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迎来一个新时代,这不是民主的时代,而是民粹主义的时代。”美国著名国际问题学者布热津斯基在2011年9月14日受访时,谈及当时正如火如荼的“阿拉伯变局”,这样说道。3天之后,美国爆发了“占领华尔街”运动,并在之后蔓延到美国120多个城市。当年10月15日,“占领华尔街”运动这一模式在全球近100个国家的约1000个城市得到“复制”。“99%反对1%”,成为“占领运动”的共同口号。
关于民粹主义,目前还没有被广为接受的权威定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民粹主义的产生根源、表现形式以及具体诉求也千差万别。但总的来说,民粹主义都强调“民众”与“精英”的对立,突出“民众”意愿的重要性,在表现形式上动员大众直接参与政治。从这个意义上说,所谓的“阿拉伯变局”与“占领运动”都带有民粹主义的色彩。尽管表现形式不一样,近年来欧洲民粹主义的崛起已是不争的事实,带有明显民粹主义倾向的政党已经在欧洲多国走向政治舞台,并开始影响欧盟的统一化进程。纵观历史,民粹主义与经济、社会和政治危机有着天然的联系,民粹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崛起,也预示着全球治理问题正面临考验。
不同的民粹主义
历史上民粹主义出现过3波高潮,分别是19世纪中叶、20世纪六七十年代和20世纪90年代。目前正在全球蔓延的民粹主义被广泛认为是第三波民粹主义高潮的延续,也有学者称其为新民粹主义。尽管民粹主义在世界范围内都有所抬头,但它们的政治影响存在明显差异。以玛丽娜·勒庞为领导的极右翼政党,在2012年法国总统选举中的异军突起震动了整个欧洲。同样具有民粹主义倾向的比利时弗拉芒利益党、芬兰正统芬兰人党、希腊金色黎明党、波兰法律与公正党等都是该国重要的政治力量。民粹主义已成“泛欧洲”化现象。不过,虽然民粹主义政党活跃在欧洲政坛,但尚未成为欧洲政治的主流,也鲜有单独执政的案例。
美国在3波民粹主义高潮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但民粹主义在美国从未走向政治前台。声势浩大的“占领华尔街”运动没有影响美国的政治生态,民粹色彩浓厚的“茶党运动”也未撼动美国的两党格局。拉美的民粹主义在政治影响力上远大于欧洲和北美。在西方学者看来,在委内瑞拉执政的“统一社会主义党”以及在玻利维亚执政的“争取社会主义运动”,都是左翼民粹主义政党上台执政的典型表现。目前来看,拉美的民粹主义并没有因查韦斯的去世而退潮。现阶段亚洲整体上没有如欧洲和美洲那样的民粹主义政治浪潮,但也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民粹主义现象,最为典型的就是泰国。去年底爆发至今仍未平息的反政府游行以总理英拉下台为诉求,而不以合法的政治制度和程序为手段追求政治目的,正是民粹主义的一个典型表现。
除了政治影响力的差异,民粹主义在不同地区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悉尼大学政治学学者本杰明·墨菲特认为,总体来看,欧洲的民粹主义具有“排外性”,拉美的民粹主义带有“包容性”。欧洲的民粹主义政党几乎都排斥外来移民、主张排外主义,而这在拉美民粹主义者中表现并不明显。墨菲特还认为,相对来说,在越富裕的国家,民粹主义越看重身份政治和社会文化诉求。而在相对贫穷的国家,民粹主义则更在乎社会经济诉求,较少关注民族身份问题。此外,尽管民粹主义都突出“民众”与“精英”的对立,但欧洲的民粹主义走的是“精英路线”,主导力量依然是政治精英。拉美的民粹主义虽然都有“魅力型”领袖,但“参与式民主”造就了明显的大众色彩。
相似的崛起背景
民粹主义崛起背景的相似点之一是它们都有深刻的历史渊源。作为现代民族国家的发祥地,欧洲的民粹主义具有深厚的政治积淀,历史上两次世界大战起源于欧洲,与这种民粹主义渊源不无关系。美国的民粹主义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四五十年代,当时在美国政党政治中昙花一现的“美国人党”就以反对外来移民为党纲。而且,美国政治文化天然带有民粹主义基因,“反华盛顿”被称为美国政治文化的一个特点。美国前总统里根曾这样说:我不是政治人物,我只是一位深信我们的麻烦大部分都是由政治人物造成的普通公民。拉美民粹主义的历史渊源不如欧洲和美国,但政治和社会根基却更深。20世纪六七十年代起,拉美民粹主义与威权主义结合,在巴西、阿根廷、秘鲁曾长期执政。如今的委内瑞拉和玻利维亚则扛起了拉美左翼民粹主义的大旗。
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角度看,民粹主义的兴起总出现在政治、经济、社会的危机或转型时期。民粹主义浪潮本质上是民众对不安全感的回应。这些不安全感要么来自具体的经济利益威胁,要么来自抽象的身份认同危机,或者两者兼而有之。法国里尔政治学院教授哈斯汀·米歇尔认为,经济危机只是西欧民粹主义的助推因素,民粹主义在西欧的崛起,是包括代议制民主模式危机、民族国家模式危机、社会文化多元化融合危机以及大众传媒变革等在内的一系列综合因素造成的。美国的民粹主义没有西欧那样强烈的身份认同问题,但政府应对经济危机乏力以及政党内斗造成的政府功能失调无疑是一个重要诱因。拉美某些国家经济遭遇转型瓶颈、贫富差距拉大以及政治腐败,给底层民众造成强烈的被剥夺感,是民粹主义经久不衰的社会土壤。
经济危机在某些国家引发社会和政治危机,政治人物因此而顺从甚至利用民粹主义,是民粹主义得以抬头的又一重要原因。“占领华尔街”运动出现后,奥巴马公开表示支持,称“抗议是美国民众沮丧情绪的反映”。众议院民主党领袖佩洛西称该行动代表了民主党的主流观点。民粹主义强调大众参与政治,主张直接民主。政治人物在危机背景下对全民公投的偏好,某种程度上也在助长民粹主义。2012年2月,时任法国总统萨科齐提议就移民问题举行全民公投,以打击非法移民。季莫申科曾在乌克兰大选期间表示:“全民公投举行得越多,政府就会越诚实,所以我们要立法让全民公投变得像呼吸空气那样正常。”卡梅伦如今对通过全民公投来决定是否脱离欧盟的问题也严肃起来,在移民问题上的立场也愈发强硬。而此前,他还把以脱离欧盟为目标的英国独立党嘲笑为“一帮疯子、种族主义者”。独立党在去年的地方议会选举中表现不俗。
全球治理面临考验
英国政治学者玛格丽特·卡诺凡把民粹主义视为“民主自身投下的阴影”。对欧洲来说,这个阴影不仅在逐渐扩大,而且很可能还会影响欧洲的未来。今年5月,欧盟28个成员国将选出751名欧洲议会议员。有民调显示,声称要把法国带出欧盟的国民阵线,在法国的民意支持率最高。被卡梅伦嘲笑为“疯子、种族主义者”的英国独立党呼声也颇高。有机构预测,在即将到来的欧洲议会选举中,反欧盟的民粹主义政党的席位将从目前的12%上升到16%至25%。欧洲成熟的民主体制并未遏制民粹主义的蔓延,而且这波民粹主义浪潮几乎与欧盟一体化进程同步,这就意味着它不会因经济危机的缓解而消失。只要欧洲国家还有民族国家认同需求,民粹主义就有活动空间。作为区域内国家间关系发展的典范,欧盟模式遭遇的挫折,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全球治理的挫折。
在对外关系领域,民粹主义往往会成为强硬或扩张型民族主义的催化剂。2012年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发起的为“购买钓鱼岛”募捐的活动,一定程度上也是在动员大众表达政治阴谋,带有典型的民粹主义色彩。从这个意义上说,“购岛募捐”更大的危险倾向,就在于通过民粹的手段煽动民族主义情绪。此外,在民粹主义背景下,政治人物历来更倾向于经济民族主义,在对外经济交往中采取贸易保护主义。美国加州大学学者罗杰斯·布鲁贝克表示,经济危机往往与经济民族主义相关,同时也涉及针对少数族裔的暴力和敌意。“所以目前的经济危机引发对保护主义、排外的民粹主义的担忧并不令人奇怪。”
但在布鲁贝克看来,迄今针对经济危机采取的带有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倾向的回应,与历史上相比要缓和得多。他认为,经济上不同形式和不同程度的相互依赖,对经济民族主义形成了各种限制。布鲁贝克分析称,一方面,如今的制度环境与1930年代有很大不同。绝大多数贸易都是在关税同盟或自贸区以及世贸组织规则下进行,完善的程序已使国际贸易体系“法制化”。另一方面,现在的意识形态氛围也与1930年代大不一样。新自由主义的“祛魅”并没有使独裁专制“返魅”。不过,经济危机无疑将改变国际政治版图,而民粹主义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尚难以预料。布热津斯基2012年11月在波兰的一次演讲中警告,激进的民粹主义推动的全球性的“抵抗”外部控制的活动,正在威胁迈向新的国际秩序的努力。
来源: 南风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