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海斯·格里斯:为什么中国憎恨日本,以及美国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605 次 更新时间:2012-08-27 14:39

进入专题: 中美关系   中日关系  

彼得•海斯•格里斯  

上周,反日示威游行席卷了中国十几个城市。愤怒的示威者推翻丰田车,肆意破坏日本餐馆和店铺。在成都,几千名示威者打出标语,宣称,“就算中国尸横遍野,我们也要打死所有日本人。”

引发示威的直接原因是几座处于日本控制下,无人居住的争议岛屿(中国人称之为钓鱼岛,日本则称之为尖阁诸岛)。8月15日,中国的民族主义者登上了这几座岛屿,并插上国旗,随后被带走。 日本民族主义者也还以颜色,驾船驶近该岛,再游近岛岸登陆,更加刺激了中国人的情绪。

中国民众的愤怒是发自内心的,它的根源来自中国的民族主义思想观念。中国共产党利用教育和宣传体系对其公民集体灌输了对历史的某种特定理解。从20世纪90年代起,新出现的“受害者的历史叙述”强调中国人蒙受的苦难,取代了毛泽东时代胜利者的豪情。

对大多数中国人而言,日本人就是“恶魔”。中国人对日本的憎恨可以追溯到遥远的过去——从1894至1895年中国在中日之战中耻辱的战败,一直延伸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人犯下的暴行,比如南京大屠杀。中国人的反日怒火发自肺腑之间,而不仅仅是出于道德观念,所以尤为持久,不同于一般暂时的民族主义情绪。

虽然,中国的民族主义怒火主要是针对日本,但它也会指向美国。在中国民族主义者眼中,美国是中国大陆与台湾及日本之间持续发生问题的根源。他们说,在朝鲜战争中,如果不是“美帝国主义者”把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台湾早就已经和大陆统一了,这一段“民族的耻辱”也会就此洗雪。日本持续不断的无礼举动也是美国的错:是美日联盟给日本的民族主义者撑腰,让他们敢与崛起的中国对抗。

美国政客的声明进一步激起中国对美国的愤怒。上周末,共和党副总统候选人大热门保罗•D•瑞安(Paul D. Ryan)在俄亥俄州的演说中指控中国窃取知识产权,封锁市场准入渠道,以及操纵人民币汇率。“奥巴马总统曾承诺他将终止这些行为,”瑞安说,“他说他将和中国斗争到底。可事实上,他在中国面前就像个受气包。我们不会再让这样的情况发生了。”

瑞安的观点和米特•罗姆尼(Mitt Romney)相呼应。罗姆尼曾承诺,如果当选,就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这会导致美国对中国的进口货物收取惩罚性关税,甚至可能引发贸易战。

在美国总统大选中,挑战者利用中国攻击在任者的历史可谓渊远流长。最著名的例子发生在1992年。比尔•克林顿(Bill Clinton)指责在任总统乔治•布什(George Bush)在1989年的天安门事件之后姑息“北京的屠戮者”。

虽然一些民主党成员,尤其是工会和人权运动人士对中国抱有反感,但是目前,反华的情绪大部分还是来自右翼阵营。经济保守派反对收入再分配和政府监管,称这是社会主义;天主教右翼团体担忧信仰“无神论”的共产主义;而自由派根本就不喜欢任何政府,更别说中国的强权政府。

因此,对罗姆尼-瑞安组合来说,抨击中国是大选年的有利选择。但这会给中美关系造成不良影响,危害美国的国家安全。许多中国人对美国的意图已经心存疑虑,从太平洋彼岸传来的带有强烈意识形态色彩的言论,只能让他们对最担忧的事情更加确信不疑。

更糟的是,适逢民族主义让中国大众走上街头之际,共产党也即将进行领导人的换届。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大部分来自于自身的民族主义威望,因此,在新领导人换届完毕之前,没有哪个共产党领导人会去制止民族主义者。

中美之间缺乏稳固的互信基础。直到今天,两国依然易于受到一些偶然历史事件的影响,这些事件曾在过去困扰两国多年。1999年,北约(NATO)误炸中国驻前南斯拉夫(现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大使馆,三人在轰炸中死亡,在全中国引发了声势浩大的反美游行。2001年,一架中国军机和美国侦察机相撞,致使一名中国飞行员死亡,美方机组人员被扣押两周。

在今秋两国进行领导人换届之际,如果出现类似的事件,中美两国都将难以招架民众要求出台更具对抗性政策的压力,而亚洲爆发冲突的可能性也会加剧。

彼得•海斯•格里斯(Peter Hays Gries)是俄克拉何马州立大学国际与地区问题研究教授及美中问题研究所所长。

翻译:张薇

    进入专题: 中美关系   中日关系  

本文责编:jiangxl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56827.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纽约时报中文网,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