领域都要接轨,如中共党史跟谁接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谁接轨?我国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政治领域的基本理论跟谁接轨?如果都要全面接轨,那还要不要社会主义这一条基本国情?

总结以上的分析,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正确方向,就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现实重大问题,而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最重要的是要正确地认识中国国情和当今世界形势,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我们哲学社会科学按正确方向所研究的成果,才能为党和政府的决策服务,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服务。这是我们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也是党和国家为什么重视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原因。

进入 王惠岩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哲学社会科学   马克思主义   中国   干群关系   先进生产力   研究方向   群众利益   “三个代表”  

本文责编:wenhongchao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哲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88906.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政治学研究》2003年3期,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