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克木:逃犯的剃刀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195 次 更新时间:2015-01-27 12:58

进入专题: 逃犯的剃刀  

金克木 (进入专栏)  


公元十四世纪前期,大约是一三二八年,从法国的一所监狱中逃出了一个囚犯。那时正 是欧洲的中世纪,在历史书中多年被称为黑暗时代,一个犯人越狱算不了什么大事。可是这 个人非比寻常,是一位很有学问的基督教(天主教)教士,绰号人称“驳不倒的博士”。他出生于英国奥卡姆,所以大家叫他“奥卡姆的威廉”。一二○○年正式成立巴黎大学。不久又成立了牛津大学。他曾在那两处学习研究,属于方济各会教派,后来发表言论,有许多意见 和当时的罗马教廷不合,因此遭到囚禁。在狱中过了四五年,居然逃出来,跑到现在是德国一邦的巴伐利亚去找那里的王爷。据说是他讲了一句话:“你用剑保我,我用笔保你。”正在和教廷闹别扭的王爷立刻收容了他。随后他著书立说,名声大振。可是留到现在还没有被人忘记的只是传说是他说的一句话,也就是他所谓“思维经济原则”:“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因为他是英国奥卡姆人,这话被称为“奥卡姆剃刀”,指的是在辩论中锋利无比。可以形象化的说,这把剃刀出来以后,不但剃去了争论几百年的经院哲学,剃秃了活跃一千年 的基督教神学,使科学、哲学从神学分离出来,而且从此开始了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也就是全世界现代化的第一篇章或说是序,曲。这正当中国的元朝末年和明朝初年。我曾在一篇文章里引过这把剃刀,意思不过是说,“思维”也要讲“经济”,讲效率,避免重复别人,别拖泥带水,是劝人少说废话。以后看到有人写文介绍这把剃刀,仿佛是说 不要怕冒犯权威。我引用时已经不是原意,那篇文离得更远。于是我想不能不谈谈原来用意 ,否则会对不起那位博士。

一句结论,一条语录,很容易随时随地随人引用而改变意思,这把剃刀就是证明。所以 最好是追寻这句话的思路,也就是说话人当时怎么想的,他的可能的思维路线,迹轨,程序 。这又要问到他想的是什么问题,因为他的想法是针对问题来的。思想千变万化,但往往是 围绕着一个共同问题。问题若是明白了,为回答问题而产生的各方面的种种思考也就比较容 易探讨了。因此不妨先考察引出这把剃刀的问题。

中世纪欧洲基督教教士所辩论的神学问题未必现在还有人感兴趣,可是用现在的普通话 一说,也许就不一样了。我们平常看到和讲到的人不过是张三、李四、王五等一个个具体的 人。他们都是人。那么,人,也就是包括他们和男人、女人、老人、古人、今人、未来的人 ,也就是说,一切人,人类,作为一个总体,有没有?是不是和张三、李四一样的实际单独 存在?有些人说,有,概括的人是实在的。这种说法称为实在论或简称实论(唯实论)。有些 人说,没有,只有一个又一个的人,概括的人是虚名,不像张三、李四那样真实存在。谁能 见到整个人类?这种说法称为名论(唯名论)。承认有的也就承认人性、物性等等表示一般、 概括的抽象概念都是实有,而且比个别的人、物先有,更完全,永恒,因此真实。个别不过 是全体的局部的暂时的体现。例如,总体的人是实体,人之所以为人的原理,人性,表示实 体,所以也是实体。个别的人是这个实体的分化,具体化。不承认有的就说这些所谓实体全 是虚名(话语),不是实在,离开个别就没有全体,不说全体,个别照样存在,个别是实,全 体是虚,是名,是话语。这两种理论,在欧洲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或说是经院哲学中互相对立 。两派学者、教士,大约从十一世纪辩论到十四世纪,仍然没有得到一致认同的结论。有趣 的是,在中国,在大致同时期的南宋和元朝,也有人主张万事万物莫不有理,理在事先,格 物穷理等等仿佛回答同样问题的意见。直到二十世纪还有人说,未有桌子之前已有桌子之理 。大桌、小桌、方桌、圆桌,同是桌子一理的分别体现。这至少是不承认名论而有实论倾向 。在欧洲,到十七、十八世纪,英国的贝克莱主教还质问:谁能见到包括各种各样三角形的 一个总的实体三角形?至少在这一点上他是在名论一边的,不过推论下去就不同了。但他讲 的哲学也是神学。由此可见,这个问题,总体、全体、一般概念是不是实体,是实,是名( 话语),本来出于神学辩论,又是哲学问题,还是实际思想问题,个人和集体的问题,更实 际的说法就是私和公的问题,现在也未必得到解决,就是说,还没有一个大家在思想上而不 是在口头上一致认同的意见。十四世纪,中国的元朝,英国奥卡姆的威廉、天主教方济各会 教士、一个逃犯,他的那把剃刀正是为此而发。他见各种实体愈来愈多,要剃掉那些只是虚 名、话语、并非实体的所谓实体,所以说出,“如无必要,勿增实体。”(此译文未查对拉丁文原话。)

插一段话,稍长一点,但不一定是闲话,是为了说明这个实体问题从哪里来的。什么是 实体?说来很有趣。原来这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中所用的术语,经过来到西班 牙的阿拉伯人路西德(他有个欧化名字是阿维罗伊)翻译古希腊书成阿拉伯文并加注释传过来,作为阿拉伯哲学上了巴黎大学讲坛。那时欧洲人把这说法当作洋货新玩意,竟不知本来是自家祖宗的老古董。原因是,自从罗马帝国分为东西两国以后,跨欧亚非三洲的东罗马继续 希腊语文化,欧洲的西罗马发展拉丁语文化,毁了希腊语科学文化中心、北非的亚历山大城 ,让雅典的希腊语古籍完全散失,后来连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名字都少有人知道了。只有 柏拉图仗着新柏拉图主义哲学被吸收进基督教神学还有变相的学说留下来。五世纪末西罗马 帝国崩溃,成为大大小小的王国和贵族领地。可是王权分裂,教权仍然统一而且强大。所谓 教父神学独尊,内容其实是柏拉图哲学体系的发展。十一世纪中教会也分裂为东西两系。西 边的是公教(天主教),教廷在罗马。东边的是正教(东正教),教廷在拜占庭。这时信奉伊斯 兰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伊朗)人、土耳其(突阙)人的势力大盛,传教经商直达印度、中国, 向西占领了非洲的埃及和欧洲的西班牙。本来庞大的拜占庭帝国版图缩小了,可是希腊语文化并没有断。阿拉伯人把许多希腊典籍翻译成阿拉伯文,经西班牙传进欧洲的拉丁语世界。于是亚里士多德哲学进入基督教神学,开展了名实之争。说穿了,几乎可以说,欧洲中世纪 神学是古希腊正统哲学的继续发展,只可惜其他一些极有价值的思想家的学说和著作仅剩下 零篇断句了。十三世纪成吉思汗率领蒙古大军西征直达欧洲边境,欧亚交往频繁,思想接触 自然比较以前更多。现在看起来,阿拉伯、波斯(伊朗)、印度的,可能还有中国的哲人思想 在欧洲哲学中隐隐现现,越来越多。例如,九世纪一位神学家爱留根纳,英国爱尔兰人,懂 拉丁、希腊、也许还有阿拉伯的语文。从哲学史所引看来,他的有的说法简直可以直接翻译 成梵文,好像是印度古代思想家说过的原话。当然可以是暗合,不是直接影响,但人类思想 的传播并不一定需要文字书籍,只要是共同问题,思想上就会通气,哪怕是只言片语,传到 解人耳边会如同当头棒喝,互相不见不闻也可能同样想到一个问题,走同一思路。思想不分 高低,都有这种情况。历史上的例子还少吗?不但欧洲哲学思想从未断气,神学可以说是哲 学的化名或本名,现代哲学仿佛是神学的继续,而且国际间民族间从很古时代起就有思想交 流和呼应,包括神学哲学思想在内,这也不是稀罕事。

话说回来,再谈那把剃刀。知道持刀人要剃的是什么,就可以追查他的想法,以后再看 剃的后果是否和前因相合,效应是否和动机一致。当时的罗马教廷和教会的迫切问题和一切 宗教教会在内外发生思想混乱时一样,单靠信仰不够,必须有系统的统一思想支持,才能巩 固宗教组织的权力。起先有柏拉图的理想国帮忙就够,后来维持不住了,又请来了逍遥学派 大师亚里士多德。这部百科全书开头很能照顾教会,可是他的书越多出现就越出问题。原来 这位大师本身不是一个,而是两面,一对。有形而上学(后物理学),还有形而下学(物理学)。前者有益,后者危险。教廷和教会所要对付的,一是势力日见壮大的王权和财权,二是含 有理性和自由倾向的分歧思想。举起剃刀的人是方济各会教士、虔诚的信徒。这位奥卡姆的 威廉,虽被教廷定为异端,但对宗教是耿耿忠心的。他是为纯洁教会才提出自己的理论的。 他的想法并不复杂。上帝,神,是不能由人用理性、感觉、直觉、知识等等来认知的,只能 信仰。教会是传宗教信仰拯救人的灵魂的,不应该去过问世间俗事。人所能认知的只是神的 创造物,一个一个的具体对象,不是什么抽象的概括的笼统的所谓实体。为了坚定信仰,思维必须经济,不要纠缠、辩论那些日益增多的所谓实体。重要的是灵魂,不是王国的政治财 政、社会的贫富差别。他所属教会的创始人方济各已被尊为圣人。圣方济各是艰苦朴素游行 教化的托钵僧。他的教会和当时其他几个著名教会一样,都是以传教开始,以后才建立修道院,讲经,辩论,然后办大学,以神学教育为主。所以他的言论虽然激烈,反对当时的教皇 的意见,却决不是要对宗教造反。他要求的是对上帝,神,无限崇拜、绝对忠诚。可惜教廷 和教会不赞成、不欣赏他这一套,不但把他关进监狱,还不许传播他的学说,禁止巴黎大学 讲他的理论。历史证明,教廷没犯错误。掌权人的眼睛是雪亮的。他是好心办坏事,给教会 帮倒忙。他只见其一,未见其二,是直线的线性思维,不是多面的立体思维,经济得过分了。最后他只好托庇于一个国王,靠王权保护。这证明他主张教权脱离王权以保宗教纯洁的实 际意义和作用是保王伤教。执掌实权的人看的很清楚。在信仰、思维、辩论的圈子里打转的 这位虔诚的学者、思想家反而没有想明白。历史发展是有自己的道路,依照自己的逻辑的。不幸有的思想家想超越时空而轻视历史,以致往往出错,自己还不知道,不相信是自己有错 。

另一方面,这把剃刀虽快,却没伤到科学,反而替科学脱离神学开了路。照他的说法,神学不管具体事物,那是人的知识范围,这一领域就划归科学了。他说,只有个别是真实的,抽象的概念是名(话语),于是单纯演绎往往会落空,分析、归纳、实验上场了。科学研究 方法堂皇亮相和神学分庭抗礼。十四世纪出现剃刀,十五世纪大艺术家兼大科学家达·芬奇 出世,十六世纪近代大科学家哥白尼等人出场了。 这把剃刀在思想上还引出了宗教改革。凭信仰和神直接打交道,可以自己读经,不是只 能背诵祈祷文,更不需要买进入天堂的赎罪券了。据说马丁·路德的新教神学中有一些是来 源于思维经济原则的。还有一点更是奥卡姆的威廉教士预料不到的,他的剃刀还帮助了基督 教中神秘主义思想,也就是凭精神经验直接与神对话。这种思想是世界性的。剃刀一挥,它 随后抬头。这就不必多说了。

“驳不倒的博士”的一把剃刀结束了中世纪经院哲学,开辟了科学的道路,这完全是他预想不到的。他无意中做了时代的先锋。

一九九八年七月



进入 金克木 的专栏     进入专题: 逃犯的剃刀  

本文责编:黎振宇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散文随笔 > 众生诸相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83181.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相同主题阅读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