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美国新一任国务卿提名人选约翰•克里在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就其提名举行的听证会上阐述了多项外交理念。其中回答关于美国亚太再平衡政策的问题时表示,鉴于美国正从伊拉克和阿富汗脱身,不确信现在必须增加军事部署,将非常谨慎地研究这一议题。
同时,他还引证美国去年在澳大利亚增加部署海军陆战队为例,说美国如今在亚太的军事部署力量比任何其他国家都多,包括中国,这必然引发中方的疑虑。但他也补充说,不建议降低现有水平的军事部署。国际媒体就克里的这一言论纷纷解读为有一点偏离奥巴马政府的现行政策。果真如此吗?
实际上,在美国国内一直就有学者反对奥巴马的亚太再平衡政策,并认为这一政策得不偿失。以马克.E.马琳为首的几位美国国会研究员和学者在2012年3月向国会提交的一份题为《重返太平洋?奥巴马政府对亚洲的“再平衡”》的研究报告,认为奥巴马政府的亚太战略表现出另一种失衡,即在追求美国安全利益时损害了中国的安全利益,增大了中美战略猜忌。
波士顿学院政治学教授罗伯特•罗斯在《外交事务》上撰文认为,奥巴马政府的亚洲“支点”战略并未促进亚洲的稳定,只会适得其反。这一战略让亚洲地区的局势更加紧张,有可能引发冲突。华盛顿应该重塑自己的亚洲政策,避免卷入该地区复杂的主权诉求争端。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近期发布的《2030年全球趋势:替代的世界》报告也指出,希望在亚洲保持影响力的美国与海洋活动趋于活跃的中国之间对立可能激化,如果没有稳固的地区安全机制,亚洲的紧张局势有可能成为国际社会的最大威胁。
虽然国内有反对声音,克里此时又放软话,果真奥巴马大力推动的亚太再平衡出现松动了吗?笔者认为,从各种迹象来看,奥巴马第二任期不但将继续强化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而且还将进一步深化、细化、具化这一战略,并根据形势的变化对这一战略做出阶段性的调整。
从多方面信息可以看出整个美国战略界的主流观点是亚太再平衡战略将是奥巴马第二任期外交政策重要组成部分,是包括军事、外交、经济及文化等在内的战略,经济因素将在美国外交政策中占据更重要的位置,这将成为奥巴马未来外交政策的重要政绩。中国战略界也普遍认为,美国亚太再平衡政策在奥巴马第二个任期内会有适度的调整,会由过度关注的“介入”型逐渐转向强调“非接触性介入型竞争”,将美国的介入控制在适度范围内,避免美国过多卷入并投入战略资源,少消耗或不消耗美国自身实力,同时尽量不影响、破坏本地区经济稳定与繁荣,以满足美共享地区经济繁荣的需要。
美国为推动这一战略也一直在左突右拓、上下联动。当下,美国在亚太的存量资源包括战后确立的亚太国际秩序、传统的安全盟友等;增量资源包括积极改善与东盟关系、加强与印度等安全伙伴的关系、实现美国缅甸关系的突破等;同时,美国还积极创造多边机制舞台等措施发挥战略引领作用并利用战略资源在亚太地区率先“建章立制”,为维持其全球领导地位广布支点。但美国的“努力”是否赢得亚太“人心”呢?
比较吊诡的是,虽然亚太地区经济结构相互依存愈益加深,但安全结构的走向却愈益恶化,以至于在亚太地区形成了美国主导的安全结构和中国主导的经济结构并存的“二元结构”。从中国、美国和亚太国家三维格局来看,亚太国家对中美存在“二元依赖”,即在安全上更多依赖美国,在经济上更多依赖中国,与此同时,对中美又存在“双重依赖”,即经济和安全上都与中美两国相互依存。
因为美国的盟友或安全合作伙伴有的又与中国保持战略伙伴关系,这种交错的关系让亚太国家在中美之间谨慎地寻求平衡,在利益互动中权衡。
这种恐怖的“双核驱动”结构不利于亚太地区可持续、健康的发展,因为难以实现整体的“转型发展”,并将导致中美之外的国家选择路径依赖的矛盾。他们将在经济和安全的二元结构矛盾中寻求危险的平衡点,最终将耗尽平衡的资本,只剩下利益的交换,不再有战略互信可言。而中美这两个大国也将难以置身事外,利益也将受损,最终两国关系将回到原点。
美国的亚太再平衡以一种霸道式的形式在破坏地区秩序,造成亚太地区的震荡。军事安全上,美国将大规模军事力量部署到亚太只会带来更大的不稳定,而经济上美国试图让亚太国家为其埋单。
因此,中国要以负责任的地区大国的姿态来积极地平衡美国在亚太的影响,特别是在道义上提升主导权和话语权,让亚太国家认识到美国的再平衡不会带来更加安全和繁荣的地区秩序,中国无意与美国争夺亚太主导权。中美在亚太具有很多利益重叠的区域和领域,两国合作才能优化各自的存量利益,提升增量利益,降低变量利益。
奥巴马两次竞选总统,分别以“变革”和“前进”为竞选口号赢得选举,希望美国的亚太再平衡在奥巴马的推动下能通过“变革”实现真正的“前进”,唯此,亚太之大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