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给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同时,中国企业走出去要防范一系列风险。
危机带来新机遇
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全球的跨境投资只有两三千亿美元,可是到2008年危机爆发以前,全球的跨境投资已经接近20000亿美元,所以真正快速增长也就是在过去10多年的时间里。美国的IT泡沫,使得投资快速下降,但是很快就重拾了增长的势头。本次危机爆发以后,经历了两年的回落,2010年全球跨境投资又开始反弹。而且在新一轮投资里非常值得注意的是,发展中国家第一次在全球对外投资里占了52%。
对中国来说,这场新的金融危机给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在过去几年里,很多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特别是在并购领域取得了好成绩,通过这些海外投资,有的企业获得了先进的技术或研发能力,有的企业得到了国际品牌或国际渠道,有的并购了一些战略资源。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对外投资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的时期。
中国投资在快速增长的同时也面临一系列的障碍,我们在2010年的时候对国内百家企业做了调研,从企业的角度,他们认为第一位的是企业海外投资融资能力不足,第二位是海外竞争情报缺乏,第三位是缺乏国际性人才,第四位是政府扶持力度不够,第五位是很多企业主观能动性不够,第六位是政策扶持手段少。
注意防范风险
中国企业走出去要防范一系列风险。
第一,准入风险。比如美国市场面临着安全审查,对我们一些好的企业,例如华为,在美国的一些并购被否决了,有的还没到CQS就被否决了。在美国绿地投资是不受安全审查的,并购才受审查。要清楚地了解到,在美国有些领域是敏感领域,比如能源、金融、先进技术,特别是军民两用的技术和基础设施。如果想对美投资走得更顺一点,要尽量注意这些敏感领域的情况。还要注意和当地企业的合作,或者通过在美国的子公司来逐渐开展并购。
第二,自然灾害。虽然国内国外都有自然灾害,但是不同的国家都有不同的自然灾害,对一些特定国家在一些特定的自然灾害情况下要特别地小心。
第三,商业风险。在国际上跨境投资有很多商业风险,中国很多企业都会碰到市场的变化。还有融资的风险、汇率的变化。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大部分的企业市场价值都是被低估的,所以是对外并购的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唯独有一个非常例外的行业就是大宗商品。危机爆发以后,大宗商品的价格迅速下降又迅速反弹,这样带动资源类企业的市场价值依然很高。但是,如果放在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这些资源类商品价格是持续走低的,只有进入新世纪以后,由于一些新兴经济体,特别是像中国这样快速的工业化、城市化的国家,对初级产品产生了强劲的需求,带动了初级产品价格的大幅度上涨。中国企业要避免一窝蜂地去投资初级产品。
第四,整合风险。到有些发展中国家去,想裁员,发现按照当地的法律,需要给人家非常高的补偿。我们这些企业跑到这些地方不了解当地法律,最后工程做完了,但是官司输了,项目也赔钱了。
第五,管理的风险。当管理的跨度跨到境外,很多企业不管是国有还是民营的,对外投资就可能出现巨大的管理风险。还有人员的安全,中国人爱带现金,往往是海外攻击的重要对象,被偷、被抢、被绑架的事件时有发生。
(本文内容由《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夏金彪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隆国强2012年1月8日在第十届中国企业发展高层论坛上的发言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