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中国城市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政府和人民的关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开始对城市细微颗粒物的的检测反映了政府对城市环境的问题的重视。同时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强对农村环境的治理。进一步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减少农业污染。
根据环保部2010年的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农村的污染排放中COD占43%,总氮占57%,总磷占67%。农村已经成为中国环境污染的重灾区。农村的环境同时与城市的环境改善密不可分,并直接关乎城市市民的食品安全。因此农村的环境保护也遽需加强。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农村的环境治理也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随着农村人口向中心城市和沿海流动,农村常住人口减少。这就改变了以往由于农村人口密集,农村自然环境过度开发和透支的问题。农村自然植被开始修复,生物多样性逐步改善。一些地区久违的小型野生动物又开始出现。
国家财政状况良好也为农村环境治理和生态补偿提供了良好的资金环境。国家财政近年来逐年加大对农村环境治理的投入力度,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
但是农村的环境也面临新的严峻挑战。农村的环境基础设施薄弱,不能适应农村新的生产方式的所需要的污染治理需求。传统的农村环境污染靠自然生态系统自动修复的模式已经严重透支农村的环境资源。传统的农业对农药和化肥的使用较少,农村的生活垃圾也主要是可降解的生物质垃圾。人畜粪便和秸秆也转化为有机肥的到充分的利用。
但是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世界性的绿色革命开始农药和化肥也开始在中国农村大规模使用,为我国农作物产量的逐步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由于缺乏技术指导和监督,农药和化肥的滥用不仅是我国的食品安全面临严峻挑战,也造成农村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已经严重影响到包括农村人口在内的所有人的身体健康。
受到城市化和现代化生活方式的影响农村的生活垃圾也由原来的可分解、可堆腐物,变成了塑料、玻璃、金属、陶土等难降解物品。但是农村的垃圾回收和处理机制尚未健全,农村垃圾处理成了老大难问题。中国内陆地区农村的池塘由于缺乏循环系统,自净功能差,现在更成为天然的垃圾坑,成为新的污染源。
农村传统的散养家禽家畜的方式逐渐被小型家禽家畜养殖场取代,但是这些养殖场的排污却尚需规范。越来越多的工业企业,为降低人工、场地成本或逃避环境监管,也开始向农村腹地扩散。由于农民缺乏环境意识,农村的污染处理基础设施差或根本没有污染处理系统。这些新的污染源成为农村环境的新杀手。
因此,政府的投入不仅要重视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更要注重对农民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和教育。
提高农民科学使用农药化肥的知识。鼓励有机农业的发展。加强对农村企业的环境监管,避免城市环境问题向农村转移。农村环境的治理要根据不同地区所面临的具体问题,对症下药,不可一刀切。比如,对沿海发达地区的农村,人们的环境意识较强,也具有良好的经济基础,对这些地区,工作的重点可能就是要加强政府对农村环境的监管,加大对违法排污者,尤其是村镇企业的执法力度。对内陆地区,环境治理的资金问题和环境的培养和环境知识的学习则更为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