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上流传着一份“菜奴省钱攻略”,网友称,当了房奴、车奴,如今在高涨的菜价之下,不少人又增加了一个“菜奴”的称号。在“菜奴”攻略中,支持率最高,被证实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建立“买菜时刻表”,改早上买菜为晚上买菜。(5月20日《河南商报》)
从“房奴”、“孩奴”、“车奴”,到现在的“菜奴”,我们俨然已步入了一个“奴时代”。当太多的“奴”接二连三地出现时,“菜奴”显然已不足以吸引人们的眼球。甚至每当提及“奴”的时候,总有一种声音会适时响起——没有人逼着你去超前消费,做人应当量入为出。言下之意十分明显:所谓这“奴”那“奴”,多半都是作茧自缚。
这话听起来似乎不无道理,但却忽略了一个问题——每个人都有追求更好生活的梦想,并为此付诸努力。退一步说,现在自甘为奴,难道不正是为了以后挺直腰板吗?对于衣食住行这些基本消费品,形形色色的“奴”并没有过高的奢望,他们只是想尽可能改变目前的状况,这种心态应该不难理解。可关键也在于,实现这样的理想何以竟要以变身为奴作为代价?
近年来,扩大内需是国内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然而实际效果却有待考量。其根本原因在于,相对落后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制约了居民的消费欲望。对普通公众而言,一方面,居民收入的增幅跑不过一路蹿升的CPI、GDP,相对缩水的荷包使自己无钱可花;另一方面,脆弱的福利保障又使自己有钱也不敢花。两相叠加,为了应对必须支出的消费项目,为了追求更好生活的梦想,人们又怎能不委曲求全变身为“奴”?
巨大的生活压力之下,“奴时代”迅猛袭来。就在“菜奴”横空出世之时,社科院最新的一份报告又称,未来五年,中国将成为全球奢侈品消费最大的市场。看着那些在奢侈品市场血拼的人们,再看看还在为生活辛勤奋争的“奴”们,此中冷暖一望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