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亮:结构性改革缘何如此之难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016 次 更新时间:2014-12-10 15:46

进入专题: 经济改革   结构调整  

魏亮  

结构性改革,是世界各国当前面临的共同命题。加强结构性改革已成为每逢危机时经济学界必开的药方之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再次呼吁,各国务必落实结构性改革,切莫口惠而实不至。可见,结构性改革虽然喊了几十年,但慎思者众,笃行者寡。一个不恰当的比方是:人得病去看医生,医生劝患者今后要加强运动,最终却没几个人能持之以恒。那么,结构性改革何以如此之难?

首先,结构性改革本身就是一个难以准确定义的复杂命题。总的来说,就是要调整经济社会中不适应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等结构性问题,推动经济社会结构向有利于未来发展的方向转变。然而,在特定的经济社会环境下,结构性改革的指向和含义也有所不同。例如,美国当前突出的结构性问题之一是虚拟经济过度膨胀,资金在金融交易与实业间的传导不畅;欧洲的问题则是社会福利较高与竞争力偏低的矛盾;日本的问题是政商紧密结合引发的利益僵化……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形态更趋多元,结构性改革的目标也千差万别。因此,结构性改革没有包治百病的药方,怎样才算结构性改革,要看各国的实践。

其次,推动结构性改革的愿望总与危机相伴而生,但难以用来对抗危机。这是因为,结构性改革是着眼长远的系统性调整,短期内不仅难见成效,还可能抑制经济增长甚至引发部分社会问题。而应对危机需要迅速恢复经济元气,经济增速越快越好,社会局势越稳越好。因此,见效最快的反危机举措,常是一些能通过既有经济社会结构起效的政策措施。例如,美国无度的量化宽松政策就是要不惜一切代价降低金融市场的实际融资成本,借助传统的虚拟—实体经济传导渠道,带动经济增长和就业改善。但这些反危机措施不但不能调整经济社会结构,甚至会反过来强化那些导致危机的现有结构性问题。理论上,理想的调整顺序应是先用强力手段反危机,待经济恢复到安全区间再进行有针对性的结构性改革。但是,当经济回暖时,人们的注意力纷纷转向呵护经济不要二次衰退,痛定思痛者甚少,亡羊补牢者为数寥寥。

再次,结构性改革难以短期见效,需要正确看待短期波动和长期发展的关系,需要一张蓝图干到底的战略定力,需要有利于改革本身的制度创新,也需要吸收短期经济金融冲击、保持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的能力,缺一不可。这意味着,经济发生波动所体现的仅仅是一国经济社会所存在的有待解决的结构性问题,并不代表该国在结构性改革上毫无建树。落实结构性改革看上去很难,但改了没有、效果怎样,或许需要更长时间去检验。

    进入专题: 经济改革   结构调整  

本文责编:郑雷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公共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81156.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人民日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评论(0)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