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要对“中国农谷·带头人”论坛第二届年会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党的建设一个基本的经验就是要围绕中心工作、中心任务来抓党建。湖北承担着全国产粮大省的重任,所以围绕“中国农谷”来抓党建,就是围绕着中心工作来抓党建;党建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等一系列建设,关键是干部队伍建设,重点在基层建设,把基层建设和干部建设结合起来就是基层带头人建设,本届论坛以建设服务型党组织为主题,紧扣带头人来抓党建,抓到了党建工作的核心,是非常宝贵的经验。
在今天的历史条件下,基层党建本质上是一个实践的问题,而不是理论的问题。党的基层建设的一些基本原理大家都熟悉,但是在社会大转型中的很多问题有待于在实践中去探索。各地现实情况不同,基层党建的抓法也不一样,这里有许多创新和宝贵的经验有待于我们从事理论工作的人去思考、总结、提炼和概括
一、基层党建的战略地位
基层党建不是一个小问题,它关系到党的发展前途,是党建工作中最艰巨、最复杂、最繁重的环节, 在整个党建工作中具有不容回避的战略地位。
1.基层党建是我们党长期执政的基础工程
毛主席在领导革命的过程中概括了党的三个基本经验,又称为三大法宝:第一个是统一战线,第二个是武装斗争,第三个是党的建设。
中国的社会阶层很复杂,毛主席在学习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以后,用它来研究中国社会,写了很重要的一篇文章《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并得出结论:中国社会是一个多元的社会。统一战线是把中国多元化社会的方方面面动员、组织、团结起来的一个法宝。而中国共产党要加强自身建设,要懂得中国国情,懂得怎么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社会中来,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因此,党的建设就成为一个能驾驭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的法宝,是最重要的法宝。毛主席把党的建设称为基础工程、一个伟大的工程,改革开放以后,江泽民同志进一步提出新的历史时期的“新的伟大工程”。在这个工程里面,基层党建承担着一个基础工程的使命。基础工程有其特殊意义,就是我们党长期执政的基础工程。
党的领导讲的是思想、政治和组织的领导,包含五个任务:一是制定大政方针,这是我们党要承担的使命;二是提出立法的建议;三是推荐重要干部;四是宣传组织全社会群众;五是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组织建设的怎样对我们党的政权的巩固关系重大。
2.基层党建是完成党的战略任务的基础工程
一个政党要不断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和人民的需求来提出阶段性任务目标。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党组织要发挥核心作用,要动员群众,因为任何任务的完成都离不开群众。基层党组织既生活在群众中间,和群众朝夕相处,又担负着领导基层群众的政治使命,因此基层党建是完成党的战略任务的基础工程。
毛主席在七大闭幕式上的讲话中提到,党代会精神的贯彻要依靠两个觉悟:共产党人的觉悟和人民群众的觉悟。怎么通过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去动员群众、组织群众来共同完成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这就是每次党代会之后要做的事情。基层党组织在此就承担着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使命:用基层党员干部的先进事迹面对面地感动群众,一起去完成党肩负的历史使命。从这个意义来讲,基层党建也是党完成战略任务的基础工程。
3.基层党建是创新党的建设的基础工程
我们要带领群众去完成党肩负的历史使命,需要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需要党加强自身的建设。党章里面关于党的性质、指导思想、根本宗旨等种种规定只是书面条文,最重要的是党员要通过自身行动让人民群众真正信服,而人民群众直接看到的就是他们身边的党员干部和党组织,所以基层党建在党的建设中可以直接体现党的性质、指导思想、根本宗旨和组织原则,这是基层党组织的特殊作用。
人民群众认识党有两个途径:一个是从认识党的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即中央的所作所为来认识党,二是从身边的党员干部和党组织来认识党。党的建设也分为中央党建和地方基层党建两部分。基层党建是关系到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和权威性的大问题。在改革的年代,要创新党的建设,基层党组织又承担着这一光荣艰巨的使命,所以基层党建是创新党的建设的基础工程。十八大提出要把党建设成为一个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基层党建在学习、服务、创新这三方面都要体现出基础工程的特点。
以上三方面可以证明基层党建不是可有可无可大可小,而是有其战略地位的。对此,在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同志,尤其是党支部书记一定要有使命感和责任心。在基层党组织做工作,意义很大,责任很大,要对这一工作的战略地位有足够的认识。
二、新的历史起点上,基层党建的新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起草十八大报告时,明确指出要把“党又一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这一观点写进党内报告。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全党强调这一观点。这是我们党今后全部工作的一个历史方位,所以我们对它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和深刻的认识。我们今天也要把基层党建放到新的历史时期去考察去思考,考察它的战略地位,思考它的历史使命。
基层党建承担的工作很繁重很具体,所有的工作都要通过基层党建去贯彻落实,这是具体任务,我这里要讲的新使命是一些宏观的任务。
1. 基层党建肩负着动员和组织人民实现中国梦这一繁重的历史使命
中国梦是习近平主席去年底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来的,但中国梦并不是现在才追去的一个理想,而是连接着中国历史、现在和未来的民族复兴之梦。中国梦承载的概念非常大,既承担着历史使命,又承担着当代中国的使命,也承担着未来中国发展走向的使命。中国梦是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一代又一代的志士仁人为之而奋斗的理想。1840年之后,中国逐步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此我们的民族承担着两大使命:求得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这两大使命考验着在中国大地的各个阶级各个政党以及他们的领袖。谁能够考出好成绩,谁就能领导这个国家。纵观历史,这两大使命考验了中国几乎所有的阶级,但都没有成功。在马列主义传入中国后,和中国工农运动相结合的共产党承担起这两大使命。共产党以其为民族所作的贡献,在这个漫长的“考试”中确立了其执政的合法性。所以,共产党为什么执政?为什么建立了党的领导?这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是两个抽象的概念,只有放在历史长河的历史事件中去考察,才能懂得它的涵义。
这是我们民族复兴的第一步: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在这中间,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而奋斗,我们称为“对梦想的追求”。在各种各样的追求中,由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结合中形成的毛泽东思想为我们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指出了正确的方向和道路。
民族复兴之梦有深厚的历史由来和广泛的社会基础。中国梦的第一步:民族独立之梦,从1840年—1949年,人民解放之梦用了一百年才实现。中国梦的第二步: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如果我们不犯错误,从1949年到2050年,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也要100多年时间,最终在2050年建设成现代化强国。因此,中国梦是要经过200多年坚持不懈、坚韧不拔的持续奋斗才能实现的一个远大梦想。
今天我们正处在一个实现中国梦的攻坚的关键的历史时刻,历史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如果到2020年我们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50年没有建成一个现代化强国,我们党会失信于民。所以,我们现在要鲜明地亮出我们的旗帜,共产党是为国家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奋斗的党,是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党,要把民族复兴和中国梦作为旗帜引领我们前进。
中国梦一个很重要的任务是在建党100周年的时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以,中国梦现在面临着一个非常关键的历史时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是一个很重要的战略任务,承载着民族的希望,承载着党对人民的承诺,承载着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想。党作为人民的领导核心,应该有自觉的认识。中国梦要靠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去实现,而基层党组织的历史使命就是要动员和组织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2. 基层党建肩负着领导和适应深化全面改革的艰巨使命
中国道路最鲜明的特点就是改革开放。中国精神既包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也包括了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国力量要靠改革开放去激发力量凝聚力量,形成一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所以无论是中国道路、中国精神、还是中国力量,贯彻于始终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要深化改革开放。我们三十多年来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靠的就是改革开放,中国梦实现的最后攻坚还是要靠改革开放,而且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任务越来越艰巨,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具有综合性,所以党的十八大提出要“五位一体”地推进改革。党的十八大报告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五位一体建设和五位一体的改革两者紧密结合在一起,来阐明我们党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的历史使命。改革到今天,某一个领域的改革都牵扯到另一领域的改革,所以必须对改革做一个系统的综合的研究。
我们要把摸着石头过河和顶层设计有机地结合起来。摸着石头过河就是尊重实践,尊重规律,按照规律去改革;顶层设计就是考虑到改革的政策性系统性全面性,要把这两者结合起来全面深化改革。
党的十八大对改革的一个新走向开始明确:就是五位一体的全面改革。十八大后形成的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将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坚定不移地走邓小平为我们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深圳之行、西柏坡之行、湖北之行的主题都离不开考察改革和五位一体的改革怎么推进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APEC峰会上发表演讲时提到,“中国正在制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方案”。即将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前几次三中全会的一个共同点是都讲改革,不同点是全方位改革。不仅仅是经济体制改革,还包括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管理体制在内的全面改革。因此,即将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我们党的改革的历史上将具有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和历史意义。
那么,在五位一体的改革中,党要发挥历史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通过自身建设也要承担起我们的艰巨使命。其中在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体制改革中的很多内容都和我们基层党组织有关,比如土地制度改革的问题,就与我们农村有直接的联系,与此相联系的户籍制度改革问题,农民工市民化的问题,都和我们的乡村、社区相关。在三中全会改革的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基层党组织领头人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准备肩负起领导和适应深化全面改革的艰巨使命。新的转型之后,基层党建究竟怎么搞,是要探索的。在社会各方面体制历史性转变的过程中,如何适应新形势是需要探索的。
3.基层党建肩负着在社会结构转型中进一步发挥党的先锋模范作用的崭新使命
从经济体制改革到社会体制改革,改革在不断深化,在经济体制改革当中我们明确了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经济体制改革。这里面很重要的一个使命就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实现政企分开。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社会结构的变动,社会利益集团的分化,社会建设摆上议程,社会体制改革的问题要同社会建设相适应也提上日程。所以全方位改革里面一个很大的版块就是社会体制改革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社会改革要形成新的社会组织体系,包括政社分开,依法治理。在社会管理体系上,进一步强调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公众参与,法律保障的社会管理体系。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特点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政企分开到社会体制改革的政社分开。在政社分开中间,让社会更好地按照民族自治的要求持续健康地发展,政府回归到自己的权力方位中去。在这一情况下,一个全新的社会治理格局将会出现,在这中间,党组织不能缺位。党组织如何在政社分开中既能够使政权和政权延伸机构,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又能够把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在我们周围,更好地去监督政府和政府的权力延伸机构,同时组织人民群众基层的民族自治。随着政企分开向政社分开的转型,会遇到很多可以预料和意料之外的新的矛盾问题,这时候尤其要加强党的领导,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
党组织和政府是分开的,“政”有一个权力机构,有一个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党”既是代表人民群众的,又是派出干部去执政的,对政权有影响的,党是两头都发挥作用的。不要把“党”和“政”捆在一起,成为人民群众的对立面,不能出现失控的情况。因此,基层党组织在社会结构转型和社会体制改革中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和考验。原来的一套办法已经不相适应了,但是又不能放弃领导,我主张既对政权施加影响,又对人民施加影响,两头都让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所以,基层党建肩负着在社会结构转型中进一步发挥党的先锋模范作用的崭新使命,“崭新”是需要探索的。
三、基层党建的根本任务
十八大提出要把我们党建设成为一个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我认为,在这“三型”中,服务型是核心,学习和创新都要围绕着建设服务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去做工作。如果学习和创新做得好,但是不能把我党建设成为一个服务型政党,我们就会失去民心失去基础,党就会岌岌可危。因此,要把服务型作为整个党建的核心目标。对基层党建来讲,这是我们加强自身建设的一个根本任务。
首先,党的根本宗旨决定了建设一个服务型的马克思执政党,在基层建设一个服务型党组织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十分重要的。党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既是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群众史观、唯物史观的要求,也是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提炼总结,同时是中国文化传统的凝结。马克思主义讲,社会发展和自然发展都是有规律的,“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这是马克思和之前其他思想家不一样的地方。这一规律和自然界规律不完全一样,自然界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界自身的运动规律;社会规律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人又能参与其中活动。王侯将相和英雄人物之所以能在历史中发挥作用,并不是他们起了决定作用,归根到底是生产力起决定作用的。而生产力的主体是人民群众,政治上的英雄人物是有很大的贡献,但他们是在人民群众的需求中应运而生的,他们作用的发挥要依靠人民群众才能实现,所以,人民群众推动着历史前进,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社会的主体是人民群众。我们党把这一基本原理运用到中国革命建设个改革的实践中来,共产党应该是相信人民、依靠人民、为人民服务的党。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第二个源头是我们的实践。中国社会是一个多元社会,我们的人民范围很广,包括全国各族人民,各阶层人民。我们党要能在这片土地上承担起民族复兴的使命,就要依靠和服务最大多数的人民,所以我们党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革命宗旨,这是从中国革命实践中来的。
“民为邦本”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国家要以民为本。毛泽东“为人民服务”这一概念的提出最初是在对孔子“仁者爱人”思想的批判继承中提出来的,把“仁者爱人”转化成“为人民服务”。我们所说的为人民服务,既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运用,又是中国社会和革命中的一个特定的概括,同时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发扬光大,再形成我们的根本宗旨,这个根本宗旨是我们党最得人心的一个核心价值观。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价值观。共产党之所以能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之所有能够在革命中由挫折失败走向胜利、由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就在于我们高高地举起“为人民服务”这面旗帜,深得人心。所以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掉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在今天改革开放年代尤其要把为人民服务这面旗帜高高举起。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建设服务型政党,这是党的根本宗旨在今天的体现,是我们党的核心价值观在今天的体现。
其次,建设服务型党组织也是我们执政党的根本要求。这里就有一个执政党、政权和人民的关系问题。共产党人在革命胜利后要掌握政权,面临着一个很大的风险。政权有它的两重性,既可以用这个权力为人民谋取利益,也会发生权力使党异化的风险。工农阶级政党/共产党是在社会中产生,在社会中生存发展的,紧密同人民相联系的政党,一旦掌握政权以后,它的位置要在社会之上,要管理社会统治社会,于是就发生了一个问题:在社会中产生、依靠社会生存发展的一个政党掌握政权以后,位置变了,怎么能够继续保持住和社会的紧密联系、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如何防范工人阶级政党掌握政权以后被异化?马克思有两点考虑,第一,在掌握政权的时候,用法律和制度来制约掌握权力的领导人和干部;第二,让国家政权存在的时间短一点。
共产党要长期执政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有长期执政中如何防范我们的党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变成官僚主义者的大问题;有怎么防止党退化变质的问题。从小平同志领导改革开放,到江泽民通知提出“三个代表”,再到现在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都是为了破解一个难题:执政党在长期执政中怎么防止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防止自己变质。这里核心的问题就是在社会中生存发展的政党如何在掌握权力的位置上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和密切联系。对执政党来讲,防止自己被权力异化要更加牢固坚定地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更加坚定地去探索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方式方法,这也是为什么在十八大后我们要以民务实为主要内容来开展群主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我们讲,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最大的一个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党执政的最大危险。如何直面和破解这一最大危险,就要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把建设服务型党组织作为整个党建的核心问题。基层党组织即使是生活在群众中间,也要注意防止脱离群众。所以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执政党建设的一个迫切使命。
再次,改革转型的社会结构也要求我们建设服务型党组织。改革的领导者是我们党,改革的过程中党又不断去适应这种新的形势,这种社会转型,这里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党、尤其是党的基层组织能够在改革中间每一个阶段、每一个攻坚的关头始终保持同群众的密切联系,始终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去领导改革推动改革,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改革的需要,才能始终成为群众利益、群众诉求的代表者和实现者。基层党组织将群众诉求义不容辞地反映给上级组织和政权机构让其实现,这样党就可以长期地得到人民群众的信赖、拥护和支持。
所以,建设一个服务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服务型的基层党组织,有很多理由,其一:党的根本宗旨在今天的体现;其二,执政党党群关系的特殊复杂性对我们提出的一个迫切要求;其三,改革转型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
要把服务型党组织作为我们党的建设的核心理念确立起来。要建设服务型党组织,有些问题需要通过实践去探索,有些问题需要我们去公关解决,并通过实践去进行理论总结,希望我们这个论坛可以提供一些经验。
四、建设服务型党组织要面对和探索的四大关系
1.服务与代表的关系
党的性质决定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章确定的党的性质中的核心词包括:先锋队、先进性、代表。党要自觉地承担起“代表”的使命,这样党的性质才能充分体现。如果失去了代表性,党的性质就变了,群众就有资格抛弃你。这是一个生死存亡的大问题。
那么怎么代表呢,一条是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一定要正确,另一条就是基层党组织。基层党组织是生活在群众中的,是群众天天看到的,基层党组织既要贯彻中央的纲领和路线方针政策,更要把中央的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当地的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基层党组织要把代表根本利益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和人民群众直接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为人民排忧解难谋利益,这是基层党组织一个重要的工作。这就需要我们把先进性这一属性体现在为老百姓服务的工作中去。所以,要建设服务型党组织,首先要认识和处理好“服务”和“代表”的关系。还包括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协调,只有这样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服务与管理的关系。
执政党要掌握政权,政权既是一个阶级统治的工具,也是一个社会管理的工具。服务与管理的关系是从工作中的方式方法体现出来的。人民群众是被管理者,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是一对矛盾,在这种矛盾中,基层党组织怎么能够使管理井井有序,让被管理者也感受到诚意,就需要把这种管理和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管理中服务,在服务中管理,要体现“服务”的核心理念,才能够既体现我们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又能够承担起执政党管理社会的历史重任,在服务中老百姓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管理,而没有“被统治”的感觉。基层党组织既要领导和支持政权机构及其下属机关去治理这个社会,又要领导和支持村民居民实在自治,同时要通过组织系统和宣传工作使政权机构和人民群众能够和谐相处协调行动。
中央到省地委组织部要思考一个问题:究竟怎么给基层党组织定位?哪些事情基层党组织该做,哪些不该做,哪些事情要下大力气支持基层党组织去做,哪些要通过立法去规范。
3.服务与学习的关系
我们党提出要建立服务型学习型创新型的马克思执政党。学习是一个党的能力、素质和水平不断提升的强大动力。离开了学习,离开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党就很难适应不断变化的历史条件,很难适应改革中的党组织发展需要。所以建设服务型党组织要同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有机地统一起来。要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这是建设好基层党组织的根本依据;还要学习现代管理经验,管理科学。这里讲的学习不是一种知识或者技能的学习,而是本领的学习。我很欣赏毛主席在上世纪40年代讲过的一句话:我们党现在面临的不是经济恐慌、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要把党办成一个马克思主义大学校,多学习。本领是以知识为基础的,是一种能力,但本领又高于知识,有知识不等于有本领。解决本领恐慌要通过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不仅仅要学习书本知识,还要学习实践。党的干部教育,要重视理论学习,但不仅仅局限于理论学习,要把解决本领恐慌作为一个目标。
党员干部还要重视本领和道德的关系。有些领导干部本领不差,但党性和道德差。有些干部没有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党性和德行,一个没有党性和德行只夸夸奇谈讲理论的人对党的事业有害无益。十八大提出把理论武装、党性修养和道德建设统一起来,群众路线要求把为民务实和清廉统一起来,清廉就是道德要求。所以不仅要学习本领,还要学习党性和道德。这样,建设服务型执政党,建设服务型党组织,就能够适应这个变革时代的要求,适应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要求。
4.处理好服务和创新的关系。
建设创新型政党,这是适应今天的变革时代和改革需要提出来的。党组织建设的标准任务和方式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都要随着时代、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而不断创新。各地区的许多问题都要通过创新来解决。在创新中提升服务水平,在服务中去探索创新的方式方法,这也是建设服务型党组织要做的工作。
总之,基层党建的根本工作就是要建设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服务型党组织需要我们实践、探索和创新,实践中就要处理好以上四对关系。如果这四个关系处理好了,就会找到很多基层党建工作的方式方法。
(本文根据2013年10月23日李君如教授在“中国农谷·带头人”论坛第二届年会演讲整理而成,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