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魁:抓住“关联”就抓住了“优化”的实质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745 次 更新时间:2014-12-23 10:13

进入专题: 中国经济  

文魁  

 

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一个新理念——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并提出2015年要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争取明年有个良好开局。为深入学习和理解中央精神,本文从中国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演进过程和发展趋势出发,结合新的三大战略,对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理论根据、主要障碍和实现路径提出若干理论思考。

中国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演进和发展趋势

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虽然是新提出的理念,而且空间问题尚未进入主流经济学的视野,但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也有其演进的规律性。计划经济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是靠“条条”和“块块”均衡编制起来的全国一盘棋,曾经着眼备战备荒形成一、二、三线的空间格局;改革开放后,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先后开放14个沿海城市和沿海经济开放区等,中国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经济总量持续快速提升的同时,区域之间,特别是东西部区域之间的差距日益拉大;20世纪90年代末,为实现邓小平“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国家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拉开了西部大开发的序幕,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在由非均衡逐步转向均衡发展的过程中,国家又先后实施了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的战略。至此,中国已经完成由东部、中部、西部的三大块空间格局向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国家经济发展四大块空间格局的转换。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申了要继续实施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中国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演进过程,证明了一些经济学家揭示的客观规律:区域经济发展必然是由非均衡发展的“发展极”,进而“梯度推移”,通过“扩散效应”的带动,而逐步走向均衡发展的过程。虽然中国经济发展已经形成四大块的空间格局,但这个总体空间格局的品质尚未优化,区域差距拉大,一方面是集聚的超载,出现了严重的城市病;一方面是发展的滞后,落后地区不能接受增长极的辐射。因此,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历史任务摆在我们面前。

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深刻内涵和巨大潜能

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内涵深刻,需要我们深入理解。

首先,人类经济生活的空间概念,从微观的个人、家庭和企业到中观的地方、地区再到国家、民族乃至跨国的经济体和整个人类,都离不开在哪里生产、在哪里消费的区位问题。伴随着人类经济生活的集聚和城市形态的演进、国际贸易的扩大和交通运输的发展,规模经济与运输成本引起经济学家的关注,空间经济学应运而生,并日益引起人们的兴趣。空间格局则更多的是指中观和宏观的空间结构。

其次,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不同于静态的经济地理或生产力布局,和经济发展相联系的空间格局最鲜明的特征是它的动态性。也就是说,空间格局是随着经济发展不断变化的、充满了活力;同时空间格局又能有效地促进经济发展。

最后,何为优化?优化就是现有空间格局在基本能适应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存在着很多缺陷和弊端,存在着极大的改进和提升的空间。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过去形成的由东到西、由南而北的经济发展空间格局,是改革开放初期经济高速发展依赖于资源低价格、劳动力低成本优势、充分利用外资外贸而形成的。在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中高速新常态的背景下,原有比较优势已是明日黄花,靠外资外贸带动发展的格局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同时我们也必须直面在空间格局中阻碍经济健康发展的现实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国民经济各方面的关联度不够。虽然空间集聚发挥了极大的规模效益,高速增长导致大城市、特大城市急剧扩张、膨胀,虹吸周边大量的资源,但却未产生相应的辐射、带动作用,导致区域差距扩大、区域利益矛盾加剧,城市病、区域病日益显现。所谓优化,就是解决这些阻碍经济发展的空间问题。

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必须有战略重点,这次中央选定的三大战略,对于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意义重大,不但可以有效消除弊端、破解难题,而且可以释放出巨大的发展潜能。三大战略共同的着力点都是集中建立经济的关联。长江经济带,通过国内最大的黄金水道,把发达的东部和发展中的中部、西部联系起来,成为内在有机关联的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更是要破解中国典型的行政区划障碍、经济区域关联的难题,形成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一带一路”,则在国内经济关联基础上,进一步向外延伸,在更大的范围内和国外经济关联起来。我认为,抓住“关联”二字,就抓住了优化的实质,通过关联,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就可以释放出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潜能。

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主要矛盾

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建立多方面的经济关联,必须深刻把握中国行政区划和经济区域的主要矛盾。

中国的空间经济,是以行政区划为基础的。从国家层面来看,区域经济的总体战略布局是按经济内在联系安排的,但一开始的东部、中部、西部也好,后来的东部、中部、西部、东北部也好,其间的划定与调整都是以行政区划的省、市、区为基本单位的。三个经济带转为四个经济带,就是先后把原东部的广西、中部的内蒙古纳入西部范围,原东部的辽宁与中部的黑龙江、吉林划出来。从经济区域的目标出发,却不得不从行政区划入手;从省市级层面看,也是这样,省市级行政区划经济的战略安排,也往往是以地级市和县的行政区划为基本单位的,如河北的环北京绿色经济圈,就是划定了四市十四县;可以说,中国的区域经济是行政区划下的区域经济。行政区划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制度背景,要跨行政区划消除分割,却又要在行政区划的限制下行事,这就是我们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矛盾;由各个行政区划的主体推进跨行政区划的区域合作,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任务,也是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难题。

在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上,要辩证认识和把握政府与市场的作用。中国经济持续的高速增长,既有市场经济释放的巨大活力,也离不开地方政府在“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传统信条下的积极作为。这种积极作为,一方面有效推动了经济增长,一方面也强化了利益藩篱,地方之间形成了竞争关系,地方政府行为公司化,阻碍了经济的关联。传统计划经济对“块块”的关联,是靠“条条”维系的;现在“条条”没有了,“块块”靠什么关联就成了新的难题。从理论上看,新的关联要靠市场,但依然离不开政府的作用。解决行政区划与经济区域的主要矛盾,关键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冲破地方的行政壁垒。

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实现路径

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实质是建立关联,而关联的形成,主要是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要有整体的关联规划和顶层设计。这方面中央已经有了决策,三大重点的战略规划即将出台。同时还提出“要加快规划体制改革,健全空间规划体系”。针对各地、多方面规划不统一、有矛盾的现象,中央还提出积极推进市县“多规合一”。要树立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以“可持续的制度安排”确保规划的实施。

另一方面,是各方的统筹联动。在行政区划不改变的前提下,靠各地政府主动作为,打破地区封锁和利益藩篱,出路只有一条,就是在整体规划指导下的统筹联动。这是一场真正的自我革命,各地政府必须改变“一亩三分地”的思维模式,从“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着眼,“找准主体功能区定位和自身优势,确定工作着力点”,通过改革创新转变政府职能,善于发现和寻找各方的共同利益,以共同利益约束各自行为。其中,保护生态环境就是最大的共同利益,要成为各方经济发展的行为底线;对于于己有利、于他方不利的政策和行为要自制,主动沟通平衡,防止破坏统筹联动的恶性竞争。各地区要“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

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过程也是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过程,一定要把这两个过程有机结合起来。城市规模要适度,要注重集聚力与离散力的平衡;按中央的要求“要有历史耐心,不要急于求成”。我们相信,只要“精心谋划用好我国经济的巨大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就一定能在2015年为三大战略的实施开好局。

 

(作者为首都经贸大学原校长。本文为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首都经济圈的目标定位及战略重点研究”的阶段成果)


    进入专题: 中国经济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81705.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北京日报·理论周刊,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