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群:2014年上半年宏观经济形势:经济增长企稳,转型升级压力加大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267 次 更新时间:2014-09-04 15:33

进入专题: 宏观经济形势  

张立群  

 

一、经济增长趋稳

2014年5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较4月提高0.1个百分点,与一季度持平。3、4、5、6月,制造业PMI分别为50.3、50.4、50.8和51,在景气区间持续小幅提高;非制造业PMI提高更为明显。这些都预示经济增长趋稳(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发布的月度PMI数据)。

从市场需求方面看,5月份出口同比增长7%(按美元计算),较4月份提高6.1个百分点(根据海关总署统计报告)。从发展趋势看,上年虚假出口导致的高基数影响正在较快消失,国际资本外流引起出口额收缩的情况也在减少,尽管目前出口企业仍面临较多困难,但综合分析世界经济走势,预计未来出口增长将低位趋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季度同比实际增长10.8%,4、5月同比实际增长分别为10.9%和10.7%,消费需求增长基本平稳。1-4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7.3%,较一季度回落0.3个百分点;1-5月同比增长17.2%,较1-4月又回落0.1个百分点(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月度数据),投资需求增速持续小幅回落。考虑出口增速提高,消费增长大体平稳,投资增速小幅回落,综合分析,市场需求增速总体平稳。

从市场预期看,4、5月PPI同比分别下降2%和1.4%,降幅分别较上月收窄0.3和0.6个百分点(同上);产成品库存、原材料库存水平已经下降到历史低位;PMI中对未来生产的预期指数提高。这些都反映出随着稳增长措施的加快落实,市场预期总体趋稳。

综合以上情况,可以认为,当前经济增长呈现趋稳态势。

进一步观察中国经济季度增长率变化,可以发现,从2012年的第二季度一直到2014年的第一季度,经济增长已经8个季度运行在7%~8%区间,其中位点大体在7.5%略高的位置。2014年一季度GDP增长率略低于7.5%,从4、5月的经济指标看,二季度可能会继续维持这一水平的增长。这表明围绕7%~8%这样一个中高增长的态势基本确立起来了(根据国家统计局季度统计数据)。从三次产业结构看,随着经济增速换挡,第三产业增速明显高于工业增速,在GDP中的比重提高;与此同时,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关系,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之间的关系都在发生积极变化。从需求结构看,消费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提高,内需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提高。这些表明经济增长的结构与高增长期间比较,正在发生一些重要改变。

在2013年下半年经济回升的基础上,2014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长出现回落,投资、出口等指标也有不同幅度回落。从上述经济运行的特点看,可以认为总体属于在新的增长区间的微调。4、5月的数据表明,围绕7.5%左右的平稳增长趋势还是比较明显的。

二、转型升级压力加大

与中高速增长对应,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经济增长方式、经济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经济增长的基础也在转变之中,尚不稳固。集中表现在房地产和产业结构调整方面。

(一)房地产已进入转型调整期

进入2014年以来,房地产投资增速持续下降,成为影响投资增速下降的主导因素。市场观望情绪浓厚,市场交易量明显减少,一些城市的房价显露回落苗头。各方面对房地产业的发展高度关注,看法也不尽相同。这些都是房地产业进入转型调整期的必然反映。

我国房地产业发展面对的主要矛盾是城镇人口布局失衡。据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我国城镇常住人口近1/3居住在36个大城市(主要为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北京2013年常住人口达到2100多万人(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以及北京市年度人口数量调查)。人口聚集必然带来住房需求、买房需求聚集,必然吸引房地产企业集中到这些大城市发展,也必然带来这些大城市土地资源日益趋紧,地价不断攀升,开发成本较快提高,从而必然使房地产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2010年以来,加快城镇化成为地方政府工作的着力点之一,但也带来一些地方以追求辖区内城市用地规模、建设规模扩张为特征的“造城运动”。处于竞争日益激烈环境下的房地产企业,一度认为这是城镇化的一个新趋势、新机遇,纷纷转向三四线城市、中小城市谋求发展。这一转移得到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支持,也成为地方“造城运动”的重要推手之一。市场投资者也一度预期这是房地产投资的新机会,纷纷转向三四线城市买房,支持了这一区域内的房地产销售。房地产业的这一转移发展,延长了其繁荣期,延迟了其转型调整期的到来。

2010年以后,随着“一揽子”计划的退出,中国经济增速持续回落,由高增长区间逐步落入中高增长区间,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速度不仅没有加快,反而不断减缓。这就带来三四线城市的“造城运动”与实体经济的发展步伐出现越来越明显的脱节,带来其城区缺少产业、缺少就业、缺少人气的现象。这些必然给房地产企业在三四线城市开发的楼盘带来越来越严重的销售困难,也必然迫使房地产企业重返大城市发展。2013年这一趋势比较普遍。

当房地产企业重新在一二线大城市集中后,这一区域的竞争必然趋于激烈;而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销售困难,以及由此带来的房价波动,也对一二线城市买房者的预期带来日益明显的影响,加之房地产在一些区域风险加大,银行由此将整个房地产纳入需要关注风险的行业,一二线城市房贷也一度收紧,进一步抑制了买房需求。这些都会造成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的改变,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开发商在一二线城市拿地建房的信心。房地产投资也会相应受到影响。

综合以上分析,房地产企业重新集中到一二线大城市发展,开发成本明显提高;而市场需求又趋减弱,这些共同决定了其投资开发活动日趋谨慎。但问题的核心,是房地产发展空间日趋狭窄。从买房需求看,一二线城市人口集中度高,居住性住房需求增长潜力大。特别是这个区域内持续实行限购政策,基本没有投机投资性买房需求的冲击,房价基本由居住性需求决定。这些年我国房价收入比持续降低,居民买房能力总体稳定。由于居住性买房需求与投机投资性买房需求性质不同,只可能在时间上后延,但不会消失。据此可以判断,一二线城市由预期引导所沉淀的居住性买房需求,会随预期改变而集中释放,届时一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将呈现明显的供不应求,房价上涨压力不容忽视。针对这一变化,一二线城市政府应该早在完善城市规划布局、加强基础设施特别是地下基础设施建设、增加住房建设供地等方面下功夫。由于一二线城市土地供给仍然有一定潜力,因此房地产企业仍有加快开发建设步伐的余地。综合看,房地产业转型调整总体是温和、渐进的。据此分析,房地产投资全年仍可以保持16%左右的增长。

应该积极把握这一调整机遇,促进房地产业优化结构,提高素质,在市场和政府发展规划共同引导下优化发展布局。

(二)产业结构调整面对诸多困难

经济增速换挡,主要是经济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发生了深刻改变。集中反映在市场需求约束增强和成本水平提高。巩固经济增长的基础,最重要的是重新选择适应现在的市场环境和成本压力的企业,再造经济增长的微观基础。这一活动必须通过市场竞争、优胜劣汰来完成。但目前干预市场准入的因素仍然较多,例如以产能过剩为由,不区分企业特点、项目特点、地区特点,一律限制进入某些产业;再比如银行仅仅以行业为标的确定信贷政策,一些风险大的行业,一律不提供信贷金融支持,进而把这些行业内有水平、有创新能力、有市场发展前景的企业压制住,限制了风险增大行业内部优胜劣汰、在竞争中浴火重生的进程。从市场退出角度看,一些地方政府对企业仍然存在过度保护现象。在钢铁、水泥、玻璃等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仍然存在一些“僵尸”企业,地方政府的在建项目中,也存在一些需要清理退出的项目。这些方面的问题,使市场引导的行业重组活动遇到越来越严重的阻碍,使行业内基于竞争、创新的增长能力受到严重阻碍,也潜伏了风险约束机制弱化、高风险逐利资金扩张的风险。

以上种种问题,都表明企业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压力明显加大了。制约产业结构调整和微观经济基础再造的诸多因素,正在成为影响经济平稳增长的突出问题。

三、着力深化改革,增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针对当前形势特点,应保持定力,坚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把更大的精力放到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和全面深化改革方面。进一步规范产业政策、行业政策,取消各类行政性的准入限制和退出保护,完善财产责任、行政决策责任追究机制,完善差别性信贷政策,推动市场主导的产业结构调整活动。加强政府在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等方面的职责,推进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新型城镇化活动取得实质性进展,促进房地产发展空间逐步扩大,布局不断优化。以上诸方面政策措施,很多都涉及各方面利益关系调整,落实的阻力大、情况复杂,因此要在抓落实方面下大力气,力争尽快见到实效。

(作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


    进入专题: 宏观经济形势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宏观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77552.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4年8期,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