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建文:二十世纪中国的“工具论”

——实践的回顾与反思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370 次 更新时间:2013-01-18 01:16

进入专题: 工具论   发挥良能   妥善务实  

臧建文  

摘要:本文通过阐述二十世纪以来,中国大地上围绕着“宪政主义”、“马克思主义”、“计划经济主义”、“市场经济主义”的各种工具论孕育、演变、发展、结束过程,思考在国内、外各种因素影响下的各项主义的“工具论”应用于中国实践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教训与经验成就,并结合眼下的改革共识,尝试推理出未来中国改革思潮的下一步动力来源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以及我们在面对各项主义的“工具论”时应秉持的“为人所用,发挥良能”的态度以及“妥善务实”的行动纲领。

关键词:工具论 发挥良能 妥善务实

一、宪政主义工具论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日本作为东亚的小国,经过“明治维新”,短短数十年,从半殖民地的封建落后国家一跃成为可以击败中国的亚洲强国。在不久的日俄战争中,又一次在中国的国土上,一举战胜代表着封建专制统治的沙皇俄国,惋惜国土危脆的同时,也让国人见识到变法自强的历史潮流已不可阻挡。

在二十世纪初,一场由晚清统治者主导的宪政改革拉开帷幕,从五大臣出国考察到《钦定宪法大纲》的逐步颁布,在教育上,从废除科举考试到兴办西式学校;在政治上,资政院的逐步建立;在司法上,审判权逐步从高度集权的官员中剥离,一系列新气象、新措施的出台,自上而下的改革缓缓启动,都代表着新的希望与前景,古老大地焕发新的生机活力。在立宪保皇派与立宪革命派的论战中,在新旧势力的博弈以及妥协中,似乎让中国人找到了一条独立富强的道路,无论是借鉴德、日的皇权立宪,还是借鉴英、美的共和立宪,中国的历史车轮在艰难前行。

但武昌的一声炮响,辛亥革命爆发,打断了中国渐进改革的进程,在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共和立宪,终于让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制度寿终正寝,成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具有了当时的宪法性质,并遵循三民主义,准备仿效美国建立分权制衡的政治体制。

南北谈判,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操纵国会,玩弄共和于股掌,暗杀宋教仁,破坏民主法制,天坛登基,重温皇帝梦乡。虽然只做了短短三个月的皇帝便众叛亲离,一场闹剧匆匆收场,但接下来在北洋军阀的统治下,一次又一次的闹剧,在所谓的宪法保护下,开始了各路军阀争权夺利的血腥争斗,难怪孙文喟叹:南北如一丘之貉。

反思曾经的激进,回首来时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们不得不反思,宪政的实现不可毕其功于一役,需要一个必要的历史过程,谓之曰:

军政、训政、宪政。自此,旧三民主义的“民主、民权、民生”成为新三民主义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国共第一次的合作,在互利共赢中,在俄国势力的帮助与运作下,成功到达北伐的高潮。

“整理党务案”的先兆,进而“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事变,让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归于失败,没有武装斗争的共产党陷入低谷,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开始重新探索自己的生路。国民党的右翼势力崛起,作为宪政实现前必经阶段的训政这一总理遗训,握有军队在北伐中脱颖而出的蒋介石成为中国新一代的合理合法的统治者,集党、政、军权于一身,随后张学良的“东北易帜”让中国终于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

随后的“九·一八”事变,绥靖政策的不抵抗政策,让整个东北在三个月内丢失于日手,并成立伪满洲国,在“华北事变”亡国灭种之际,“西安事变”让共产党得以喘息,也让国民国共两党在统一战线上终于可以共御外侮。八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无数中华英雄儿女血洒战场,前仆后继,心念“中国不亡,有我!”的舍我其谁,慷慨赴死,在各条战线上,抗战救国,可歌可泣。

随后再一次的国共内战,国民党败逃台湾,在台湾三十年多年的专制统治,历经蒋介石、蒋经国两代人,在创造了经济高速腾飞的亚洲四小龙奇迹之后,终于在八八年,即将走向生命终点的蒋经国先生下令解禁,开始了众所期待的“宪政”时代,五权分立,相互制约监督,公民社会渐成气候。但伴随着政治改革而来的黑金政治,贿选风气,“官”不聊生,社会乱想,媒体混乱,百态横生,加之外部欧债等经济危机,岛内经济低迷,失业高企,虽然人均收入已至高水平,但前路依然漫长。

二、马克思主义思想工具论

   

俄国十月革命于一战中爆发,在帝国主义最薄弱的链条上诞生了一个崭新的国家。在新文化运动中,李大钊等一大批学者将马克思社会主义思想引入中国,为当时的迷茫民族开启一扇新的窗,指引一条新的路。

一九二一年,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与关照下,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十位共产党员,代表着不足百人的中国共产党,秘密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并在上海宣告成立。

以阶级斗争为主,在城市中发动工人进行起义的俄国道路,在当时中国工业刚刚起步,工人队伍极不成熟的情况下,对于成立不久的中国共产党来说无异于异想天开,但共产党的弱小与稚嫩,相比当时国民党的硕大与涣散,在共产国际的撮合下,开始了互利合作,也让中国共产党找到了新的方向:借助国民党在民众中的威望宣传自己,发展壮大自己,进而实现本党的政治抱负。

北伐战争,国共军队一路势如破竹,攻城略地,所向披靡,加之共产党在此时发动各地工人运动,有力配合革命运动的推进,也使得国民大革命走向高潮。随后“宁汉合流”,国民党右翼势力残杀共产党员及革命群众,白色恐怖开始。损失惨重的共产党在“八七会议”上深刻得知“须知政权是从枪杆子里取得的”,从此中国共产党开始组织起自己的武装,开展革命斗争。

从“武昌起义”到“秋收起义”,尽管一样模仿圣彼得堡的“十月革命”的武装斗争,但在夺取城市的战斗中,损兵折将,再一次让中国共产党陷入思索,借鉴苏俄的苏维埃工农割据,在国民党统治薄弱的地区开展武装斗争,在各地建立苏维埃革命根据地,落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开展阶级斗争,打倒地主富农,解放贫下中农,重分田地,赢得农民拥护。

在对中央苏维埃根据地的三次“反围剿”斗争中,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开展游击战争,保存有生力量,灵活击敌,不仅赢得反围剿的胜利,并且成功壮大自己队伍。但在随后的反围剿斗争中,由于日本侵华日盛,共产国际号召各国共产党队伍,积极响应世界反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斗争,博古等中央领导人开始了阵地战,以不丧失一寸土地为口号,面对数倍于己的国民党军队铁桶阵包围,伤亡惨重,不得不开始长征,寻找中国革命新的落脚地。

长征途中,“遵义会议”召开,中国共产党总结“反围剿”的斗争经验教训,反思“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周恩来等领导人带头检查问题,承担责任,及时吸取教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并渐渐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团体。

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过雪山走草地,数万红军九死一生,虽然熔炉炼金,但也损失惨重。一份国民党报纸上在甘陕的确的剿共内容,让艰难而又惘然前行中的共产党红军找到了前行的方向,原来在陕西刘志丹在当地成立了根据地,可以让中央红军有了落脚的地方,加之国外法西斯势力日紧,国内日本侵华势力迫在眉睫,共产国际号召各国成立统一战线,共同反对世界法西斯势力,在延安落脚的中央红军,在成功化解了红四方面军张国焘的“分裂势力”后,改变原来既反日又要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走狗蒋介石的国民党统治势力,终于利用抗日的大潮流,积极影响在附近的退往关内的张学良部队,为己所用,并稳定壮大发展。

在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中国共产党地位渐渐提升,“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共产党得以再次与国民党合作,成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抗日战争中,为了保卫社会主义的大本营苏联,共产国际号召各国共产党员不惜一切代价与法西斯势力火拼,但已趋成熟的共产党却深入敌后,保存实力,积极开展游击斗争,并充分发动群众,开展持久战争,牵制日军后方,并可以发展壮大自己。

八年抗战,终于迎来了日本的无条件投降,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以及群众已日渐壮大,但在国民和平呼声日渐高涨的潮流下,没有人愿意冒天下之大不韪,纷纷投入和平民主建国之中,但在此过程之中,国际风云突变,美苏分裂,各自暗中支持在中国的国民党以及共产党,以期实现自己的国际战略利益。中国共产党人在此夹缝中,积极投入接受日军投降武器装备,尤其在东三省,在苏军的默许支持下,获得大量日军遗留武器弹药军工设备,并武装部队,成为了以林彪为首的百万东北野战军团,在日后的解放战争中,纵横全国。

虽然民主政协会议如期开始,停战协定依次履约进入程序,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不相信蒋介石的民主放权,以为是蒋介石在政治上的让步换取军事上的胜利,并进一步在军事军队的整编中,渐渐消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

在此,国共破裂不可避免,国共国内战争不可避免。日渐壮大的共产党军队,拥有了足够与国民党一决高下的实力,毫不犹豫的与国民党决一死战,并在国统区发动“反饥饿、发压迫、反内战”的运动,在高校中开展的学潮运动,配合着国共战争,在内部瓦解国民党统治,开始了全面的“解放”中国的战争,三大战役,终于击败国民党军队主力,在一九四九年十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三、计划经济工具论

在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认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步完成,开始了公私合营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在政府的强制推进中,公有制的基础以及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模仿苏联的斯大林模式开始了重工业国家计划经济模式。

短短数个五年计划,从一穷二白的解放时期,连小小的火柴盒都需要进口的中国初步建立了自己的重工业体系,汽车、化工、石油、飞机、火箭、卫星、钢铁等等,初步健全。

在计划经济时期,以城市的建设为核心,不可避免的牺牲了农民的利益,以此积极支持城市建设,牺牲农业的利益,以此积极扶持工业的发展进步。

在农村地区,实行“人民公社”运动,并开展大炼钢铁的“追英赶美”运动,不切实际的运动,各地“打卫星”似的浮夸作为,虽使得人民生产生活热情一浪高过一浪,但规律无情,违背规律的人民必须承受代价,三年自然灾害的接连发生,让数千万人口非战争原因死亡,造成中国历史上的千古憾事。

计划经济的体制,高度集权的政治,发动了“反右扩大化”运动,无数知识分子入牛棚,相互斗争,相互揭发,致使无数家庭破裂,无数悲剧发生,也为后期的十年“文革浩劫”埋下了伏笔。

一张“炮打资产阶级司令部”的大字报引起,无数红卫兵从地涌出,“保皇派”与“革命派”揪斗成风,人人相“食”,人性的恶体现的淋漓尽致,彼此的对立,人与人的戒备从此铸就,无中生有,是非不辨,善恶不分,“不破不立,大破大立”成为社会的畸形风尚,国民经济生活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整个社会停滞不前甚至倒退,“阶级斗争”再次成为无产阶级的法宝,造成文化断层、人才断层,在当时国际潮流主要国家的经济大繁荣大发展时期,中国错失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十年来在冷战思维下,依然草木皆兵,大搞人人对立,水火而不容,大折腾造成大伤痕,民族的历史自此留下了难以磨灭的伤痛,计划经济也濒于崩溃的边缘。

四、市场经济工具论

在“真理标准大讨论”后,经历“三起三伏”的邓小平的复出后,中国大地上回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共识上。

“无论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如此平时的话语,必定出自务实踏实前行的人。解决温饱,成为中国大地的第一要务,“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也可以发展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可以有计划经济,只要符合“三个有利于”,都可以拿过来用,为社会主义服务。

在广阔的农村,由几位农户冒着生命危险,大胆私下分田到户,只为求得温饱有余,个案的推广,人民的底层首创精神得以尊重鼓励,在中央的授权下,开始了全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解放了中国的农村劳动力,不仅实现了中国千万农民梦寐以求的温饱,还为城市的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提供了充足廉价的劳动力,从而为今后中国三十多年的人口红利奠定了牢固的基础,也演绎了每年火车的春运返乡大潮,无数在外打拼的农民工经历一年的工作返回家乡,与家团圆,诉说无数的衷肠。

以前的禁区的不再不敢跃进,在点滴的尝试中,民营经济、个体经济逐渐诞生或者是重生,“十亿人民九亿商”,人民在经商热潮下,纷纷“下海创业”,在倒爷的刺激下,在信息尚缺乏有效沟通的地区,敢打敢拼的人们积累了最初的第一笔财富;为解决国有企业的资金债务负担问题,终于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引入股票经济,建立深圳、上海两家证券交易所,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问题,也成功的化解了国有企业的融资问题,同时调动了中国无数股民的投资热情······

纵然经历“六·四”学潮风波,在“九二南巡”的号召下,中国的经济又大胆的迈步前进,由原来的珠三角经济圈,在发展的长三角经济圈,以及二十一世纪发展的环渤海经济圈,都有效的带动了中国整体经济的飞速发展。

在九四年的财政体制改革,使得中央财政财源得以稳固,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充分发挥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九七年成功克服了亚洲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冲击,并成功恢复了对香港行使主权,民族的屈辱一朝清洗。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加入WTO,外贸发展进行了更加平稳快速发展的轨道,大力的拉动了中国经济的整体前行,并为中国积累了大量的外汇贮备,累积了大量的建设资金。北京申奥成功,终于让“天津三问”得以解答,数年后,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再一次彰显了市场经济在中国的建设成就。

三十年来,平均每年9%的发展速度,创造着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成为世界聚焦的热土,华夏大地再次充满着生机。但不可否认,市场经济的三十年落地生根,改革开放打开了遥看世界的窗户,但也同时不可避免的带来了苍蝇,并让屋中的气味难闻。

三十年来的气味累积,有些在持续的恶化,让有识之士难免担忧,为民族未来难免悲观,主要集中于政治领域的改革推进严重滞后于经济领域的改革开放,进而造成“政府大、社会小,市场扭曲”的巨大困难。

“政府的大”,主要集中于官员的权力过大,而缺乏有效监督,进而让腐败横行,权钱交易,权色交易,权权交易,官官相护,令人民痛心。

“社会的小”,主要集中于公民的权利得不到有效的保护,进而个人信息时有被窃取,公民人权如生命权、财产权、自由权无法达到保障。

“市场的扭曲”,主要集中在市场经济中存在的诚信缺失、道德沦丧,如食品危机的食面埋伏,如生态危机的环境污染,如生活价格的无限高企。

这一切都再一次不得不让人们重新思考改革的重要,重新回到改革的共识。

五、下一步何去何从

   

在改革的十字路口,我们再次面临选择,或者是生死抉择,虽然人人知道改革的重要,或许人人可以高喊改革,但究竟路径在哪里,究竟下一步该何去何从,值得我们每个人的深思。

回想一百年多年来,中国所走过的“宪政共识”、“马列共识”、“计划经济共识”、“市场经济共识”,无一不是步履维艰,无一不是筚路蓝缕,无一不是艰难困苦,但慢慢的一路走来,在成功的转入下一个阶段的转型中,同样也迎来了玉汝于成,也同样以启山林,也同样前程似海。

“共识在哪里?”应该来自我们的祖先传统智慧,在我们看似“先天不足”的祖先文明中,民族的五千年文明,让我们足以骄傲的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但近代以来,太多的屈辱,太多的差距,太多的自卑,让我们失去了自信,让我们妄自菲薄,让我们痛恨祖宗,让我们崇洋媚外,但祖先的文化,无论我们是否理睬,那耀眼的智慧之光总让人类得以启发,总是如同串串阳光般无时不在护佑着我们,护佑着这个星球上的人类。

“以和为贵”,在人自身,人与人,人与自然中寻求天人的合一,完美的和谐统一,这就是祖先给予我们无穷的智慧,需要我们倍加珍惜。

“工具主义”总归是人与工具的关系,我们需要做工具的主人,而非工具的奴隶,我们同样需要正信、正念、正行,方才可将工具发挥良能,让工具更好的服务于我们人类以及我们需要敬畏的自然,而非竭泽而渔,但却是生死与共,休戚相关,难分难舍。

参考文献

1、《中间地带的革命》杨奎松

2、《博弈与妥协:晚晴预备立宪评论》周叶中 江国华

3、《在曲折中前进:中国社会主义立宪评论》周叶中 江国华

4、《自下而上的立宪尝试:省宪评论》周叶中 江国华

5、《从工具选择到价值认同:民国立宪评论》周叶中 江国华

6、《巨流河》齐邦媛

7、《我等不到了》余秋雨

    进入专题: 工具论   发挥良能   妥善务实  

本文责编:jiangxl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与方法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60754.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