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字简化成“亍”字,写起来很方便,三划。大家都说好,你偏说可笑。请问哪点可笑,愿闻其详。我答,不必用“大家”来压我。这又不是举手表决,服从多数。请听我说,“街”简成“亍”,不讲道理,太霸道了。
须知“亍”这个字,一千九百年前许慎《说文解字》早就有了。这个“亍”音:zhú,不是街字简写,义为止步。这个“亍”只能跟“彳”字连用。“彳”音:zhí,义为小步,彳亍二字连用,等于踯躅,音义俱同。彳亍,踯躅,二字声母皆zh,通称为双声连绵词。词义皆为走走停停,绕圈徘徊。考其语源,即蜘蛛也。蜘蛛结网,正是走走停停,绕圈徘徊。比之英语,就是名词蜘蛛拿去做形容词,形容动词的走。
亍(zhú)乃老资格的正字,古今文章常用,还活着呢。你把它杀了,留下尸体,拖去做了街字简写,这不是太霸道了吗?
彳亍等于踯躅,一词两写,以见汉字语词丰富,有何不好,纵有不好,政府也无权妄杀无辜字,听其自家演变淘汰即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国民政府也颁布过简化汉字。文教界反感,也就消失了。事涉文字领域,政府不宜管得太宽,倒该借鉴前车,拓开雅量才是。
彳亍二字显然是行字的一分为二。《说文解字》根据篆文“行”的形态,误释为人走路,动词,其实金文明明白白画的十字交道,是篆文形误了。“街”字从“行”字得义,从“圭”字得声。街字若简成“亍”,岂不成了可笑的半边字。
“道”字简成“辺”字。篆文道左旁俗称为走之。走之是由篆文“行”的左旁和篆文“止”组合成的。行的左旁代表行(局部代表整体),表示字义与十字路有关系。篆文“止”象左脚形。二者组合起来就是供人行走的路,再配上一个“首”做声符,造成道字。道即路也,复称道路。篆文“首”象人头之形。头发立翀翀的,其不为额,为鼻(自象鼻形)。眉目脸耳口都省了。“首”古音同头,与道声相近,所以拿来做了道字的声符。嫌“首”字笔划多,以“刀”易之,勉强可以。不过,道路上一把刀,行人总怕砍着,毕竟非吉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