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vid Mao:《穹顶之下》没有深入下去的讨论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126 次 更新时间:2015-03-02 23:02

进入专题: 穹顶之下  

David   Mao  

原标题:关于《穹顶之下》的若干想法

0. 这是划时代的好作品。

1. 以下只谈我觉得是缺点的部分,不谈优点。优点是显而易见的。

2. 柴静用自己的孩子的肿瘤开篇,无疑是最具争议性的部分。柴静很注意避免直接谈论雾霾和孩子肿瘤的因果关系(我不确定她本人是否真的相信有这层因果关系),但逻辑上,如果没有这层因果关系,这个开篇就明显煽情过于说理,因而让人在第一反应的震动之后,意识到这一点反而削弱了立论的力量。

3. 正如很多人已经指出的那样,肺癌高发率恐怕和中国高吸烟率的相关性还要大于和雾霾的相关性。全片对控烟一字不提,虽然不是错误(控烟并不是主题),但是这反映了这类宣传片共同的困境:大自然的因果关系往往是多重因素交织的,而人类的思考方式更偏好简单明确的因果链条。因此,几乎任何强调特定主题的有效宣传在学术上都有夸大一种因素掩盖另一种因素的嫌疑,因而会受到技术层面的指责。戈尔的《难以忽视的真相》也饱受此诟病。当然,这里有度的区别,柴静并没有把本来几乎不存在的关联性硬说成是有,也不构成根本性的缺陷。

4. 片中借采访对象之口提到了河北有几十万职工事实上依赖于高污染的工厂而生活,但这一点只是浮光掠影,并未深入讨论。事实上这是污染治理最本质的问题:如何强行落实环保法律要求,而置其背后的政治和社会风险于不顾?片子并未回答这问题,甚至连试图回答也没有,仿佛答案不言自明。但答案并非不言自明。

5. 片子后半段用英国的经验对此问题做出了简短的回应:一个产业没落了,另一个产业会兴起。人们不做矿工了,可以去做别的。但是这话近同儿戏:在统计上新行业当然提供新就业,但新的就业员工如何可能恰巧等同于没落行业淘汰的那一群员工?它们所需要的专业训练、地理分布、资源配置都全然不同。就业率不是抽象的数字,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家庭。美国汽车产业没落的同时信息产业也在兴起,但是底特律的汽车工程师并不能直接搬到硅谷去开始写代码。河北的几千万人要如何承受产业换代的冲击?

6. 这也是片子最令人诟病的地方之一:它几乎全然反映了城市中产阶级的视角和利益。对城市中产阶级而言,雾霾是一个只有缺点没有优点的敌人。但如果她去采访一个钢铁厂工人,对方也许会说:我宁可要雾霾,也不愿失业重新找工作。这个利益诉求在片中是完全被忽略的。

7. 片子对企业的态度是令人玩味的。中石化几乎完全作为反面角色出现,逻辑上的指向是放开能源领域的垄断,促进竞争和创新。在抽象意义上说,这是对的。但中国环保问题的一个人人皆知的现实是:大企业事实上比中小企业在环保上做的好的多。中小企业由于利润微薄,监管难度高,竞争激烈,反而更倾向于破坏环境。2005年至2010年那一轮国进民退,导致大量山西中小煤矿关停并转,既促进大型国企的垄断,也事实上有利于环保。如果要在能源领域打破垄断,如何在操作层面上既促进竞争和创新,又防止过度竞争导致的急功近利破坏环境,并不是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片子对此未置一词。

8. 更进一步,现代能源问题的解决方案强烈依赖于现代化工技术和能源技术,但城市中产阶级(也是本片的主要诉求对象)真的做好准备了么?要节能减排,就必须推动大型化工基地的建设和核电厂的建设,以大工业取代小工业。如果舆论上没有相应的准备,人们仍旧谈化工、核能、大型水电站而色变,以「加强监管,打破垄断」把治理环境问题的策略一语带过,任何方案都是缘木求鱼。环境保护无可避免地包含巨大的代价和成本,把这个代价和成本摊开来计算,告知公众他们未必乐意接受的事实,应当是任何关于环保问题的讨论的基本义务,而本片做的非常不够。

9. 一个城市居民理想中的世界,是身边既没有化工厂,也没有核电站,长江上没有三峡工程,郊区没有烟囱,城市里不堵车,出门有蓝天,但同时自己又能用上便宜清洁的油电水和现代工业产品的世界。这世界是不存在的,和监管是否到位,法治是否昌明并无关系。当然,在一个事实上监管并不到位,法治并不昌明的国家里,首先要求立法、执法和行政部门的有效做为是理所应当的事,这也是本片的主要意义。但与此同时,它也必须承受把问题过度简化的指责。

10. 从本质上来说,任何有效的宣传都是某种过度简化,而分寸感极难拿捏。我并不认为柴静拿捏的完美,但这是求全责备。即使有以上这些批评,她的贡献也比所有批评她的人所做的贡献所加起来要大得多。谢谢她。

    进入专题: 穹顶之下  

本文责编:chenhaocheng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笔会专栏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84550.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作者博客,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