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是研究供给和需求、生产和消费的关系,所以经济问题应该从供给和需求、生产和消费方面分析。工业方面,第一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人借助生产工具形成的生产和供给能力远大于他自身的需求和消费能力。第二随着科技创新和机械化、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工业生产所需人工逐步减少。第三城市服务业像“毛”一样依附于工业这张“皮”而不能单独存在,只有高效、高附加值的工业才能带动服务业的发展,西方国家先有发达的工业以后才有发达的服务业,而不是相反。综上所述,工业化、城镇化虽能带来一定的社会消费需求但同时会形成更强大的生产能力造成更严重的产能过剩,所以中国工业化、城镇化的道路应该注重质量而不是简单的人口数量比例。中国经济一方面工业产能过剩,产品积压,企业倒闭,一方面粮食大量进口,由粮食出口国变成世界上最大的粮食进口国,由于化肥、农药和激素的大量使用使土地的肥力下降,食品质量让人堪忧,同时毒奶粉、毒大米、地沟油等人为问题也层出不穷。中国现在最大的内需不是房子、车子而是放心优质的食品,中国人现在需要吃得饱和吃得好。
实体经济供需失衡和产能过剩的现状全社会已经达成共识,在不发生世界性战争和全球性自然灾害情况下,解决中国经济问题的出路在于:一是通过科技创新创造新的需求,这需要时间。二是压缩现有工业过剩的生产能力,使生产和消费达到平衡。由工业向农业、城市向农村转移劳动力,发展有机农业,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在吃得饱的前提下,追求吃的好。因为农业要受季节和气候的限制并且效率和品质难两全,提高品质必定降低效率。
2008年以来的事实已经证明,靠强征土地、消耗资源、污染环境、缩减社会福利和剥削劳工来发展低水平、低附加值工业的城市化道路走不通。结合我国国情和多丘陵的自然地理环境,中国经济要走精耕细作的田园式有机农业和高效、高附加值工业的道路,精耕细作的田园式有机农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科技创新和高效、高附加值工业需要的才是大学生。另外,广阔分散的农村比人口集中的城市更有益于社会稳定,20年前的政治风波广大农村是相对稳定的。
面对世界复杂的经济形势,需要领导人转变经济发展方向的魄力,民众信心来自领导人的魄力! 危机关头更需要的是领导人雷厉风行的作风和决断,不要把时机都浪费在会议和研究中!困难时期更要体现社会公平,只有在公平的社会环境下,上下才能同心同德共度时艰,举国之力十年时间而某某功屡禁不绝,我看不少人是被不公的社会现实推向对立面,不平则鸣而已!只要有公平社会自然稳定,不需要巨大的花费来强力维稳,没有公平不会有正确的决策,没有公平改革也没有希望!2008年底的一篇《世界金融危机根源及解决办法》有更详细的论述。
世界金融危机根源及解决办法
当前世界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实体经济的供需失衡和生产相对过剩。信贷消费(按揭贷款)就是生产相对过剩以致社会总供给远大于社会总需求的明证。透支未来的信贷消费(按揭贷款)虽暂时延缓了生产过剩和消费需求不足之间的矛盾,但更加重了实体经济的生产能力过剩,无度的信贷消费和生产的盲目扩张是当今世界金融危机的祸根。这里所讲的需求是指有效需求,能得到满足的消费欲望才是有效的社会需求。世界金融危机没有单纯的受害者,是世界各国错误的经济政策长期累积的结果。欧美各国更多的责任是无度的信贷消费,中国则是盲目的扩大生产。
在不发生世界性战争和全球自然灾害情况下,解决世界金融危机的根本之道在于:一是通过科技创新创造新的需求,这需要时间。二是压缩现有工业过剩的生产能力,使生产和消费达到平衡。全球性由工业向农业转移劳动力,放弃石油农业来发展有机农业,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在吃得饱的前提下,追求吃的好。因为农业要受季节和气候的限制并且效率和品质难两全,提高品质必定降低效率。
实体经济中必然要倒闭一批企业,来达到供需平衡。世界各国为了保护民族工业,必将实行更严厉的贸易壁垒和贸易保护主义,就像2008年上半年世界粮食紧缺价格暴涨,各产粮国都严格限制粮食出口一样,这对中国外向型经济更是雪上加霜。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就是1929年的世界性经济大萧条,因战争自身的消耗和对人类生产能力的破坏,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带来世界经济60年来的恢复和大发展。当前国际形势下,各个国家都要妥善化解自己国内生产和消费之间矛盾,不要将危机转嫁他国,避免引起世界性的战争,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现在中国政府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的两条主要措施扩大内需和加大政府投资以及相应的经济刺激方案的实际效果值得商榷。
一、扩大内需。生产是为了满足需求这是基本的经济常识,只有人类的贪婪和过剩的生产没有不足的需求。因生产过剩以扩大内需来发展经济是拔苗助长,消费是爱国、买房是爱国等言论是败家子儿过了今天没有明天的亡国之音!世界金融危机目前对中国金融领域冲击较小,原因在于中国居民量入为出,高储蓄的消费习惯。实际上,居民的高储蓄已经通过银行贷款形成现在过剩的生产能力和城市中堆积的钢筋和水泥。据最新公布资料,各级地方政府债务高达10万亿人民币,都是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形成的,经济不景气时如何还债?如果没有中国居民高储蓄,中国金融系统恐怕在世界金融危机来临之前就已崩溃。社会保障落后和居民消费习惯暂且不论,目前形势下中国金融系统能不能支持扩大内需?世界金融危机国外银行业破产倒闭者甚多,而中国金融业却一枝独秀没有一家银行倒闭,国外怎么不来中国聘请金融专家,反而中国出国招聘倒闭企业的金融人才?靠国家补贴、减税等措施来扩内需,长此以往又何以为继?
二、加大政府投资。加大政府投资的确能消化部分过剩的产能,由于加大政府投资的不可持续性,并不能根本化解社会总供给远大于社会总需求的局面,只是暂时缓和了生产过剩和消费需求不足之间的矛盾。加大政府投资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犹如以堵治水,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或可勉强堵住,但若洪水总得不到疏导宣泄,恐怕会造成更大的灾害。这就是中国为什么在亚洲金融危机过去不到10年时间,又遭遇更大规模世界金融危机危害的原因,本来中国经济历经亚洲金融危机的锤炼,应该更具有抗风险性。
上个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大萧条,美国总统罗斯福加大政府基础建设投资虽暂缓生产过剩消费需求不足的矛盾,但造成更大的衰退和萧条,就是1938年的罗斯福萧条。随后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所形成的巨大需求,才根本解决了美国国内的经济危机,美国是二战的最大受益国。奠定美国世界霸主地位更多的是经济因素,而非武力。相反,想依靠武力征服世界的德国、日本和意大利却最终惨败。当然由于战争自身的消耗和对生产的巨大破坏,也带来当今世界经济60年来的恢复和大发展。
1998年我国政府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两条主要措施也是扩大内需和加大政府投资。10年时间过去了,适合生产的国内需求市场远未形成,经济发展还要靠出口拉动。为扩内需缩减社会福利,加大政府投资发展的房地产业、汽车工业和高等教育产业化等,形成被老百姓戏称的新三座大山,所造成的危害和严重后果,大家都心知肚明,这里就没有必要再一一叙述,其中高等教育产业化已经被决策者表面上完全放弃。当年亚洲金融危机并没有根本解决只是将生产过剩和消费不足的矛盾延迟转移到现在而已。可以这样讲,中国目前正面临双重的经济危机:当前的世界金融危机和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
中国应对目前经济危机的根本解决办法在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向加快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与之相配套的土地政策调整、基层政府机构改革。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向加快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这里所阐述的工业、农业是广义的工业、农业。中国13亿人口,人均资源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农村人多地少,在城市就业不足,历来的知青上山下乡、待业青年、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等都是就业不足的表现,以上这些状况是在相当长时间内都不会改变的基本国情。丘陵地带的农村很多地块,大型农业机械根本进不去,但中国国情不允许抛荒弃耕,所以结合我国国情和多丘陵的自然地理环境,中国经济要走精耕细作的田园式有机农业和高效、高附加值工业的道路,精耕细作的田园式有机农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科技创新和高效、高附加值工业需要的才是大学生。城市服务业像“毛”一样依附于工业这张“皮”而不能单独存在,高效、高附加值的工业才能带动服务业的发展,西方国家先有发达的工业以后才有发达的服务业,而不是相反。现在事实已经证明,靠强征土地、消耗资源、污染环境、缩减社会福利和剥削劳工来发展低水平、低附加值工业的城市化道路走不通,现有工业淘汰部分过剩的产能,向农业转移劳动力,势在必行。城市大量企业倒闭和农民工返乡,市场经济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已经在发挥调节作用了。所以说,中国在相当长时间内仍然是农业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
中国农业生产走精耕细作,提高单产的田园式有机农业道路,既能解决大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又能为所有中国人提供安全放心的绿色有机食品,还能增强国民体质。或者开拓国际高端有机农产品市场,工业化的今天,法国葡萄酒在中国乃至全世界畅销,对我们就是很好的启示。在国际竞争中,农产品我们没有成本和资源优势要靠品质竞争。石油农业(农业机械化)必须依靠大量的化肥、农药、除草剂等来降低人工成本提高效率,但其代价是降低了农产品的品质和质量,农业生产效率和品质难两全两者只能选其一。大家都知道,散养自然生长所生产的肉蛋产品,营养价值高口感好。对农作物,化肥提供的营养并不全面,同样的田间管理施用有机肥和少量化肥的农作物比单纯大量施用化肥的农作物抗病性强、产量高和质量好,在北方苹果和葡萄的对比试验中效果很明显,不用仪器肉眼就可看出来。施用有机肥农作物抗病性强就可减少农药的使用,才能生产出高品质的农产品。农业为中国人提供绿色有机食品,国民体质的增强就能增加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减少对药品的依赖,减少不知名疾病的发生和传播,也会减轻了医保体系的压力。萨斯(非典)、不断变异的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口蹄疫、蓝耳病和疯牛病等的发生和传播应该为人类敲响警钟了!
现在中国农业已经变成粗放式的业余农业,外出打工倒变成农民的主业和主要收入来源。大部分农村的水利设施还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的,年久失修造成雨水少则旱,雨水多则涝靠天吃饭的局面,农田由于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造成的土壤贫瘠、板结和农产品质量下降,在国际贸易中屡起争端。在收获季节,不少地方农民焚烧秸秆所产生的浓烟竞影响交通。实际上,人造有机肥、改良农田土壤和农村水利等基础建设都需大量的劳动力。所以说目前为止农村并没有真正的剩余劳动力,现在所谓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农业投入不足、工农业产品不合理价格体系和政策误导所造成的,粮食和肉食生产的大起大落就是很好的证明。2007年猪肉价格的大幅波动实际只是三农深层次问题的简单重复,不过因为猪蓝耳病爆发有所加剧罢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政策今后还会重复发生粮食、肉、蛋、菜的价格大幅波动。
农业是基础,中国崛起中华民族腾飞和参与国际竞争要依靠市场经济下高效、高附加值的工业体系,我们竞争优势在综合国力上而不是各项人均指标。把国家比喻成一个大家庭,工业象男人主外,农业象女人主内,收益共同享有,工业要真正来反哺农业。
中国经济走精耕细作的田园式有机农业和高效、高附加值工业的道路,食品安全、每年春运、农民工子女教育、社会治安和社会就业等问题可迎刃而解。对中国13亿人口,农业也要发挥劳动力蓄水池的作用。世界经济不景气时将相当一部分劳动力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固定在农业生产上。世界经济需求旺盛时,再向工业和城市转移部分劳动力。
科学发展观,要明确发展方向使中国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发展方向错了,成就越大危害就越大!农民安心农业生产,工人能安心做工,政府机关廉洁勤政才是真正的和谐社会!
二、土地政策调整、基层政府机构改革。配合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力的转移必须进行相应的土地政策调整和基层政府机构改革。土地政策调整要抑制土地兼并和停止城市扩张征地,放弃中国低水平的城市化道路。采取相应政策,使城市中失业人员和有劳动能力的低保人员向农业转移,使没有能力消费有机农产品的市民向农业转移来生产有机农产品。同时也不要使返乡的农民工无事可做,坐吃山空。这不单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和社会稳定的问题,广阔分散的农村比人口集中的城市更有益于社会稳定,20年前的政治风波广大农村是相对稳定的。田园式有机农业中家禽牲畜的散养自然生长、人造有机肥改良农田土壤,减少化肥农药使用和农村水利等基础建设都需大量的劳动力,关键在我们要组织和利用好。
基层稳则国家稳,与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政府机构大部门体制改革相配套的基层政府机构改革,我的看法是合并自然村,实行行政大村制,将村正式纳入国家的行政系统。同时取消乡镇一级地方政府,但不裁减一人,其党政人员两人一组轮流休息住村任职,实行8小时工作24小时值班制,以此来加强基层领导。县直接管村,缩短行政环节提高效率,这样避免基层工作人员都挤在党政大院内喝茶、看报勾心斗角,同时也尽可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不需裁员,滥竽充数者会主动请辞。两人一组轮流休息住村可这样安排,每周实行4天工作制,福利待遇都不变。其中一人负责星期一、二、三,另一人负责星期五、六、日,星期四两人共同值班或一人去县政府请示汇报工作。同时,中央、省、市、县各级机构也要抽调人员分批轮流住村任职,同样是两人一组,住村工作一个月,回家休息一个月与亲人团聚,每逢国家的假期,家属孩子也可到村里来与亲人团聚,真正体验农家的苦与乐,城市长大的各级干部不能像古人所说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如此以两年为期分批轮换,谁也不会有怨言。这样既加强了基层领导提高了行政效率,又解决了政府机构改革的人员安置问题。条件时机成熟时再取消地区级政府,最终形成省、县、村三级地方政府机构的格局。
应对世界金融危机,需要信心但更需要领导人转变经济发展方向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魄力,民众信心来自领导人的魄力! 危机关头更需要领导人雷厉风行的作风和决断,不要把时机都浪费在会议和研究中!困难时期更要体现社会公平,只有在公平的社会环境下,上下才能同心同德共度时艰,举国之力十年时间而某某功屡禁不绝,我看不少人是被不公的社会现实推向对立面,不平则鸣而已!只要有公平社会自然稳定,不需要巨大的花费来强力维稳,没有公平不会有正确的决策,没有公平改革也没有希望!
在世界经济普遍不景气的大背景下,国内国际上小的摩擦都可能引起大的社会动荡。我呼吁:世界各个国家都要妥善化解自己国内生产和消费之间矛盾,不要将危机转嫁他国和相互指责,避免引起世界性的战争,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灾难!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有的战争都有经济原因和经济的支持。因贸易摩擦直接引发的战争有中英鸦片战争和美国独立战争等,都是前车之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