隽鸿飞 杜红艳:东欧新马克思主义与启蒙理性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982 次 更新时间:2015-03-07 22:53

进入专题: 新马克思主义   启蒙理性  

隽鸿飞   杜红艳  

对启蒙理性的反思和批判,是20世纪人类思想史中最重要的潮流之一。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深入到东欧的历史和现实之中,将启蒙理性与现代性结合起来对时代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批判,通过对现代性危机的反思和批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启蒙理性批判思想。科拉科夫斯基的《经受无穷拷问的现代性》、科西克的《现代性的危机》、赫勒的《现代性理论》、费赫尔的《法国大革命与现代性的诞生》等都是对这一问题的集中阐释。

启蒙理性与现代性的内在关联

在东欧新马克思主义思想家看来,现代性中有一个共同的指涉物,那就是共有的生活经验以及对这些经验的共同元素的描述与反思通常称为“社会现实”,而这一“社会现实”正是在启蒙理性的引导下形成的。因而,无论是现代性还是反叛现代性的后现代性,都是启蒙运动的产物,与启蒙理性密切相关。

首先,启蒙理性的片面发展导致了现代性问题的产生。康德认为,“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就是要人们勇于运用自己的理性,而且是公开地运用自己的理性。然而,在高扬理性的时代,人们过度关注工具理性而忽视了价值理性,致使理性行为较少由价值观念所引导,更多的是为一个既定目标选择适当的手段所引导,这导致了世界大战、集中营、大屠杀等人类悲剧。世界理性化的过程也就成为理性丧失的过程。启蒙理性是现代性的来源,是现代性的基础和前提。费赫尔就将启蒙运动引发的法国大革命看作是现代性诞生的标志,是法国大革命的失败使现代性问题得到了凸显。

其次,启蒙理性构成了现代社会的精神基础。启蒙理性强调人的自由观念和自主意识,用人的理性取代了神的位置,从而使对人的理性的自信和高扬成为现代社会内在的原则,塑造了现代的社会秩序、政治结构和运行方式。因而,福柯将现代性理解为一种关系到“现代”的态度或气质,一种勇敢地与过去决裂的思想观念和现代社会的运行原则、生活方式,其内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赫勒则将其称为“共同的生活经验以及对这些经验的共同元素的描述与反思”。可以说,对现代性的批判就是对启蒙理性的反思和批判。

启蒙理性的悖论

对启蒙理性的悖论性的揭示莫过于《启蒙辩证法》。霍克海默和阿多诺指出,“历来启蒙的目的都是使人们摆脱恐惧,成为主人。但是完全受到启蒙的世界却充满着巨大的不幸”。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同样看到了启蒙理性的悖论。

科西克将理性和良知看作是一个整体,认为二者共同构成了人类存在的基础,一旦整体破裂,理性会失去实质性,良知会失去实在性,而这种没有良知的理性就是现代性,从而导致现代性的危机。科拉科夫斯基认为,启蒙在对宗教的批判中兴起,而在最终形式中启蒙却转而反对自己,失去的神话较少地被启蒙的理性所代替,更多的却是被可怕的世俗的讽刺画或替代物所代替,极权主义就是启蒙理性走向反面的结果。赫勒也看到了启蒙的双面性:理性主义的启蒙所依赖的技术不断更新进步,因而没有什么仍旧是坚固的,从而导致了现代社会所有领域的破碎状态;而浪漫主义的启蒙在摧毁了周围一切东西之后,将世界变成了一个精神的荒漠,随后也毁灭了自身。启蒙最后将自身变成了一种虚无主义,从而产生了现代性的悖论。

东欧新马克思主义思想家正是从启蒙理性的悖论着手,展开对启蒙理性的深入批判。赫勒认为,现代性是从两种形式自由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进步主义”中获得其合法性的。而这两种形式的“进步主义”直接受启蒙理性的影响,共同允诺未来的自由、更好的世界和生活方式,并将其建立在科学技术的进步基础之上。但如今,借助于未来而对现代性进行的合法化已经破产了。这标志着启蒙理性的最终破产,彻底走到了自己的反面。

启蒙理性批判的展开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批判可以说是迄今人类历史上最深刻的批判,引发了世界范围的社会主义革命。然而,东欧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仅没有解决现代性问题,反而陷入了更深的现代性危机之中,由此引发了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对现代性的反思。

第一,通过对国家社会主义的批判,提出社会主义人道化的方案,以解决社会主义中存在的现代性危机。南斯拉夫实践派指出,如果一个社会限制了人的自由、阻碍了人的发展、否定了人是实践的存在,就会走向全面的异化。因而需要一种“彻底而全面的人类批判”理论,使实践的观点成为批判的标准,通过把人作为“实践的存在”来恢复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克服异化。布达佩斯学派的瓦伊达等人则指出,要以自由和民主补充社会主义,以克服现代性在国家社会主义中表现出的危机。

第二,进入后现代的理论视域,对现代性本身进行反思,发展了现代性理论。赫勒指出,现代性以同一性原则消除了一切的差异,将一切都统合到理性化进程中,使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丧失了,导致了现代性的危机。对抗这种危机的方法就是差异性的恢复,表现为一种多元主义的价值倾向。马尔库什通过探索文化在现代社会的悖论式的存在方式,指出现代性的历史和逻辑导致了文化的悖论,而恰恰是文化悖论中包含的矛盾性能够使批判和反思成为可能,从而推动现代性的发展。这里,文化悖论也是对多样性的一种保存,从而打破现代性的同一性,克服现代性危机。科拉科夫斯基认为,现代性这个概念是不确定的,现代性总是处于反复的试验当中,因而我们不能简单地对现代性采取拥护或反对的立场,要看清现代性的思维必须进入后现代的视域,保持各种现代性见解之间的张力,这样才能达到对现代性的真正理解。

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对现代性的批判已逐渐步入了后现代强调多元、差异的理论视域,但他们更强调现代性的反思过程中的时代意识、责任意识,并保留对现代性希望。如赫勒所说:“如果一个人对他的真理负责也就是对他作为一个具有有限知识和有限心灵的转瞬即逝的有限存在者,作为一个绝对地意识到自身的脆弱性和眼界局限的人,绝对地涉身其中的那种真理负责他就是在实践现代性。”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进入专题: 新马克思主义   启蒙理性  

本文责编:chenhaocheng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哲学 > 哲学专栏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84763.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中国社会科学在线 ,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