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洪:新型城镇化须防止产业“空心病”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763 次 更新时间:2013-10-05 14:41

进入专题: 城镇化  

姜洪  

 

美国底特律从昔日盛极一时的“世界汽车工业之都”,沦为萧条破败、民生凋敝、濒临破产的“空城”。这其中,既有美国传统制造业整体竞争力下降、金融危机爆发等客观因素,也有底特律市政府应对外部环境变化迟钝、中长期发展规划缺失、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迟滞以及政策失误等主观因素。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已进入全面发展的关键阶段,深入分析底特律由盛转衰的教训,对于进一步“引以为戒”、总结产业与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和城市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美国底特律的衰落对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有以下启示:一是城市发展规划应注重长远。城市发展规划应以解决人的发展需求为出发点,注重长远和科学合理,综合考虑产业、人口、资源、地理等因素和内外部环境,统筹兼顾产业、人口、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需要,不断健全完善教育、医疗、住房、养老、治安等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创造良好的就业机会和生活条件,提升城市综合功能和承载能力。当前,我国许多大型甚至特大型城市的长远发展规划目标不清、特色不明,“千篇一律”要打造金融中心、贸易中心、物流中心。这些规划看似与现代化接轨,在本质上却与地方实际脱节。

二是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和优化升级,保持城市多元化的经济基础。“鸡蛋不能全部放在一个篮子里”,产业发展也是一样。新、旧主导产业的更迭转化,是经济结构转型的必然趋势;固守旧有模式,对经济长远发展“百害而无一利”。由于去工业化、老龄化、高失业率、资源枯竭等原因,美国底特律、英国的曼彻斯特和利物浦、德国莱比锡等知名城市相继衰败。一个城市(特别是大型城市)保持长盛不衰的秘诀,不是把命运寄托于个别产业和强势企业,而是在于不断更新升级产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从某种程度上说,城市与产业之间关系如“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要实现城市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必须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多产业均衡发展,建立和保持多元化的经济基础。

三是科学管理和运营城市,合理控制债务规模。当前,我国许多城市都将房地产业作为主要支柱产业,地方财政严重依赖土地出让收入,这与底特律高度依赖汽车产业极其相似,风险不容忽视。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在多轮经济刺激政策和长期奉行“投资拉动”增长模式的作用下,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迅速膨胀。审慎管理财政收支,及时整治财政风险,严控财政缺口扩大,是推动经济结构转型的先决条件;另一方面,要实现地方财政的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重塑城市竞争力,避免经济收缩引发城市衰败,根本办法还是要在产业转型升级上下功夫。因此,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应尽早放弃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强化对实体经济的培育,避免城市产业“空心病”。但同时,产业结构调整也应兼顾就业民生,保障城市运行平稳有序。在推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转型升级的基础上,平稳、有序推进新、旧产业转移,大力促进小微企业发展,避免短时间内大量城市人群失业、失去基本生活保障,从而引发严重社会问题。

四是注重集聚智慧,坚持创新驱动,永葆城市发展活力。人口的增减,是城市兴衰的一个重要指标。城市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保持适当的人口流动与合理的人口结构,应有大量高、中端人才和智力储备,这是保持城市发展活力的基础。城市应重视科研创新,建立从技术研发、生产到市场应用的完整产业创新体系;保持合理人口结构,推动建立紧缺和高端人才引进计划和职业教育发展,提升劳动人口素质水平,培养熟练掌握新技术的适用性人才;支持中小型创新企业发展,发挥中小企业“就业吸纳器”的重要作用;完善社保、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体系,避免人口外流。

当前,新型城镇化是我国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最大潜力,也是推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的重要平台和载体。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开发性金融在中长期资金供给、引导资源配置等方面发挥独特作用,需要国家开发银行发挥促进城镇化建设的主力银行作用,不断整合资源、创新模式,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大额、稳定、长期、可持续的低成本资金支持。

(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姜 洪)

    进入专题: 城镇化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68216.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经济日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