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竹盛:税收的正当性在于增进平等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173 次 更新时间:2015-03-23 13:39

进入专题: 累进税   分配正义  

叶竹盛  

去年出版的经济学著作《21世纪资本论》在全世界刮起了一阵旋风。读者不仅包括经济学和其他领域的研究者,还吸引了众多学术界以外的普通读者,连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也郑重其事专门撰文讨论该书提出的观点。一本艰深晦涩的学术著作成了畅销书,这种奇怪的现象折射了众人对社会现实的焦虑——这本书揭示了现代资本社会的不平等性,并预言假如不采取积极措施的话,贫富之间的不平等将继续扩大。

不平等将继续扩大的预言之所以产生了世界性的震撼,原因在于人们克服不平等的美好愿望受到了强烈打击。克服不平等自古以来便是人类社会的一个理想。虽然这个理想也曾将一些国家“带到坑里去”,引发了灾难性后果,但是经过方向性的调整之后,又继续上路了。这个理想有过曲折,却从未泯灭,所以《21世纪资本论》的打击实在是太深刻了。

经过调整后的理想不再试图抹平人与人之间的所有不平等,而是试图克服人为造成的不平等,最大限度消除造成不平等的制度和社会因素。目前人们用来克服不平等的两大制度武器分别是强调人人平等的法治和进行二次分配的税收制度。

税收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政府从个人的腰包里直接掏钱。用法国帝国时代的一个财政大臣的话说就是,税收就像拔鹅毛一样,在拔毛的时候还要做到不让鹅叫。不让鹅叫的办法除了“给人民一个胶带”以外,就是从道理上说服纳税人同意纳税。前者谈不上什么合法性,后者的做法则显示税收要获得合法性,就得具备两个条件。其一是纳税人的同意,也就是说拔鹅毛之前得经过鹅同意。现代政治过程一般是通过民意代表来讨论和决定税收的开征、税率等等问题,因此纳税人同意也可以转换为税收的法定性。

其二是得从道理上说服纳税人认可纳税的必要性。除了维持政府运转之外,还需要更多理由去说服不同收入级别的纳税人。在代表性政治之下,数人头的规则有可能导致极端现象——对富人征收超高税率,而多数财富较少的人则纳税很少,甚至不纳税。一般社会的常态是,只有少部分才能获得高收入,而财富较少的人当然乐意对富人征收超高税率。法国2013年宣布征收高达75%的特别富人税之后,便有不少富人移民到海外。法国政府顶不住压力,不到一年便宣布取消富人税。

税收能够促进社会平等便是使鹅同意拔毛的重要原因。富人的确消耗了大量社会资源,并受到环伺,只有贡献更多财富,以促进社会平等,才可能消弭社会矛盾,为自己营造更好的社会环境,保证财产安全,创造更多财富。对于财富较少但人数更多的群体来说,也只有这个目标才能让他们与富人同心同德,同意以较低税率纳税。

能够促进财富平等的税收叫做累进性税收,一般收入越高的人纳税也越多。初次分配的财富,经过累进性的税收二次分配之后,不平等性会削弱;再通过财政上的第三次分配,则可以进一步削弱不平等。因此合理的税收也是分配正义的重要一环。

税收的代表性和分配正义实际上相辅相成的。只有经过代表性的政治转换,人数优势才能抵消财富优势,说服富人缴纳更多税,实现税收的累进性。假如没有这种转换机制,便很有可能导致另一种极端——富人反而成为税负较少的群体,而收入较少的群体却拿出更大比例的财富来供养财政。这种情况下,税收的正当性便被削弱了。

目前中国的立法法正在修订中,税收的法定性问题是一个争议的焦点。根据国内权威学术期刊上刊载的多个研究成果,中国的税收还没有实现累进性,而是累退性。换言之,收入低的人反而承担了更重的税负。这使得中国的税收不仅没有减轻收入的不平等,反而在初次分配之后,二次加重了收入的不平等。在这种情况下,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人们尤其强调税种、税率等重要的税收制度都必须经过代议机关立法才能修改。

    进入专题: 累进税   分配正义  

本文责编:chenhaocheng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学专栏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85548.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共识网,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