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敏:金融危机对我国规划实施的影响分析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951 次 更新时间:2013-01-21 00:12

进入专题: 金融危机  

朱敏  

预计国际金融动荡有可能持续较长时间,世界经济将经历一个较长的低迷和调整时期,并通过金融、贸易、投资、物价、信息等多种传导机制影响我国,对国内经济增长、需求结构、财政收入、金融安全、企业效益、对外投资、进出口和就业等方面带来影响,进而影响到规划进展和相关指标的完成。

2008年起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虽然在各国政府的共同努力下,较为成功地阻止了其进一步扩散和蔓延,初步遏制住了世界经济滑入衰退泥潭。然而,从目前发展情况看,断言金融危机结束尚为时过早,其后续影响还广泛存在且不断发酵,并引发了诸如欧洲债务危机、美国财政悬崖等种种新的危机形式,因此,预计国际金融动荡有可能持续较长时间,世界经济将经历一个较长的低迷和调整时期,并通过金融、贸易、投资、物价、信息等多种传导机制影响我国,对国内经济增长、需求结构、财政收入、金融安全、企业效益、对外投资、进出口和就业等方面带来影响,进而影响到规划进展和相关指标的完成。

经济增速大幅放慢

我国面临的形势异常复杂严峻,经济下行风险进一步凸显,经济下滑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矛盾。

由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世界经济下滑目前尚难言见底,并且逐渐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酿成了一场历史罕见、冲击力极强、波及范围很广的国际金融危机,世界实体经济增速大幅下滑。目前来看,世界经济何时见底,还很难预料。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已相当高,2008年金融危机前进出口总额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2/3左右,2005年更是达到70.9%的高位,外部需求占总需求的比重较大,国际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调整不可避免地使我国经济发展受到影响。2008年前几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速高达11%左右,2008年危机发生当年,GDP增速大幅下滑到9.8%,比2007年下降4.8个百分点。此后,国家出台了4万亿投资计划、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等经济刺激政策,在政策刺激下,虽然经济过快下滑态势得到初步遏制,但与金融危机前相比,经济增速已大为放慢,2009—2011年分别增长8.9%、9.8%和9.5%,经济减速态势明显。基于此,国家“十二五”规划将年均经济增速定在7%的较低水平上,比“十一五”规划低0.5个百分点。

从“十二五”前两年情况看,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尚未完全消除,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特别是欧债危机趋于恶化,国际市场需求严重不足,复苏的曲折性和艰巨性进一步凸显。受国际金融危机、世界经济低迷不振、外部环境趋紧影响,加上我国经济生活中尚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短期问题与长期矛盾交织在一起,全球经济增长减速与国内周期性结构调整叠加在一起,使我国面临的形势异常复杂严峻,经济下行风险进一步凸显,经济下滑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矛盾。 “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2011年我国GDP增长9.5%,不仅远远低于金融危机前11%的年均增速,也比2010年下降0.3个百分点。 2012年我国经济进一步惯性下滑,前三季度累计GDP同比增长7.7%,比2011年下降1.8个百分点;尤其三季度我国GDP同比仅增长7.4%,这不仅创下了近三年的最低季度增速,也是去年以来连续七个季度经济增速回落。

外贸出口大幅下滑

随着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中国外贸可能难以再现前几年的持续高速增长。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十二五”以来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国际市场需求严重不足,受此影响,中国外贸发展面临严峻的外部环境,进出口增速大幅下滑,进出口企业困难增多。预计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外贸发展环境难有明显改善,诸多负面因素叠加,将给外贸出口带来更大挑战。2012年前三季度,我国进出口总额28425亿美元,同比增长6.2%,增速比上半年回落1.8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18.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4954亿美元,增长7.4%;进口13471亿美元,增长4.8%。商务部2012年10月26日发布的《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12年秋季)》指出,2013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可能略好于2012年,但制约外贸稳定回升的阻力依然存在。在外需不足的情况下,中国出口受贸易摩擦的影响持续加大,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任务也更加紧迫。随着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中国外贸可能难以再现前几年的持续高速增长。

针对形势变化,目前商务部已向国务院汇报了有关情况,并建议调整外贸增长目标,即:中国全年对外贸易量在全球总贸易量中占比不减少。商务部部长陈德铭表示:“我们只能尽量保持我们的份额,并让贸易增长尽量离10%近一点。 ”政府也及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外贸稳定增长、优化外贸结构的政策措施,2012年9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下发了 《关于促进稳定外贸增长若干意见》,提出八项稳定外贸增长的举措,包括:加快出口退税、确保准确及时退税;扩大融资规模,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规模和覆盖面,支持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降低通关成本;妥善应对贸易摩擦,维护出口企业的合法权益;积极扩大进口,促进贸易平衡;优化外贸国际市场布局,支持企业开拓新兴市场;优化外贸国内区域布局,扩大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紧接着,商务部和有关部门共同出台了具体实施细则。未来我国对外贸易政策将继续着力于稳增长、调结构、促平衡。

财政减收增支压力增加

部分行业和企业经营困难,企业利润大幅下降,财政收入增速下滑。

金融危机导致我国出口受阻,国内经济增速高位回落,部分行业和企业经营困难,企业利润大幅下降,财政收入增速下滑。同时,为应对金融危机、刺激经济增长,我国实施了结构性减税措施、家电汽车下乡补贴以及加快出口退税进度等,财政支出压力不断增加,更是使得财政减收增支压力日益上升。 2012年以来,国有企业利润总额始终处于同比下降的态势,前三季度国有企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5500.7亿元,同比下降11.4%,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仅有24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长。在金融危机影响下,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均出现了大幅下滑。 2012年前三季度累计,全国财政收入达到9058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8925亿元,增长10.9%,与去年同期相比,全国财政收入增幅回落18.6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增幅回落18.8个百分点。继8月份全国财政收入中的中央本级收入出现今年首个负增长后,9月份再次同比下降2.4%。分税种来看,各主要税种同比增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落,前三季度个人所得税4574亿元,同比减少421亿元,下降8.4%,其中工薪所得税同比下降13.1%。

需求结构趋于平衡

在世界范围内投资率呈下降趋势,消费率呈上升趋势,且变化较为平稳,而我国呈现了完全相反的态势。

从支出法角度看,我国需求结构不平衡问题由来已久,即内需相对外需不足、内需中消费相对投资不足。 2008年金融危机前,我国经济增长的“外向型”特征非常明显,由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缓慢、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民间投资准入门槛高企等因素的影响,相对于外需的快速增长,内需增长一直不愠不火。 2001年,内需包括投资和消费加在一起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100.1%,当年净出口对GDP的贡献率是负的;2002年,内需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92.4%,比上年下滑7.7个百分点;2005年,内需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更是进一步下降到77.2%,比2001年大幅下滑了22.9个百分点。相比世界其他经济体,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从需求内部来看主要依靠投资需求的拉动,消费需求的作用相对较小,投资需求过热,消费需求不足,内需结构严重偏离世界合理增长模式。数据显示,1978—2005年间,在世界范围内投资率呈下降趋势,消费率呈上升趋势,且变化较为平稳,而我国的投资率与消费率变化呈现了完全相反的态势,2011年与1978年相比,消费率下降了13.9个百分点,投资率则上升了11个百分点。

基于此,国家“十二五”规划指导思想中提出“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这一发展目标,而金融危机恰恰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契机。 2008年金融危机后,由于国际市场需求下降,我国出口增速大幅回落,净出口对GDP的贡献率趋于下降;与此同时,在国家系列内需扩张政策刺激下,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开始稳定回升,对GDP增长的贡献率逐步提高,需求结构逐渐趋于平衡,经济增长的协调性逐渐增强。 2008—2011年我国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9%、-37.4%、4%和-4.1%,分别拉动当年GDP增长0.9、-3.5、0.4和-0.4个百分点,贡献率比前几年明显下降。而国家为应对金融危机出台了一系列内需刺激政策,包括“四万亿投资”、“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汽车下乡、家电下乡、下调利率和住房信贷首付比例等,内需开始稳定回升,2008年,内需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回升到了91%,比2007年提高8.9个百分点,2009年内需贡献率进一步上升到137.4%,比上年大幅提高46.4个百分点。预计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外贸发展环境难有明显改善,经济增长还需更多依靠扩大内需来实现,因此,未来在制定相关规划、政策时,必须把扩大内需政策放到更重要的位置,进一步突出其战略地位和作用,并采取必要措施使扩大内需政策落到实处。

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

金融危机后我国企业“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海外投资额不断上升,海外并购风起云涌。

全球金融危机使得世界经济步入低谷,许多国家经济下滑严重,相应地,许多优质企业价值也存在不同程度的低估,尤其是许多能源、资源类企业及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被严重低估,这给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和投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人才等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目前,国家也大力鼓励企业“走出去”,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予以支持,2012年6月,发改委发布了《关于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开展境外投资的实施意见》,称将会落实和完善财税支持政策、加大金融保险支持力度支持民营企业走向海外。其他有关部门也以出台专门文件等形式对《实施意见》中提出的主要政策进行细化落实,不断完善民营企业境外投资的信贷、外汇、保险、财税、人员出入境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加快健全相应的政策促进体系、服务保障体系、风险控制体系,积极发挥鼓励引导和综合服务作用,为企业“走出去”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条件。发改委发布的《“十二五”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规划》表示,鼓励中国化工、冶金、建材等重化工业或其部分加工制造环节向境外转移。去年10月上半月,国家发改委共披露24个项目获得审批,其中20个海外投资项目,3个机场项目,1个工业项目,创下年内海外项目审核披露高峰,20个海外投资项目中有近三分之一是民营企业投资。各国为了促进本国经济增长也都欢迎中国企业投资。

在政策扶持和企业自身努力下,金融危机后我国企业“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海外投资额不断上升,海外并购风起云涌。在整个“十一五”时期,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年均增长都超过了30%,最高一年曾经达到40%多。截至2011年年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值4247.8亿美元,是2002年存量299亿美元的14.2倍,排名全球第13位。根据专业服务机构德勤发布的2012年大中华海外并购焦点报告称,大中华地区企业对外并购活动充满活力,前三季度海外投资额创下历史新高,而且未来12个月大中华地区并购活动将继续升温。数据显示,2012年前三季度公布的中国对外并购交易约133宗,较2011年同期145宗交易下降8.2%。但是,对外投资额从去年前三季度的449亿美元上升了16.2%,达522亿美元,创2005年以来的最高纪录。 2012年前三季度能源与资源行业的对外交易依然是中国对外并购的主力军,能源与资源行业相关并购交易占交易总量的29%,占同期交易额的68%。此外,消费与运输行业并购交易在交易量与交易额方面位居第二,分别占据20%和13%的市场份额。

(作者单位: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进入专题: 金融危机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宏观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60809.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