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宏涛:四平保卫战的得失考衡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402 次 更新时间:2013-01-05 11:18

进入专题: 四平保卫战  

马宏涛  

[摘要]抗战胜利后,内战一触即发,国共首先在东北展开较量。四平保卫战拉开了国共内战的序幕,这场战役由于处在特殊的地理方位和历史时期,因而格外引人注目,双方都投入了大量兵力,各自希望能够在停战谈判上占得优势。今天以历史的眼光重新审视这场战役,对于我们更翔实的弄清1946年内战的肇始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四平保卫战,中国共产党,国民党,苏联,东北

1.抗战初期的东北形势

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渴盼和平,一致反对内战,这是因为“在严酷的战争岁月中,人民学到了平时多少年都难以学到的新东西,觉悟程度和团结程度得到很大提高”[1](p.182),同时,经过八年抗战血与火的洗礼,“国内各派政治力量的状况发生了深刻变化”[2](p.182),国共两党力量变化尤为显著,一方面是战后的国民党一心企图垄断抗战胜利的果实,但是由于自己政治上长期不得人心的统治,各方面的弊端已深入膏盲;另一方面是,中共由于坚持八年的抗日战争,自身实力不断发展壮大,在国内政治建设上的话语权得到极大增强。还有国民党统治区内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组成的第三极民主力量也得到迅速发展和壮大,但主导中国前途命运的仍是国共两党,“如果深入一层地考察,一方正蒸蒸日上,一方已危机四伏”[3](p.183)。长期坚持反共和迷心独裁的蒋介石,迫于各方压力和自己不可告人的打算,三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取得了“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等五项主要成果。双方按照双十协议,于1945年12月召开政治协商会议,两党最高领导人在1946年1月10日,同时下达停战令。“这样,战争的确在全国范围内(除东北外)停止了一个时期,使经历了长期战乱的中国人民一时燃起了新的希望:内战有可能制止”[4](p.191)。国际上,苏美英大国通过了雅尔塔协议,重新划定了各自的势力范围。苏联领导人巧妙的利用了美国急于要求苏联出兵对日作战的心理,顺利的通过了美国这层障碍同国民党政府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使苏联恢复了沙皇俄国时期曾在中长铁路等方面所强占的权益,在条约的限制下,苏联政府在外交上只能承认国民党政府。“他们不赞成中国人民向美国支持的国民党进行革命的武装斗争,要求中国共产党随着美、苏间的妥协,在国内斗争中向国民党妥协”[5](p.858);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崛起的世界头号强国的美国,倚恃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积极向全球扩张,企图建立由美国主宰的世界秩序。因此,美国在对华策略上采取扶持国民党的反动政策,“把正在发展壮大的中国共产党视为实现其目的的一大障碍”[6](p.856),积极帮助国民党向各战略要地大规模运兵,中国的和平前景蒙上了一层阴霾。

在此复杂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从长远计,把目光瞄向了具有核心战略意义的大东北。日本宣布投降不久,中共即争分夺秒的向东北派出了大量干部和士兵,以抢占先机。其实这也是执行党在1945年9月就已提出的“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战略方针的步骤之一。而实施这一战略方针的核心就是控制东北。陈云就曾指出:“东北不仅是国内而且是国际革命和反革命争夺的一个焦点。如果我们能在东北完全站住脚,中国革命就能立于不败之地”[7](p.236)于是,中共中央从山东军区、新四军及晋冀鲁豫、晋察冀、晋绥等军区和延安总部,先后派出2万名干部和11万人的部队迅速开往东北。人民军进入东北后,获得很大发展,但为了尽一切努力争取和平,并照顾苏联履行中苏条约,11月20日以后,中共中央连续给东北局发出指示,决定东北部队让出中长路沿线及大城市,将主要力量迅速转向东满、北满和西满建立巩固的根据地,并加强热河、冀东的工作。“只要我们能争取广大乡村及许多中小城市,依靠着人民,我们就能争取胜利”,“你们今天的中心任务是建立可靠的根据地,站稳脚跟”。[8](p.49)在此思想指导下,东北局先后组织部队撤离沈阳、长春等大城市,并派出大批干部深入离国民党占领中心较远的城市和广大乡村,发动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开展减租减息和生产运动,建立地方武装和人民政权,很快在东满、北满、西满及南满的广大地区建立起根据地。“到1945年年底,东北人民军队总兵力发展到27万余人。”[9](p.873)

中共力量在东北的迅速膨胀,极大的刺激了蒋介石的敏感神经,他在全国人民面前装出一副拥护和平的假面孔背后,开始磨刀霍霍,将其兵锋指向大东北。国民党把抢占东北作为发动全面内战的重要步骤。抗战结束后,它收编伪满洲国军队,组成保安支队、保安总队,为其在东北占领地盘。蒋介石凭借其强大的武装力量体系,根本就没有把中共领导下的近三十万东北民主联军放在眼里,认为“中共除一部分外,本属乌合之众”。随着苏军撤离日期的逼近,他也加快了向东北调兵遣将的速度,从1946年1月停战协议生效到同年4月,蒋介石利用关内休战的机会,在美国的帮助下,先后将五个军20余万人的兵力自关内增调东北,使东北地区的兵力达到七个军近30万人。而其中的新一军和新六军乃是国民党五大主力军之二,由于新一军在入缅作战中屡立奇功,被称为“天下第一军”,由此可见蒋介石对东北是下了血本的,而此时主政东北的中共方面大员为“常胜将军”-林彪,国共之间在东北的争夺注定要异常激烈,东北格局充满了变数。

2.四平保卫战的起因

中共起初制定的方针策略是“让开大路,占领两厢”,为何到后来演变成了与国民党军的激烈角逐与拼命厮杀,这是不是违背了自己的最初设计?战争本来就是风云变幻,谁也无法预料。这固然要与当时一变再变的形势有莫大关系,归纳起来,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2.1苏方态度的急度转变

本来苏联囿于中苏条约的限制,是不大赞成中共在东北直接和国民党诉诸武力的,曾一度逼迫中共军队退出苏军所占各大城市,不配合中共在其控制范围内运输军队,乃至要强迫缴械,使东北的高层人物高岗大为恼火,但又无可奈何。后来形势转变,国民党发动反苏运动,显示必欲取消苏联在东北的特殊地位,美国则试图借门户开放之名,深入东北。由此,苏联又和中共开始了一系列默契的配合行动,这在接受北满各大城市时得到了应证。1946年3月8日,苏方突然开始撤军,但却不给国民政府任何通报,使国民党无法运送部队,完成接收工作,同时却为中共顺利接受和夺取苏军撤出的各大中城市提供种种便利。[10](p.615)中共在此有利条件下迅速开展一系列攻势,一举夺得了长春、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北满大城市。

2.2重庆谈判中蒋的咄咄逼人

作为中间调停人的马歇尔,不停奔走于国共两党之间,在关内已经暂时停战的条件下,也希望通过努力避免关外战火的燃起。经过多次与双方的磋商摸底,马歇尔拿出了他的停战方案,起草了一份东北停战令草案,共四点:一、双方军队必须于接到命令后24小时内停战。二、根据整军方案确定双方军队在东北的位置,国民党第60、93军继续调入东北。三、国民党军接收东北必须根据三人小组(周恩来,马歇尔、陈诚)的专门指令进行。四、东北的政治问题由国共协商解决,目前暂维现状。马歇尔的调停方案最终还是要归到一点,也就是核心问题-长春的归属问题。蒋介石坚持中共先退出长春,交由国民党军接受,然后停战谈其他。周恩来的要求是无条件谈判,当然无条件的谈判也是有条件的,即承认长春的归属问题。作为中间调停人的马歇尔当然是主张立即停战,然后再谈其他,“立即停战”还是意味着要无条件停战,这是为蒋介石所不能接受的。蒋介石认为凭借其优势兵力,完全可以较快的攻占四平、长春,乃至最后占领整个东北。因而,在谈判中寸步不让,把中共逼到了绝路。并且拒不执行早先签署的《调处东北停战协定》,“和平建国”理应包括东北,“地方自治”亦当然包括东北,《停战协定》虽言东北除外,但规定:军队不能再增加,调动需经军调执行部同意。这些都是国共双方同意的,可是蒋介石不但拒不执行,还多加阻挠,并抽调五个军的兵力运往东北,迫使中共方面不得不准备应战。

2.3中共方面高级将领力主一战

蒋介石的大举推进,给身在东北的中共力量造成了很大压力,纷纷上书,不惜一战,以求改变当前局势,认为这也是配合周恩来重庆谈判的必要步骤。苏联与国民党关系交恶后,开始光明正大的向中共频频示好,这种再也明显不过的暗号,当然会被身处一线的中共东北局领导人所捕捉,东北局领导人的态度自然会影响到大后方的中共中央。国民党肆无忌惮的大举推进,终于使中共军方领导人态度强硬起来。1946年3月10日,西满军区的李富春、黄克诚最先提出,应控制四平一线,阻止国民党军队北进。电称:“苏军突然北撤,国民党一时因情况不明,不敢冒进接受,我军应以一部兵力乘机控制长春路沿线城市,以阻止顽军北进,并吸引顽军于长春沿线,你们如同意,我们即派队进占四平、昂昂溪。”3月14日,东北局坚持认为:“绝不能允许国民党接受整个长春路与矿区。所谓长春路,包括大连至哈尔滨及绥芬河到满洲里,而矿区则遍地皆是。、、、、、、如国民党驻兵整个长春路及矿区,我不仅完全丧失优势,而存在亦将发生严重困难”[11](p.616).3月16日,彭真致电中共中央:苏军代表表示,凡苏军撤退之地,包括沈阳、四平街,我都可以放手大打,并希望我放手大打。为此彭提初:“在军事上可能的条件下,在国民党公开宣传东北军事调动在外,拒绝与我谈判,不承认我之地位的前提下,于苏军撤退时,可否在辰兄(苏军-引者)同情下,消灭四平以北各大城市之顽军,并占领上述各大城市,逼使国民党与我谈判,必要时再让出一部给国民党以换得和平?”[12](p.618-619)。本来,毛泽东在七大召开时就一心想在东北背靠苏蒙,建立革命根据地,彭真等人的上述提议显然极具诱惑力,东北开打具备了必要的主观条件。

3.四平保卫战的战后思考

在战争已不可避免的情况下,双方矛盾的解决最终还是需要枪炮的较量,此时,双方都投入了大量兵力,中共的防御力量沿四平一线摆开,长达百余里,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的第一次战役决战即将爆发。国民党方面调入东北的七个军中,有四个军(新一、新六、第十三、第七十一军)全部为美械装备,且主力均曾在缅甸作战中取得过骄人战绩,因此,蒋介石深信靠这些部队足以打垮或消灭“乌合之众”的中共武装。中共方面毛泽东明确提出,要不惜任何牺牲,以战争换和平。称:“坚决彻底歼灭国民党进攻军队,愈多愈好,不惜重大伤亡(例如一万至两万人)”,如此才能“求得大胜利利谈判与将来”[13](p.623)。四平战役是根据事态的逐步发展,尤其是根据政治要求的逐步强化,而渐次演化为决战的。大体上讲,3月中旬至4月中旬为初战阶段,此时苏军仍滞留长春,战役意图是控制四平以取得对长春的控制权;4月中旬至5月18日为决战阶段,在中共进占长春的背景下,战役性质演化为决定两党地位的决战。4月14日,苏军最后撤离长春,4月18日,中共进占长春,长春市长赵君迈等被俘,23、28日相继进占齐齐哈尔和哈尔滨,至此,蒋介石试图依据中苏条约接收东北的计划完全失败。4月18日,国民党军对四平发动猛攻,四平保卫战开始。在四平保卫战第一阶段,双方攻防不断,27日到5月14日双方对峙,进入全线停战状态。病愈复职的杜聿明,发现四平、本溪两点平行进攻效果不好,随即调整作战部署,首先集结兵力进攻本溪,在敌人强大火力的进攻下,兵力严重不足的本溪防御部队,终于无法达成死守任务,于5月2日全部撤出防御阵地。本溪陷落,国民党主力之一新六军得以加入四平方面的作战,18日,国民党军全线猛攻四平,并以陆空火力狂轰滥炸,战斗迅速白热化,当天下午制高点塔子山陷落,四平保卫战的整个防御体系立即动摇。至此,林彪不得不组织部队迅速后撤,四平战役告一段落。现在历史的审视四平保卫战,此战给我们留下了哪些思考呢?

3.1遏止了国民党军的长驱直入,保住了北满根据地

从初期蒋介石的战略意图来看,他是想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力量,一举攻占整个东北的,四平保卫战毫不客气的粉碎了蒋介石的这一野心,有效的遏止了国民党军的长驱直入。根据中苏条约的规定,苏军各驻地本来是交由国民党接受的,从当时的形势来看,如果不将国民党军停滞在四平以北,那么,这对中共拔掉大后方的长春、哈尔滨、齐齐哈尔这三颗大钉子都是极为不利的。四平保卫战大大打击了国民党军自从进占山海关以来的猖狂态势,最终遏止了国民党军的继续长驱直入,保住了北满根据地,这对于后来整个东北战场形势的逆转,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历史影响深远。

3.2大量的杀伤了敌有生力量,积累了解放战争的经验

在过去的战争中,中共最擅长的莫过于游击战和运动战,这也是在八年抗日游击战中得到证明的。随着国内政治形势的逆转,国共两党兵戎相见的趋势难以避免,这就亟需中共做出相应的战略战术调整,以适应未来战场形势的变化。四平保卫战中,中共所面对的是受过美军训练和指挥的,在国民党军中最精锐的,参加过入缅作战的新一军等中央军,中共虽然自伤八千,却也换得了歼灭国民党军一万余人的战果,有力的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歼灭了为数不少的国民党军最精锐的有生力量。兵力的明显减少和分散,战线的延长,这都促使国民党无力再组织大规模进攻,这也使中共获得了喘息机会,在短暂的休战期间开始大规模整补军队,为后来的夏季攻势和秋季攻势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同时,通过四平保卫战,彰显了中共的军事实力,并积累了宝贵的阵地战和城市防御战经验,这为后来的解放战争提供了有益借鉴。

3.3统一了全党或“和”或“战”的混乱思想,认清了蒋介石的真实面目

本来美国“换马”,来调停中国国内争端,中共中的相当一部分人,是寄予了殷切厚望的。即使到了1946年3月份,毛泽东的估计仍是:长春全路及东北全境大打内战,美蒋均有顾虑,“不论他的兵力、士气与民心,也不论国际国内环境,都无在东北大打久打与反苏反共到底之可能”[14](p.26)可见,直到这时,毛泽东和中共中央仍旧相信,东北问题最终还是要通过和平途径解决。可是后来的重庆谈判,即使中共在做出相当大的让步的情况下,蒋介石仍然不惜一战,以求通过武力解决东北问题。陈毅在总结四平保卫战的经验时说:“它给我们最大的教训就是把我们的和平幻想彻底打掉了,使我们大家从这次战斗中觉醒过来。”[15]战后虽然出现了短期的停战,但在东北全党、全军中,都认识了国民党只相信武力,暂时的停战,是在为以后的大打做准备。我们一心一意准备长期打下去,这个思想转变是在四平保卫战中得到的。从进军东北到四平保卫战,用了这么长时间才解决了“和”与“战”问题。

四平保卫战由于处在特殊的地位、特殊的时期,不得不增加了它的特殊性。它的特殊地位体现在身处大东北的咽喉要道,东北又是国共双方都想争夺的一块风水宝地,而中共背后苏联的频频发力,使得东北问题的解决变得越来越复杂。它的特殊时期性体现在抗战的烽火刚刚熄灭,关内冲突也已暂时风平浪静,和平建国的愿望仍为中国民众所期待,所以东北的战和走势直接牵涉着国人的敏感神经,东北问题稍微处理不当,都可能使前期政治协商会议的成果毁于一旦,大规模内战的危险随时都可能爆发。面对这种复杂局势,中共仍是优先考虑用和平方式解决东北问题,周恩来多次奔波于延安和重庆间,岂奈三方会谈的成果收获甚微,东北大打变得不可避免。

3.4过早的与敌军展开大兵团作战,造成了较大的损失。

中共从山东、苏北等解放区抽调的兵力,大都是经过八年抗战淬炼的老兵。在敌军明显占有优势的情况下,我军虽浴血奋战,给敌人以严重杀伤,顶住了敌军的第一次进攻,但毕竟力量对比悬殊,付出了较大的伤亡代价,这对于保存精锐、保存主力是非常不可取的。当时有四平和本溪两个战场,杜聿明病愈复职后将兵力集结于本溪,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攻破本溪防线,这样敌军从本溪战场抽调精锐之师第六军投入了四平战场,这样使我方丧失了南拉北打的有利时机,到后来只能疲于应付。虽然当时的战役进程一定程度上受到重庆谈判的影响,四平中心和重庆中心需要从军事和政治上互相配合。但是如果能够更好的利用南北两个战场,形成南北互动,互相牵制敌人,这可能会弥补我方兵力不足的缺陷。

总结语

四平之战虽以中共失利而告结束,却并没有给国民党提供独霸东北的机会。由于美国的干预,中共在南满作战的牵制,特别是自身兵力不足难以顺利实施北上作战任务,蒋介石不得不暂取停战谈判之策,以求在军事胜利的气势之下,通过谈判达到主宰东北的目的。然而,结果却大出乎蒋介石的意料。由于蒋介石坚持否认中共在东北的地位,坚持打下长春,促使苏方和中共内部都强烈地主张对蒋报复。对此,蒋介石明显估计不足,在顺利攻下四平、拿下长春后,蒋介石坚信不会导致更大规模的内战。他公开讲,“只要东北共军溃败,关内形势就不会恶化。”[16](p.641)这一次,蒋介石是绝对失算了,毛泽东对这种问题一向是主张以牙还牙的,他不会不想方设法给国民党以教训。为了使东北变成一个“未了之局”,毛泽东根据各方建议,开始部署关内的报复作战。6月12日起草致周恩来、叶剑英电:“我为报复起见,攻克枣庄、泰安、大汶口、张店、周村、德州、胶州等处”[17](p.90)这样,四平之战刚刚停下来,关内的战争却打响了。到了7月中旬,这场“报复”性作战已经扩展到关内其他地方去了。蒋介石的用兵重心不得不从关外转移到关内,如此一来,林彪在关外的主力背靠苏联,成功地在北满这块根据地上发展起来,并很快成为威胁东北国民党守军的最强大的武装力量。而在关内,因为中共军队四处开花,且军力和武器已相当改善,国民党的政府军虽然陆续投入进攻,依旧还是有兵力不敷的危机存在,国共两党至此可谓全面开打。

四平保卫战给我们后人留下了很多思考的空间,对于这场战役我们一定要客观全面的看待,认真汲取历史教训,发扬革命先辈的无畏牺牲精神。中共最高领导人在四平保卫战中给予了很大的关注,投入了很多精力,往来电报频繁,并能就和与战,打与撤等重大问题多次征求前线领导人的意见,可谓战争史上军事民主之典范。四平一战,开启了战后国内一边谈一边打向全面开打的转变;揭开了蒋介石假和谈、真内战的真实嘴脸;敦促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一道走上了为实现中国和平、民主、独立和统一的征程!

参考文献:

[1][2][3][4]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

[5][6][9]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一卷)[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

[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陈云文选(1926-1949)[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8][1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一八九三-一九四九,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0][11][12][13][16]杨奎松.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1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刘少奇年谱(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

[15]张凤兰.四平保卫战的得与失[J].兰台世界,2009(3).

    进入专题: 四平保卫战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历史学 > 中国近现代史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60435.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