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做客“陆家嘴金融家沙龙”时指出,宣布决心推进改革,仅仅是重启改革的第一步,问题还在于解决“改什么”和“如何改”的问题,把十八大的决定落到实处。“设计好总体方案不易,实施总体方案更是一场硬仗。”
落到实处
吴敬琏认为,新政府重启改革已经迈出第一步。但是,随着民众高涨的改革诉求和特殊既得利益集团的巨大阻力,改革注定是一场复杂的利益博弈。为什么要制定改革的总体规划?怎么制定和执行路线图以及时间表?
“我认为十八大最重要的意义就是要推进全面的整体的改革,‘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深入重要领域的改革。’”吴敬琏说,从经济改革方面来说,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关键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更大程度、更大范围地发挥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在政治改革方面要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实现国家各项工作。也就是说要继续推进市场化、法治化、民主化改革。
吴敬琏表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完成三项工作。第一是要确定改革目标;第二是制定重点改革方案和改革的总体规划;第三则是克服必然存在的阻力,把各项改革落到实处。
“我们到底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制度,有人说不要设计,放开就好,另外一种意见说还是要有设计。”对于“顶层设计”这个概念,吴敬琏有着自己的理解,“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二五’的建议里提出,要更加重视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先把顶层设计起来,下面才能连接互动。”对于另外一个争论,顶层设计是否意味着顶层的人关门搞设计,好像压抑了下面的积极性,从顶层往下进行设计和从下往上的一些创造性的发挥之间的矛盾又该怎么解决。吴敬琏指出,两个不能完全对立起来,所以做顶层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倾听基层民众的声音和要求。
“十二五”规划通过后,学界、政府部门很多人都开始研究和讨论应该做什么,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顶层设计,应该有哪些重点的改革项目。“对于要不要搞顶层设计,要不要搞总体规划,大概有两种不完全相同的意见。我觉得恐怕总体规划是需要的。”
为什么要进行改革的总体规划?吴敬琏强调称,现代市场经济是一个复杂、巨大和精巧的网络系统,不能“边设计、边施工”,也不能由各个部门和各个地方按照自己的意图进行设计,然后拼凑成一个体系。如果改革方案是从下而上来设计的话,往往设计的时候就向自己的利益倾斜,最后大系统就无法协调,所以最终还是需要由中央从顶层进行设计,“必须由一个超脱于局部利益的高层权威机构在下层创新的支持下进行top-down的规划和监督规划的执行”。
“最小一揽子”配套改革
“为了避免四面出击,需要权衡轻重缓急,挑选出关系最为密切的改革项目,形成‘最小一揽子’的配套改革方案。”吴敬琏提出了个人对于“最小一揽子”总体改革的设想——一个核心的目标和四个配套的改革。
吴敬琏认为,改革的核心目标在于建立竞争性的市场体系。这里又包括,要放开商品价格和要需价格;确保不同所有制主体的财产权利得到平等保护,不同所有制企业平等地使用生产要素;消除行政垄断和政府的围观经济干预;厉行法治,建设规划基础上的市场经济,市场监管要从实质性审批转变为合规性监管。
核心目标之外有四个配套的改革。第一点是财税体制改革,要回归公共财政,减少各级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介入。增加地方预算的本级收入,提高中央预算的支出责任;减少专项转移支付,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提高预算的透明度,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和公众对预算的监督。
第二点是金融体制改革。要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市场化;壮大公司债券市场;加快资本项下人民币可兑换改革,放宽对个人和企业海外投资的限制;继续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第三点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总结过去三年医疗改革的经验,增强新医疗保障的可持续性;划拨部分国有资本和国企收益,充实个人社保账户;提高社会保障的统筹层次,逐步实现全国统筹。
第四点则是国有经济改革。要实现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从管理国有企业到运营国有资本的转变;继续推进国有资本有进有退的布局调整,开列竞争性行业的名录,国有资本逐步从这类行业退出;允许地方政府出售国有股权,用以补充社会保障基金、公租房基金等支出的不足;加快国企建立有效公司治理的改革。
来源:国际金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