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山:战略新思维推动多极化进程中的中非关系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472 次 更新时间:2014-05-14 23:02

进入专题: 中非关系  

李安山  

 

5月4日至11日,李克强总理对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尼日利亚联邦共和国、安哥拉共和国和肯尼亚等非洲四国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访问。其间,李克强总理访问了非盟总部,并首次在中国援建的非盟会议中心发表面向全非的演讲,他还出席了在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举行的第24届世界经济论坛非洲峰会全会。这是李克强就任总理以来首次访非。此次出访,最突出的是李总理提出了与非洲一起共同推进中非合作的“461框架”,即坚持真诚平等相待、增进团结互信、共谋包容发展、创新务实合作四项原则,实施产业合作、金融合作、减贫合作、生态环保合作、人文交流合作、和平安全合作六大工程,用好中非合作论坛这一平台,适应非洲发展新需求,打造中非合作升级版,把双方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提高到新水平。

笔者认为,李总理通过非洲舞台向世界宣示了中国国际战略的新思维,体现在三个方面: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多极化主张、中国与其他国家合作的基本原则和加强中非合作论坛的具体举措。

 

非洲国际地位举足轻重堪称“三个一极”

首先是国际战略层面的思维,即全球治理中的多极化主张。从他在非洲联盟和世界经济论坛非洲峰会的两次发言来看,中国政府向世界发出了重要信息:中国不仅要在世界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还要在国际舞台上与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国家一起积极推进多极化的国际格局,为全球治理作出贡献。他综合阐述了非洲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出非洲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并提出非洲堪称“三个一极”。首先,非洲有54个国家,占联合国的席位超过四分之一,在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中发挥重要作用,是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一极。其次,非洲资源丰富,经济持续发展,被公认为全球重要的新兴市场,是全球经济增长新的一极。非洲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是人类文明的多彩一极。如果将这种提法融合到中国一直以来致力于推进的多极化进程来看,我们可以说,中国提出的多极化格局是开放的、包容的,非洲可以在多极化世界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

李总理在世界经济论坛非洲峰会再次强调:“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多几个‘极’,总比少几个‘极’要好。非洲的崛起和形成新的一极,将使世界更民主、更稳定、更具活力,也更丰富多彩,更有利于全球和平、发展与进步。”这里表达的信息比较明确,有三点要特别注意。其一,中国一直主张与推进的多极化比由某些强国独断专行的单极化要好,有利于全球和平发展的多极化格局需要各个爱好进步的国家的共同努力。其二,在一种民主化的全球治理框架中,“极”既不是由强权主导,也非大国专利,而是所有对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国家都可以有所作为。其三,非洲在全球政治、经济和文化各方面的贡献表明这个大陆正在崛起,正在成为一极。由此推论,发展中国家可以说将构成更多的“极”,这是中国关于多极化全球治理的一种战略思维。

 

坚持“真诚平等相待”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

其次是中非合作的原则精神。此次访问中提出的四条原则具有一种真正的指导意义。我们知道周恩来总理在非洲提出过八项原则,新时期中国也提出过四项原则,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四项原则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真诚平等相待、增进团结互信、共谋包容发展和创新务实合作,这些提法有的继承了中非合作的传统精神,有的则是新思维。“真诚平等相待”是中非半个世纪以来合作的精髓,也是双方合作取得巨大成就的秘诀。人贵相知,贵在真诚。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虽然在各个国家的社会运动中不乏追求平等的思想,各国的宪法也多强调平等的价值,但在近代国际关系形成以来,“平等”二字在国际政治中少有提及。“强权即真理”(Might is right)这一信条一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政治哲学应该改变了。中非关系之所以一直发展顺畅,平等相待互相尊重是最重要的原因。近年来西方对中国的不干涉内政的原则说三道四,也有传言说中国正在考虑改变这一原则。在此次访问中,李克强总理重申:中国的所有援助,都坚持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不干涉非洲国家内政,不提强人所难的要求。这种重申十分重要,使非洲领导人吃了一颗定心丸。这是真正的平等相待。

“增进团结互信”的提法是新旧结合。国际形势在不断地变化,中非传统关系也在变化。有人认为,非洲新一代领导人受西方文化影响至深,对中国的感情不如老一代非洲政治家,与他们的合作比较困难。笔者不太认可这一观点。老一辈非洲领导人绝大部分接受的也是西方教育,他们对中国的感情是在实践中逐渐形成的。非洲新一代领导人受西方影响不假,但中国也应该从各个方面反思双方关系这些年的演变。中国在经济改革中丢失了值得珍惜的一些特质,中非关系在大力发展的同时不断出现一些不和谐音符,加上西方国家在中非之间蓄意制造分歧,使中非关系不时蒙上一些阴影。然而,中非双方的政治诉求和切身利益基本一致,双方在国际舞台上互相支持也是一种常态。在新的形势下增强互信更为重要。

“共谋包容发展”的提法有三层意思。其一,是共谋,即双方平等地商量发展大计,求同存异,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其二,是包容,这种包容既有对合作伙伴的尊重,也有对不同意见的分享和容忍。这种理念包括对不同发展模式的包容,也有对不同发展经验的包容。只有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双方的合作才能可持续。包容还有另一层意思,即分享发展经验、分享发展机遇和分享发展红利。其三,是发展,这种发展应该是一种共赢的发展,是发展自己的同时考虑合作伙伴的各种利益需求的互利关系。由于中国与非洲各国都是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过程中肯定会出现矛盾和冲突,但这种包容发展应该在双方共谋的基础上得到妥善处理。

“创新务实合作”。世界经济日新月异,国际政治瞬息万变。对于在国际政治经济大局中处于不利地位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创新总是要付出代价的。但唯有创新,才有出路;唯有务实,才能合作;唯有合作,才能生存与发展。中国目前在经济发展方面走在前面,但也有不少经验教训。合作之道是双赢之道,发展之道,富裕之道。中非务实合作已有长期和坚实的基础。常言道,兄弟同心,其力断金。李克强总理的发言中没有过多的华丽词藻,对援助问题也不过多渲染。实际上,大多数非洲国家认识到,务实合作应该体现在更多的投资、技术转让和人才培训而不是援助上,这才是非洲真正需要的。

 

对非援助要造福当地民众 突出减贫与人文交流

李克强总理在访问期间还提出,“中国愿与非洲国家共同努力,积极推进六大工程,打造中非合作的升级版。”所谓六大工程,具体是指实施产业合作、金融合作、减贫合作、生态环保合作、人文交流合作、和平安全合作。这些合作领域的亮点是突出了减贫合作和人文交流合作。任何国家发展的首要任务是减贫。中国近年来在减贫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在这一方面可以通过多种渠道(特别是民间渠道)与非洲加强交流合作。中国近年来对非关系重视经贸发展,对人文交流合作方面有所忽略,此次李总理强调要经贸人文两个轮子一起转,是一种及时的修正补充。

中非关系中目前至关重要的是使双方合作可持续性发展常态化。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在以下方面下功夫。第一,各种工程或项目一定要为当地造福,有利于当地民众。这种造福不仅要体现在项目本身,还要在解决当地就业和照顾当地生态方面必须有所贡献。第二,一定要注意技术转移。李克强总理此次特别强调了如中国高铁等高技术含量工程的有关技术培训和技术转移方面,这是非常值得赞赏的。第三,中国公司在非洲的项目日益增多,移民非洲的中国人也日益增多,各种工程项目或中方工作人员必须遵守当地法律,做到入乡随俗,千万不能做有违当地民风民俗的事。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李克强总理此次访问在国家选择中有其独特考量。除了访问非洲联盟这一代表着非洲团结、进步和一体化的组织外,他选择的四个国家都是近年来持续发展稳定的国家。埃塞俄比亚是文明古国,一直被非洲各国尊为非洲独立的代表,非洲统一组织最早将其总部所在地选在这里有特殊的象征意义。尼日利亚人口众多,文化底蕴深厚,在非洲一直起着某种引领作用。尼日利亚不仅在非洲经济中占有重要的规模和地位,其文化产业特别是电影产业独树一帜,诺莱坞已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制造商。安哥拉近年来经济发展快速,政治相对稳定。多斯桑托斯获得多数选票成功连任也充分说明了该国民众对执政党的满意程度。肯尼亚的经济一直保持快速稳定的增长,肯雅塔成功当选为总统也说明了这届政府颇得民心,它与中国的关系经过去年的考验更加坚实。

李总理此次访非透露出三种信心:对非洲大陆发展前景的信心,对中非全面合作前景的信心和对全球治理中建立一种真正民主化制度的信心。

 

(作者系北京大学亚非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中心主任)


    进入专题: 中非关系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中国外交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74740.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中国社会科学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