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俊 邹恒甫:防范串谋的激励机制设计理论研究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141 次 更新时间:2011-08-10 21:48

进入专题: 激励问题   资源配置  

陈志俊   邹恒甫 (进入专栏)  

一、问题的提出

激励问题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 因为它最终决定了资源配置的效率。但是从亚当·斯密到熊彼特, 从瓦尔拉斯到阿罗一德布鲁,在经典的经济学理论和主流的一般均衡分析框架中, 都没有激励理论的地位。这主要归因于古典主义与新古典主义分析框架中关于经济人行为的简单假设:即经济人是同质的;以及关于市场行为的理想假设:即完全竞争和完备信息的市场。

当主流经济学的发展进人到主体行为与组织等领域时, 关于市场行为的两个理想假设首先被打破, 于是就有了信息经济学的诞生(Akerlof,1970;Spence,1974;Rothschild-Stiglitz,1976)等。从20世纪79年代开始, 借助于对策论发展的主要成果, 信息经济学的理论体系获得了迅猛的发展, 并逐渐地统一在委托一代理人理论的框架下, 与此同时, 信息经济学与新兴的机制设计理论(Huewicz,1970;Croves,1973;Maskin,1977)的交融为微观经济学带来了新的繁荣, 这两个领域的研究成果被广泛地应用于产业组织理论和规制理论等应用经济学科中, 又促成了上述两个领域持续20多年的学术研究高潮。


本文相关附件下载:
阅读全文请下载PDF文件

进入 邹恒甫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激励问题   资源配置  

本文责编:xiaolu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42981.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经济学动态》2002年,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