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缉思 李侃如:中美战略互疑:解析与应对(一)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356 次 更新时间:2012-04-10 11:49

进入专题: 中美关系   战略互疑  

王缉思 (进入专栏)   李侃如  

中美关系正进入新周期,战略互信的老问题却一直困扰双方。在此背景下,两位中美问题资深学者——北京大学王缉思教授和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李侃如(Kenneth Lieberthal)最近联合撰写了题为“Addressing U.S.-China Strategic Distrust”的重要文章,试图厘清中美国内各层次决策者对中美长期关系的基本观点,同时提出一些可能在将来有助于减少中美战略互疑的行动倡议。该文的中文版标题为“中美战略互疑:解析与分析”,由刘春梅翻译。经作者同意,东方早报将陆续刊发此文,有删节。

王缉思:北大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北大国际关系学院院长

李侃如: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约翰·桑顿中国中心主任

中美关系是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中美在诸如防止核武器扩散、气候变化等地区性和全球性问题上开展积极合作,或者至少协调动作,会使这些问题比较容易驾驭;如果中美两国背道而驰,那么问题就会变得更加棘手,甚至无法处理。尽管两国对以上内容表示默认,但是我们依然有足够的理由担心两国关系的未来走向。

2012年初,美国已完成从伊拉克撤军,同时按日程表从阿富汗冲突中脱身,并且对亚太地区政策进行再平衡调整。这一转变反映了奥巴马总统的基本观点(他自称是美国的“第一位太平洋总统”),即对美国未来而言,亚洲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地区,因此美国维持并加强其在亚洲的领导地位至关重要。

2011年11月,奥巴马政府公开承诺要投入必要的资源维持其在亚洲的领导地位,尽管美国国内财政出现的问题可能导致整体国防预算的大幅度削减,对其在海外承担的主要义务进行资助也可能在国内引发更大的争议。

中国正在扩大其在亚太地区的作用。从2000年开始,实际上中国已取代美国成为几乎每个亚洲国家以及澳大利亚的最大贸易伙伴国。大多数亚洲国家同时也直接投资于中国经济。总之,现在几乎每一个亚洲国家都在不断参与中国的经济增长,并将其融入实现本国未来繁荣发展的战略。尽管中国的经济和政治利益与整个世界联系日益紧密,其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重心仍旧在亚洲,即中国领导人所说的中国“周边地区”。

此外,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中国国防开支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中国的军事实力也得到显著改善。其中最重要的改观是军事投射能力,特别是海军,同时在空军和导弹部队内也有提高。中国人民解放军要成为全球军事力量还需经过很多年的努力,但是其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力量在过去的15年里已经得到了显著扩展。

类似转变引发了亚洲各国对美国和中国各自角色的质疑,一点也不令人惊讶。这些问题必然加大各国对中美两国的动机和意图产生疑虑的可能性。

在国内方面,在未来几年里,中美两国都需要对几十年来各自实行的特色发展模式的基础结构做出改变。美国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处理财政赤字,以免财政赤字问题在未来十年内将会失控。而中国在“十二五”规划中清晰地提出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因为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旧有模式消耗的资源、环境、社会和国际成本都无比巨大。

因此,中美关系未来前景如何,必须要考虑到两国能在何种程度上成功推进目前面对的经济转型。现阶段,两国国内许多意见都把本国经济中出现的缺陷归罪于对方的行动,并提出各种惩罚措施以示回应。所以,如果对两种发展模式的改革不能达到预期效果,两国关系更可能趋向恶化。而这种可能性又另外引发了对两国未来立场和实力发展状况的不确定性。

在中美安全关系中,网络安全的重要性迅速凸显,这使两国关系变得更为复杂。数字世界本身具有跨国界的特点,同时数字世界的一些特性使很多在安全问题上可以建立互信的正常方式变得没有任何意义。在极短的时间内,网络活动加深了北京和华盛顿对彼此意图和实力的怀疑。很明显,两国需要花很多年时间才能建立起对一些理念、方法、实质性发展和原则的相互理解,进而减少这一新兴网络领域中出现的不确定性和疑虑。

2012年2月15日,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华盛顿发表演说,把增强互信的必要性置于中美两国需要更加成功应对的一系列挑战之首。他优先考虑这一问题是正确的。

本文的两位作者都有多年参与中美关系的深刻体验,他们感到相互理解对于产生对两国都有利的结果至关重要。但是他们也很担心,在一个变化深远的时代,两国越来越不确定在双边关系中对方的真实理念及长期意图是什么。

对方是否在寻求并期待发展一种正常的、务实的大国关系,实现两国在可能的领域开展合作,并在利益不同的领域尽量管控分歧?或者,对方是否认为,有必要协调行动,限制并削弱对手的实力和影响,才能取得本国的成功?对方的最高领导层是否愿意并且能够耗费足够的政治资本,来克服不利于建立更加合作的两国关系的国内障碍?

本文把双边关系中对最终意图的不信任定义为“战略互疑”(strategicdistrust)。这里,“战略”指的是从长远的角度对双边关系本质做出的预期;它与“军事”不是同义词。因此,“战略互疑”指的是一种观念,即认为对方国家实现其主要长期目标,是要以你本国的核心发展前景和利益为综合代价的。令人担心的是,截止到2012年,战略互疑好像在两国均有增长。这种观念一旦发酵,就会使之成为自我实现的预言,导致中美关系呈现全面敌对状态。

本文作者相信,如果两国领导层怀有信心,相信他们能够准确地理解对方国家领导层对导致不信任的那些问题的看法,那么两国便能够更好地各自控制战略互疑问题。

但是,想要获得这种准确的理解,对双方来说都不那么容易。首先,在领导者个人之间,对中美关系的长期愿景如何,不会达成绝对的共识。其次,领导人是在不断变换的。即使奥巴马获得连任,在其政府中占据重要岗位的一大批相关官员也很可能出现变动。第三,最高层领导人的真实想法,同他们为迎合眼下的需要必须说的话、做的事之间存在的反差,总是很难确定的。

尽管困难重重,本文试图坦诚地阐释一方是如何理解另一方动机的,每一方的领导人据此而产生的对未来长期发展的关切,以及本文的分析对未来努力减少中美关系战略互疑有何寓意。这样做,使本文不会仅仅聚焦在中美两国两三位高级官员身上。相反,本文希望能够描述各自国家上层领导中广泛接受的一些基本观点(而不是完全一致的观点),然后提出一些可能在将来有助于减少中美战略互疑的行动倡议。

因此,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双方理解对方思维方式的能力。如果没有这种意识,想要制订出可以减少战略互疑,或者至少有效控制战略互疑并且符合双方利益的政策,则是难上加难。实际上,如果没有这种认知的话,双方很难预想对方会如何诠释自己的决策,甚至旨在促进双边关系的那些决策也可能引起对方的误解。

本文主要描述国内各层次决策者对中美长期关系的基本观点,而非表达大众观点。文章有意特别聚焦于两国对中美关系前景各自所持有的疑虑是什么,以及这些疑虑存在的原因。深刻的疑虑与真诚、有意义的努力完全可以并行不悖,后者旨在共同构建富有建设性的中美关系,并在两国间搭建桥梁。但是如果这些疑虑没有得到有效的应对,一段时间以后,将会促使两国关系走向相互敌对的状态。本文作者著文的目的就是为了避免出现这种人们不愿看到的结果。

本专题将涵盖一系列有关中国安全局势、大国关系、亚太地缘政治的深度分析文章,不定期刊出。 来源: 东方早报2012年4月5日

进入 王缉思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中美关系   战略互疑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大国关系与国际格局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52085.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