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理论的话语体系要得到更好地传播,就需要能够为更多的人所理解和认同。如果关起门来自搞一套,自拉自唱,自我欣赏,外边的人都听不懂,那本身就失去了构建一种话语体系的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这一理论的形成及其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检验和发展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结合的过程,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以中国语言风格、以时代话语形式逐步展现出来的过程。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我们从中感受到的不仅是理论内涵上的新意,也是话语体系上的新意。两手抓、一国两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是硬道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科学发展观等等,在传统经典马克思主义的文本中找不到,这是中国特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话语特色。
构建话语体系的四个基本原则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发展的内在逻辑来看,构建这样的话语体系必须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首先是实践性原则。理论来自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这一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使其在客观上摒弃一切脱离实践的、主观臆想的和凭空杜撰出来的东西。就语言的表述看,它也必须是来自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运动和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现实活动要求,并能真正准确地反映这些要求。只有这样,它才能有生命力,才能在实践中为人们所普遍接受和付诸实施。我们说构建语言体系,就是自觉地遵循理论在实践中发展的内在逻辑,通过我们的主观努力推进其发展,绝不是按照主观意愿,为了创新而创新地去追求语言的华丽与新奇。
其次是开放性原则。构建话语体系,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宣扬传播理论本身,而传播就是交流。一种理论的话语体系要能够得到更好地传播,就需要能够为更多的人所理解和认同。如果关起门来自搞一套,自拉自唱,自我欣赏,外边的人都听不懂,那本身就失去了构建一种话语体系的意义。所以,需要遵循开放的原则,充分吸收人类社会在发展中创造的一切优秀成果。吸收的目的是为我所用,是把话语作为先进思想体系的物质载体来用。就像马克思当年创立他的唯物辩证法思想体系,引用许多黑格尔的话语,但从思想内容方面却把黑格尔的唯心主义颠倒过来一样。
再次是统一性原则。构建话语体系,必须坚持体系内部话语的统一性和一致性。只有内部一致的话语体系,才能表达统一的内在思想。如果在话语的运用上破坏了统一性原则,什么时髦用什么,表面上看可能很新鲜,也颇能迷惑一些人,但实质上往往会造成理论内部概念上的混乱和矛盾,很难发挥理论对人的正确引导作用。由于文化和国情等方面的差异,很多时候同一字面上的概念或命题,在不同的语境下,有着很大的差异,这是我们在话语吸收和借用时应特别注意的问题。
第四是普及性原则。一种话语体系必须为社会广泛接受才能够产生自己的影响并具有存在的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中国人民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所以其话语体系也必须能够在整个社会各个领域和阶层得到广泛的传播。这就要求我们在话语体系的构建中充分考虑到社会各个领域和阶层广大群众的特点和接受能力。这方面,毛泽东思想在指导中国革命与建设中所取得的丰富经验是很值得总结与弘扬的。当然,如同理论本身一样,话语体系也是分层次的,各个层次共同构成一个整体,形成一套话语体系。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需要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要内容。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历史经验,也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而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本身就涉及到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内容上的要求,即内容上成为一个完整的、统一的思想体系;另一个是表达形式上的要求,即符合思想内容要求的范畴、命题、结构体系。二者密切相关、缺一不可。后者主要就是话语体系的问题。有了好的思想内容,如果在话语的表达形式上不能用中国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不能用合乎时代发展要求的方式来表达这样的思想,那么再好的思想也很难得到准确彻底的表述。从这点上说,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也是话语体系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那种在话语方面的照搬照套、囫囵吞枣,是不可能真正推进马克思主义发展的。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是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占领思想舆论阵地的要求。我们之所以一再强调话语体系在指导实践中的作用,就是因为我们所讲的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绝不仅仅是在理论层面的一种话语要求,而是说这样一种话语体系要在整个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层面,在广大民众的日常工作生活中广泛渗透并发挥作用。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只是把我们坚持的话语体系停留在官方宣传媒体上,形成报纸、广播、电视宣传时一种话语体系,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说的是另一套话语体系,甚至同样是报纸、广播、电视,发表正式的主流声音用一种话语体系,各种和老百姓生活直接相关的娱乐节目、生活信息说的是另一套话语体系,搞成两张皮。这就会影响到媒体的宣传效果,不易做到使主流意识形态真正深入人心。固然,社会生活话语和政治意识形态话语,任何时候都是有区别的,不可能完全合一,但一种意识形态要真正在整个社会得到认同,则必须更为贴近广大民众的生活话语。这恐怕也是我们构建话语体系的一个方向。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需要。中华民族是具有五千年文明传承的民族,我们的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如何使我们的民族文化走向世界,与世界上一切先进文化进行更为广泛的交流,话语体系是非常关键的。毫无疑问,当代中国文化的主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这一点来讲,我们与世界上一些国家和民族的主流文化,会由于社会制度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但另一方面,作为人类社会发展中创造的优秀文化成果,凡是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和给民众带来福祉的文化,都应该有相通之处,由此形成文化交流中的求同存异,相互促进。所以,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构建,使我们在文化交流中不断增强我们的民族文化自信,使中华民族文化在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就成为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
(作者为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副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