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桓:作风建设“两条抛物线”现象剖析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168 次 更新时间:2013-10-24 22:55

进入专题: 作风建设  

姚桓  

 

核心提示: 活动经历开始发动、后来高潮、然后回落这样一条抛物线;还有一条抛物线是群众的心理,从希望、振奋到失望,过了这个活动,又回到原来的地方

 

作风建设的“周期律”难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9月25日参加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的讲话中指出,要防止一些同志产生对照检查就是“闯关”的思想,不能以为过了这一关就可以万事大吉了。教育实践活动越往后,越要坚持标准,决不能虎头蛇尾,决不能用自我感觉代替群众评价。一定要认清“四风”的严重性、危害性和顽固性、反复性,锲而不舍、驰而不息抓下去。对此,中央是下了决心的,希望大家也下定决定、毫不动摇。

以作风建设为主要任务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4月有余,取得有目共睹的实效,但“抓而不紧,抓而不实,抓而不常,等于白抓”。历史上作风建设也出现过活动开始发动、后来高潮、然后回落,群众心理从希望、振奋到失望的现象。作风建设如何实事求是、入情入理、取得实效?如何锲而不舍、坚定持久、常态不息?如何面对和破解作风建设“周期律”难题,彻底消除“四风”顽疾?

 

作风建设“两条抛物线”现象剖析

“两条抛物线”现象产生的三个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几次集中教育活动是有效的,在不同程度上解决了一些问题,证明我们党有自我净化、自我提高的能力。但在一些地方,似乎效果不能持久,久而久之,一些干部患了“活动疲劳症”,一些群众因此失去信心。我用“两条抛物线”来形容这种现象:活动经历开始发动、后来高潮、然后回落这样一条抛物线;还有一条抛物线是群众的心理,从希望、振奋到失望,过了这个活动,又回到原来的地方。

为什么会出现抛物线现象?一是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如何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在新的经济条件下找到生长点?如我们既要讲党性原则又要讲市场规则,二者如何协调?我们的提法是,经济领域遵循市场规则,党内生活按照党性原则办事。这不错,可是经济与政治是相互影响的,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难免侵入党内,引发不正之风。再如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问题更加复杂,不讲整体利益,违背了党性要求;而不讲局部利益,党员干部的工作就会失去立足点,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关系如何处理?还有,奉献精神是党员先进性的体现,当然要坚持,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仅仅讲奉献是不行的,因为党员干部许多实际问题需要自己通过市场去解决而不能由组织“包下来”。就是说,既要提倡风险精神又要有补偿机制,不能总让“老实人吃亏”。这些问题不会随着一次集中教育活动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存在也会在党员干部思想上造成困惑。

二是形势任务在不断发展变化,改革永远处在“进行时”,一些不正之风会打着改革旗号出现,往往产生:“出台改革措施——不正之风结伴而生——发现问题进行治理”的现象。改革在前、整顿歪风滞后的“时间差”给不正之风提供可乘之机。所以旧的问题解决了,新问题又会重新出现,这就决定了党风建设是长期艰巨的任务,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

三是不正之风是有顽固性的,这种顽固性与党的建设面临的深层次问题有关,而这些问题大都是体制机制问题,如权力过于集中缺乏有效制约,民主不健全导致干部对上负责而不对下负责等等。以往集中教育活动触及到这些问题,可是未能较好地解决,只要深层次问题尚未解决,导致不正之风的土壤就没有铲除,缺乏有效的制度和机制,不能长期规范和约束干部行动,致使教育活动形成一阵风。活动结束,旧病复发,甚至变本加厉。四是从根本上讲,党风是党的世界观在党组织和党员行动中的体现,在教育活动中,一些干部思想深处的问题,即总开关——世界观问题(突出表现在理想信念、宗旨等方面)没有解决,活动期间只是迫于形势有所收敛,活动结束后就出现反弹。

 

不能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需要看到,此次作风建设全党全国人民给予很大期望,中央提出的要求高、完成任务难度很大,决不允许再出现“抛物线现象”。为此,我们既看到群众路线教育和扫除“四风”的重要性、迫切性,也要看到党风建设的艰巨性、长期性,把坚定信心、忧患意识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把治标和治本结合起来。

所谓治标,就是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现实问题集中整治,近期取得实效;所谓治本,就是从制度上、机制上解决问题,从根本上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从源头上消除不正之风和腐败。治标和治本都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组成部分。目前作风整顿的重点当然是治标的,但治标与治本相联系,如同人有病发烧,首先是对症治疗——退烧,然后再进行病因治疗——去根。离开治标去讲治本,是脱离实际的。治标可以为 治本创造氛围,提振士气,赢得时间。治本,可以巩固治标的成果。从治标开始,发现后面的深层次问题,通过改革和制度建设来解决,有助于推动治本。治标既不能乱投医,也不能一次完成,要讲科学、讲效果,特别是不能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长期以来,一些干部已经养成形式主义的思维方式,认为形式繁多才能体现成绩,这是必须纠正的;治标的工作指导要精细化、具体化但不能指标化、口号化。如果搞得好,这次整顿“四风”可以成为从治标走向治本的重要一步。

 

知、信、行相统一

教育应具体、深入、到位。从总开关(世界观、理想信念、宗旨等方面)的高度,夯实优良作风的思想基础,从根本上解决对人民群众的态度和感情问题。一是从权力的属性和来源上理解群众路线。执政党的权力观可以概括为两句话:“权由民所赋,权为民所用”。党的领导是人民的选择,干部手中的权力来自人民的授予。为人民服务是义务、是责任,而不是对人民的恩赐。这样认识问题,才能有为人民服务和坚持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坚定性,才不会把贯彻群众路线看成一阵风。二是要做到“知”(知识)、“信”(信念)、“行”(行动)相统一。现在不少青年干部缺少与群众同甘共苦的奋斗经历,有的缺少群众工作经验和对群众的感情;不少人在社会和党内生活中有消极体验(如依靠群众不如“依靠”领导, 坚持原则吃亏,会遭遇逆淘汰等),这使得一些干部对党的宗旨和群众路线知而不信、言而不行。对此需要引导干部正确对待党内和社会上某些消极现象,并把个人的消极体验化为从我做起、端正党风、改造社会的积极态度。三是要有针对性地解决对党风建设和纠正“四风”的模糊、错误认识,如“活动疲劳”、“法不责众”、“积重难返”、“自我感觉良好”、“本单位特殊”,以及把教育活动当作政绩工程等;还有的干部有不平衡和补偿心理,认为干部待遇低,把违规消费当作一种补偿,一种正当福利待遇,甚至当作生活方式。个别干部私下有牢骚:认为“整顿四风‘搞过了’,甚至讲,今后“该吃还得吃”。这是纠正“四风”和搞好作风建设必需扫除的思想障碍。

 

制度不在多而在管用,在于落实

首先,要建立健全群众利益表达机制和协调机制,充分发展民主,畅通民意反映渠道,让群众能够理性、合法地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党组织真正了解民情、民意、民需,才能切实做到为民的动机、靠民的措施和惠民的效果相统一。在表达利益的基础上善于协调,建立整体利益优先同时又要考虑局部、个体利益的利益融合机制,才能真正凝心聚力。

其次,要建立健全服务群众机制。为群众服务不只是为群众办几件好事,其内涵十分丰富:在政治上代表群众利益,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协调不同群体利益,动员社会各方为群众办事,组织人民群众自我服务,党组织党员干部直接为群众排忧解难等等。只有不断拓宽服务群众内容,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品质,形成服务群众的工作系统,为群众服务才能坚持下去。

再次,要建立健全动员教育群众机制。作为先锋队,党组织不能成为群众的尾巴,其任务是带领群众不断前进。新形势下动员群众不能照搬过去“思想政治工作加行政命令”的老办法。现在的群众动员,要更多地讲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统一,整体利益与个体利益的统一。要体现人文关怀,不仅强调努力工作(包括为未来做出适度的、必要的牺牲),更要让群众亲身体会到创造性劳动带来的愉快,增强群众现实的幸福感。这种动员才是最有效的。

最后,要建立健全群众对党员干部表现的评价机制。党组织贯彻群众路线究竟如何?干部是不是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了?不能只由领导认定,更不能靠党员干部的“自我感觉”,归根结底要由广大群众来评判。在党的领导、组织下,由人民群众评价干部的表现和政绩,会起到有力的督促、激励和监察作用。当然,以群众评价为标准,是从本质和全局上讲的,在具体问题上,不能说每个人的每句话都是正确的,也不能群众的一切意见都采纳。党作为先锋队,不仅要反映群众利益、接受群众监督,还要带领群众前进,不能成为群众的尾巴。

(作者为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兼职教授)

    进入专题: 作风建设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政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68873.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人民论坛10月下(总第420期),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