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阳:我们在创造传统——博雅学院第二届毕业典礼致辞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158 次 更新时间:2014-06-23 23:24

进入专题: 创造传统   毕业典礼演讲  

甘阳 (进入专栏)  

 

我想用我自己二十多年前一本小书的书名赠送给博雅学院第二届毕业生:“我们在创造传统”。如果有人问,博雅学生四年毕业时,究竟从博雅学院得到了什么?我会说:博雅学院给了博雅学生一个机会,参与创造中国博雅教育的传统。博雅一零级本科和一一级研究生的同学,你们过去四年本科或三年研究生所经历的一切甜酸苦辣,都是在见证、参与中国博雅教育的诞生。你们已经为中国博雅教育做出了你们的贡献,博雅学院感谢你们!

我们正在创造的中国博雅教育传统是植根于中国数千年文明传统的土壤上,同时又吸收了西方文明的精华所形成。博雅教育首先意味着一种气质的养成。博雅教育前两年课程是以中西古典语言和经典文本为主的教育,目的不是要传授你们谋生的手艺,不是为了要给你们提供某些专业知识。所有这些课程的目的都在于,通过这两年对古典经典的初步阅读达到一个心性转移的效果。我深信,在今天这样一个物欲横流、急功近利的社会,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绝不是仅仅提供有用的专业知识。有用的专业知识当然是重要的,但博雅教育是为了给你们一个灵魂。有灵魂有气质的人意味着能与现实社会,与当下的庸俗、当下的时流保持距离。你们要知道,经典的东西要比流行的东西更为高贵。只有古典教育,只有经典阅读,才能培养人的高尚气质,这是不二法门。当博雅学院的学生毕业以后,和其他学院学生站在一起的时候,所有人都会感到,博雅学院学生的气质不同。无论是去年我们首届学生毕业的时候,还是今年你们第二届学生毕业的时候,我都听到很多其他院系的老师说:博雅学院学生气质好。我相信这是博雅学院给博雅学生最宝贵的财富,我希望这个精神上的、内心世界的财富能够伴随你们一生。这就是博雅学院给你们最好的教育。

第二,博雅学院意味着选择,意味着探索未知。我们可以说,博雅学院是全中国唯一一所这样的学院——给毕业生不同的选择,授予六个不同学位,文学、史学、哲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重要的不是在于这个学位,而是在于,每个博雅学院的学生到第三年都面临选择。自由意味着代价,许多同学在大三年级为如何选择感到焦虑不安。实际上,这个时候正是博雅学院在教你如何做出人生的选择。这无非是告诉你,你要为你的人生负责。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所有同学都在选择的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博雅最大程度上开放了这种可能性和多元性。我非常高兴,我们博雅第二届学生在毕业时为博雅学院创造了更多可能性。我们今天有要参军的同学,有要当村官的同学,还有要到新疆发展的同学。这些都比零九首届毕业生为博雅学院增加了更多的可能性,所有选择的背后都是我们共同的追求。我提议,我们特别为要去参军、要做村官、要去新疆的同学鼓掌!我想他们特别证明了,博雅学院并不只是培养做学问的种子。博雅根本的问题——就像张卫红老师说的那样——是培养做人的精神。是一种对自己负责的精神,这是我要特别强调的。

第三,博雅已经初步形成了全中国最好的教师团队。博雅学院的老师大多非常年轻,他们来博雅的时候都是博士刚刚毕业,不是什么知名教授、大牌学者。但我敢说,他们对学生的用心程度是全中国最好的。他们为课程付出了极大的心血。同样的课程,在博雅学院上,要比在外面上多三倍的工作量,这是非常不容易的。我借今天这个机会,向大家通报一件事,博雅学院所有的专业必修课的教学评估都在中山大学所有课程的前百分之三十。今年,这个学期,就是刚刚结束的这个学期,有两门课在中山大学所有的一千三百多门课中,名列第一。当然,我们的教学水平仍需精益求精,不断提高,但我可以很自豪地说,博雅学院没有水课!我们老师付出的回报就是所有同学与老师之间的深厚感情。我希望借此机会,博雅一零的同学和全体同学,一起向老师们鼓掌致谢!

博雅本科四年非常地短,研究生三年更是一晃而过。我相信,在博雅四年的本科、三年的研究生都给了你们最难忘的回忆。所以,我不需要像别的学院一样,在毕业的时候说:博雅是我们永远的家。我相信,所有的博雅学生都有一个“一入博雅,终身博雅”的信念。博雅是一种精神,并不在于有形的楼房,不在于它必定在马应彪或三〇五。博雅已经形成一种所有人都能感受到的传统,这种传统即使你们毕业了也会坚持下去,对此我坚信不疑。

最后,作为博雅学院最年长的人,我要对全体同学说一句,毕业以后,事业发展固然重要,成家更加不能耽误。尤其你们有幸处在中国国家生育政策的改变期。我希望你们抓紧机会,为博雅学院人丁兴旺,为伟大祖国繁荣昌盛,每人都生两胎!

谢谢大家!

二零一四年六月二十二日

(本文为作者在博雅学院第二届毕业典礼致辞)


进入 甘阳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创造传统   毕业典礼演讲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教育学 > 高等教育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75700.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