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昌华:试论宏观调控的约束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039 次 更新时间:2012-07-18 18:02

进入专题: 宏观调控  

姚昌华  

一、宏观调控的目标不应该是消除周期性波动

市场经济有周期性和波动性,这也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的事物发展规律: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周期性的波动可以说是市场的一个自我修复的过程。但是经济发展的波动性过大,就会对经济社会造成极大的破坏。所以宏观调控的手段是反周期调控,在经济过热时,采取紧缩的宏观经济政策;在经济过冷时,采取积极宽松的宏观经济政策。但是无论怎么调控,也只可能减少波动的周期和幅度,永远不要期望消除经济的波动和周期,永远不要把改变事物发展的规律作为宏观调控的目标。因为宏观调控也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进行,也要受到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约束。否则,违背市场规律的举措最终只会遭受市场规律更严厉的惩罚,导致更剧烈的波动。

二、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受到有效需求的约束

财政政策是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积极的财政政策更是应对经济下滑的首选对策。积极的财政政策早已超越了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的约束,而进入借钱办事的阶段。但借的钱总是要还的,借的钱必须投入到有需要的地方,能带动整个经济发展的地方,否则可能导致财政投资的浪费,最终引起政府债务的危机。如果财政是无偿投入,这个投入一定要能通过增加的税收来还本付息;如果财政是投入到经营性的公共设施,则必须依靠经营收入来还本付息。只有能还本付息的需求,才算有效需求。所以,有效需求不足,积极的财政政策也是无能为力的。这是欧债危机的主要教训!所以,欧洲应对政府债务危机的主要举措就是紧缩政府开支,不再走积极财政政策的老路。

有些宏观调控政策,看来不需要政府买单,比如1998年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国家出台了大学扩招的政策,通过扩大招生满足上大学的愿望,通过提高学费,让老百姓花钱促进教育发展。然而,当前普遍存在的大学生就业难,也反映出市场需求对人才培养的约束,这些不能就业的学生所花的学费实际上浪费了财富,成了老百姓沉重的负担。不仅中国,据说在美国,教育负债也成了最大的负债。老百姓的钱浪费在受教育上,就限制了其他的消费需求,而让消费无法合理增长。所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台都要受到市场有效需求的约束。

三、宽松的货币政策要受到利息不能为负的约束

宽松的货币政策的主要标志,就是降低基准利率,目的是降低融资成本,刺激投资和消费。但滥发货币刺激过度就会导致通货膨胀,当通胀率超过存款利率后,存款的实际利率就会为负,这时人们就不愿存款,而愿意通过其他途径来追求财产的保值增值,大家都这样做,必须会推高资产的价格,导致经济泡沫的出现。当经济泡沫不断积累最后破灭时,资产价格大幅下跌,银行的不良货款大量增加,金融危机就出现了,对经济的破坏将更加惨重。美国现在还在利用其美元的霸主地位,不断提高政府债务的上限,大搞定量宽松政策,让世界持有美元的人都为其买单,给世界带来灾难。这个恶果最终将以美元的国际地位不断下降,并最终让世界抛弃美元,而让美国自食其果!

我国近两年都在控制房地产泡沫,严厉的限购措施抑制了购房需求,让房地产市场开始出现了量减价跌的局面。但最近各地又在以满足刚性需求的名义出台降低首付,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降低贷款利率等措施,引起了争论。温总理已经明确地宣布,房价还远没回归到合理的水平,而房价的合理水平,就是与老百姓的购买能力相适应,房价让老百姓能够承受。从这些所谓刺激刚需的措施的内容来看,其实政策的制定者很明白,现在的房价老百姓还没有承受能力,所以要降低首付,要提高贷款额度的上限。在房价还没有回归到合理的水平的情况下,鼓励所谓有刚性需求者购房,其实都是增加老百姓的今后还本付息的负担,也会限制老百姓其他消费需求,最终将制约经济的发展,甚至还可能产生出中国式的次贷危机。

四、宏观调控政策最终要受到资源的约束

宏观调控,本质上是对资源的配置进行时间和空间的调控。这就必然要受到各种资源的有限性的约束。比如,汶川大地震的灾后重建,缺钱,国家要求对口支援;缺人才,也是对口支援的省大量抽调。但缺砖怎么办?一是从附近大量运输,组织部队帮助运输;一是鼓励投资建砖厂。后来,灾后重建三年的任务两年就基本完成,两年之后这些建立的砖厂的产品卖给谁呢?建厂的投资收回来了没有呢?同样,宏观调控政策往往有应急性质,不可持续,也不能持续,比如,2008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家出台了4万亿元的财政投资计划,主要投资铁路、公路和机场(被简称为铁公机)。显然,这样的投资安排不可能持续地进行,也不应该持续地进行。我们的高速公路和铁路已经建设到了生态脆弱的高原和山区,究竟是否会带来生态灾难,还需要让时间来检验。大家一定不会忘记,近年汶川大地震后灾后重建刚完成的公路和城镇,有些又被洪水和泥石流冲毁或者淹没。财政政策的过度刺激,其实带来的可能是相关行业更大的波动,大家看到现在与投资相关的水泥、钢铁、工程机械都进入了低谷。投资建设项目也大量的占用土地,让土地成为投资建设的最大约束。

其实资源的制约还在警示人类,要把人类的欲望控制在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的的范围之内,再不能靠牺牲环境和浪费资源来制造一时的经济泡沫了,这不是加快发展而是加快走向自我灭亡!

    进入专题: 宏观调控  

本文责编:jiangxl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宏观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55550.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