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光远:开放才能安全,改革带来繁荣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334 次 更新时间:2011-12-12 22:19

进入专题: WTO  

马光远  

10年前的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正如胡锦涛在中国入世十周年大会讲话中所言,入世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一件大事,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历史新阶段。”的确,从数字化的角度,入世的十年,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最快、社会变化最大、人民得到实惠最大的十年。十年以来,中国的GDP从全球的第六位跃升至第二位,中国也成为全球贸易体系中最为重要的成员之一,是全球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

但这些数字并不能代表中国入世的全部意义,甚至最重要的意义。对于中国和世界而言,由于中国的入世,国际社会拥有了一个开放的中国,而中国亦以开放的姿态融入世界,将自己的发展和世界前进的轨迹结合起来,成为国际大家庭中最重要的成员之一。

如果我们不健忘,我们应该记得,在入世的前夜,国内讨论更多的不是入世给中国带来的机遇,而是国门打开之后,中国可能面临的各种难以回避的挑战。然而,十年之后,我们发现,10年前的担忧尽管不能说杞人忧天,但入世给中国各行各业带来的难得的机遇将一切挑战远远甩在了身后。任何一个行业只要选择开放,带来的都是长足的进步和翻天覆地的变化。当我们担心开放会带来很多挑战,开放会影响产业安全,开放会让民族产业举步维艰的时候,真正的开放带来的却是真正的发展机会,真正的改革带来的却是中国的繁荣。

同时,入世以来,中国改变了不参与国际游戏规则制定和推动者的“旁观者”地位,而是积极参与国际游戏规则的制定,并成为国际金融秩序的重要维护者和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在任何一个重要的国际组织,在任何一次重要的国际性论坛,在任何一次重大的国际救助活动,都无法想象没有中国的参与。而这一切,在10年前,也同样无法想象。特别是08年的金融危机以来的三年,中国更是积极参与国际社会协调一致的行动,中国的经济增长成全球衰退中的最亮色,中国的参与成为阻止全球经济迈向深渊的重要力量。国际社会的游戏规则不断在改变中国,中国也在不断的改变着国际游戏规则本身。

同时,由于入世,中国的市场化步伐快速前行。十年前,中国在很多领域并未开始真正的市场化步伐,由于入世的承诺,很多领域被动的被卷入了市场化的大潮,国企的改制、员工的下岗,都成为中国市场化进程中最大的阵痛。但是,十年之后,中国的市场理念深入人心,市场已经成为中国配置资源的最重要的方式之一。任何大政府、强行干预的做法都会引起民众高度的警惕,任何在改革领域的倒退或者走回头路都不得人心。08年金融危机后,国人对改革走回头路的担心,对“国进民退”的忧虑,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为中国坚定拥抱市场经济的最重要的力量,入世让中国的改革没有退路,让中国的开放没有退路。

入世十年,事实、数据和中国的发展雄辩的告诉我们,一个封闭的国家既不可能有发展,更不可能有安全。只有真正打开国门,将自己自觉纳入国际游戏规则圈,在国际竞争中才能获得发展的机遇,才能通过竞争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没有入世带来的开放机遇,没有国际商业文明的引入,就没有今天中国在任何一个领域的发展和进步。中国应该感谢世贸组织,应该感谢国际社会,国际社会也应该感谢有了中国世界才显得更加多元和完整。

面对未来,中国唯一可以选择的道路是更加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千万不能走回头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在“十二五”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国的改革和开放进入了真正的深水区。正如胡锦涛所言:“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薄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国际竞争力不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较多。”这意味着,中国要想真正成为强国,仍然需要通过改革和开放,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最后特别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不断进步,才能破解发展进程中的难题。中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中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就市场经济的建设而言,中国更多的要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尊重市场,尊重企业,坚守市场理念,避免走入大政府的误区;就改革而言,中国的政治改革进展缓慢,经济改革正式进入深水区,需要拿出魄力和勇气,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推动中国更加开放、进步和文明。以回馈国民,回馈国际社会对中国最大的期待。

    进入专题: WTO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时评与杂文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48128.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