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才:中国特色城镇化的几点思考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863 次 更新时间:2013-05-11 16:11

进入专题: 城镇化  

王朝才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加快城镇化发展。无论是在国内,还是从世界范围看,城镇化既是一个老问题,但当前我们面临的又是一个新问题。一是我们所处的时代特色明显,信息化、“绿色”、“美丽”已成为当代的主旋律;二是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且农村人口超级多的国家,城镇化是一个涉及几亿人的问题。

首先要坚持中国城镇化道路。关于城镇化道路,20世纪80年代我们提倡“离土不离乡”。当时,虽然大力促进了以乡镇企业为代表的乡村工业的发展,但是从城镇化的角度看,其贡献是相对有限的;90年代后半期开始,针对城市工业发展需要大量农民工,乡镇企业发展受阻的情况,放开了农民工进城,结果在大中城市出现了大量外来务工人员。不管户籍制度如何,大量农民进入了大中城市,实质上的城镇化有了大发展。但是,多少年来进城务工人员的生存与生活一直成为社会的关注热点。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我们要实事求是,既要考虑城市工业化的实际,放开农民工进人大中城市,又要考虑我国农村人口众多的实际,开展小城镇建设,最终目标是将大部分农村人口就地安置在小城镇中。

其次,城镇化必须依托产业化。城镇化是让农村入进入城镇安居乐业,不可能是请他们进城享受“阳光”。因此,必须有足够的工作岗位,才会有相应的城镇化。这里所讲的产业化而不是工业化,因为我们已进入一个新时代,以信息服务、商业、金融和环境服务等为代表的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如果我们一味的强调工业化,不仅不可能(工业品市场有限),而且也不必要。星罗棋布的小工业给我们已经很艰难环境会带来不可估量的压力。应相应调整发展战略,尤其在中小城镇,要大力发展服务业,扩大就业。

再次,城镇化必须与农业现代化并行。一方面,城镇化意味着城镇人口、也就是所谓的“吃商品粮”人口的大幅增加,需要足够的以粮食为中心的食品供给;另一方面,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镇,意味着农业劳动者的大幅减少。如果没有农业的现代化,没有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力的双提高,食品供给将会十分困难。那种主张进口食品的想法,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而言是十分危险的。因此,要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科学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步伐,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力。

最后,正确处理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关系。城镇化意味着更多的人享受目前城镇人口所拥有的公共服务。当前,我国城镇公共服务明显高于农村,大量进城农村人口享受城市公共服务,意味着政府公共支出大幅度增加。政府是否有足够能力无疑是一个问题。因此,在应对大规模城镇化的过程中,一是要放慢提高城镇人口公共服务水平的步伐,不然的话,不仅城镇化会很困难,而且还有可能陷入类似欧债危机的危险;二是要合理安排新进城人员的公共服务,不能简单强调一体化,而是要根据国家财力可能,逐步提高他们的服务水平,最终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一体化。

    进入专题: 城镇化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63832.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