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于11月中旬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很可能将决定今后五到十年中国政府经济政策的方向。展望未来,国内消费、深层次金融创新与自由化将取代出口和公共领域大型投资,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量。
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所选择的道路,或许将开启自1992年邓小平发表著名的深圳讲话以来,影响最为深远的经济改革。
邓小平在1992年的讲话中强调,必须继续推进由他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主导启动的“现代化建设”,他还着重提到经济建设必须加大投资力度,显著提升出口导向产业比重。邓小平的继任者贯彻了这些政策,实现了令人惊叹的整体经济增长,并使数亿中国人脱离贫困,跻身社会主流。
但我相信习近平和李克强已经接受了一个事实,即GDP年均增速高达两位数的时代已经结束。他们正在中共内部争取支持——这也是即将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如此重要的原因——以迅速采取措施制定经济发展计划,他们希望这一计划能带来速度在7%至7.5%之间的可持续经济增长。
近二十年来,我访问中国的次数已经超过70次;而近期在与很多进出政府部门的人广泛交流之后,我对领导层坚决向前推进改革的决心确信无疑。一些正在酝酿中的经济政策变化的核心是由上一届政府确定的,但这些改革的执行被反复推迟。
近期宣布在上海建立的自由贸易区将成为一个检验经济改革措施的试验场,这些措施旨在提高中国经济——特别是金融领域——的对外开放程度。上海自贸区还将帮助中国在五至十年间逐步实现人民币完全可自由兑换,这一速度远远快于普遍预期。
我们看到,中国贷款利率管制已经放开,现阶段放开存款利率的类似举措也将随之出台。引入银行存款保险将有助于促进存款利率自由化,李克强总理近期在大连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会议上曾谈到存款保险制度。这一举措旨在帮助打消中国民众普遍存在的财务不安全感,正是这种不安全感导致了较高的储蓄水平,并抑制了消费者支出。有助于刺激民众扩大消费、减少储蓄的进一步重大改革措施还包括完善社会保障网。
我不认为习近平和李克强会低估他们所面临挑战的艰巨程度。这些挑战包括金融领域蕴含的风险。近年来,地方和省级政府以及国有企业获得了大量银行贷款,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规模以及影子银行体系的规模也在快速增长。对于银行的不良贷款规模应密切监控,因为中国必须保证自己不会再现十几年前的那种情况,当时政府被迫对银行进行资本重组,同时创立资产管理公司以接管银行的问题贷款。
欧元区经济增长率低到可忽略不计,美国经济略有复苏,使得海外市场对中国商品的需求处于较低水平,这也加剧了中国所面临的经济挑战。当然,这种形势也进一步促使中国采取措施,降低经济增长对出口的依赖。
随着习近平和李克强勾勒出改革路线图,在经济政策领域推行影响深远的改革,他们必须像邓小平当年一样面对巨大的政治阻力。中国各个政府部门的既得利益根深蒂固,要想撼动这个体系绝非易事。政府清楚地了解一系列复杂问题在民众中引发的巨大担忧,例如腐败蔓延以及不断加剧的环境污染问题。对于环境问题,习近平在今年3月正式就任国家主席后强调,他将采取一整套旨在保护环境的综合举措,包括保证食品安全,保护饮用水源,限制造成空气污染的行业以及提高城市的空气洁净水平。
即将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必将通过习近平和李克强决定的重大改革计划,而这些改革措施将成为两人任期之内的政策核心。考虑到政策执行过程中将会面临的挑战,确有理由抱一定怀疑态度。但我认为,低估中国新一届领导人在经济和金融改革领域的热情和能力将是一个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