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鸣:“山沟里的马克思主义”为何能赢得中国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949 次 更新时间:2011-06-15 19:00

进入专题: 马克思主义   建党九十年  

辛鸣  

中国共产党靠什么把一个近8000万人的大党凝聚起来?是信仰。靠什么让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成为了燎原之势,使“山沟里的马克思主义”赢得了中国?还是信仰。纵观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不难发现:信仰坚定,党的事业才可能昌盛;信仰淡化,党的事业则会受挫。这已是被历史所证明的道理。

“主义譬如一面旗帜”——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政党

就政党的本质来说,信仰是一个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为什么政党是这个样子,而不是别的什么样子,源于它的信仰。中国共产党如此重视政党信仰,既是对政党本质的深刻认知,又是对工人阶级政党先锋队性质的高度自觉。信仰来不得半点含糊,也来不得一丝虚伪。不丢信仰之名却放弃信仰之实,可能会有暂时的蝇头小利,却终会导致政党大厦的坍塌。这在世界上一些政党的实践中是有血的教训的。

有的人可能会问:在现代社会,信仰在政党中的地位好像并不怎么重要啊,像美国的两个党,它们之间连政策差别都越来越小了,更不用说在主义理念上的差异了。而且它们的党员登记只有在选举的时候才进行,社会公民在哪个党登记,就是哪个党的党员,今年是共和党,四年后登记为民主党也可以。这话说的也没错,但它说出的只是现象而不是本质。现代西方政党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大环境中产生和发展的,不论哪一个政党对资本主义社会都是认可的。政党与政党之间的差别只是在如何更好地保持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具体方法步骤上有差异罢了。而且由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的阶级结构相对统一,中间阶层选票相对集中,使得无论是两党制还是多党制,其政党政策都向“中间化”靠拢。但要据此说这些政党没有信仰就错了。他们的信仰就是对资本主义的信仰,他们的信仰不仅“坚定不移”,而且还不容置疑;不仅自己相信,还要求别人也相信。现在,一些西方国家极力推销其价值观,何尝不是一种希望传播自己信仰的冲动。

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以消灭剥削的旧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为其奋斗目标,当然要确立起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共产主义信仰。这一信仰不能绝对地说与资本主义社会的信仰水火不容(因为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是在扬弃资本主义社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不回避对资本主义社会有益成分的汲取)。但也一定要有自己根本性的新规定、新要求、新内容,一定要明确是与资本主义社会的信仰截然不同的新信仰。

信仰是旗帜鲜明的,无需遮遮掩掩。信仰靠真诚而赢得尊重,靠坚定而得以实现。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是中国共产党,就源于它对共产主义的信仰与对共产主义的不懈追求。正因为信仰对于政党的根本性意义,中国共产党对于信仰给予了高度重视。毛泽东所说的“主义譬如一面旗帜”就是讲信仰的。只有旗帜竖了起来,才会应者云集,知道向哪里去靠拢。邓小平特别强调,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所以,他进一步强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63页)

中国共产党人对信仰是身体力行的。毛泽东说过:“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不仅毛泽东自己,连他的家人也投入到了这个事业中来。对于毛泽东来说,中国的独立,中国人民的解放,社会主义的建设,共产主义的实现这些基于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不仅是他矢志追求的目标,更是他全部生命意义的价值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是如此,千千万万为中国革命献出自己生命的普通共产党人何尝不是如此!

“精神的原子弹”——共产主义信仰的这种能力来自其科学性

曾几何时,西方社会对共产主义信仰视为洪水猛兽,甚至不惜撕开其文明的面纱采取暴力手段必欲除之而后快。为什么如此?绝不仅仅是因为共产主义信仰与他们的信仰相对立,更主要的是共产主义信仰有实现其追求的能力,堪比“精神的原子弹”。一些土著部落的信仰被西方社会供在博物馆里还美其名曰“多样化”,是因为它们对西方资本主义没有威胁的能力。

共产主义信仰的这种能力来自其科学性。共产主义体现在现实的经济政治生活中就是为了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这最大多数人是“无产阶级”也好,是“工人阶级”也罢,还是“中产阶层”等等,其称谓随着时代的不同,可能会、也可以有不同的说法,但它必须确实是一个社会中的最大多数。直到目前为止,人类社会的每一发展方式都有其有利群体,有其被牺牲群体。现在,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方式就是有利于一小部分群体的发展方式,他们可以利用对资本、专利乃至规则控制的优势来为部分群体的为所欲为提供保障。甚至连“民主”这样在西方意识形态中的神圣东西,也毫不回避是精英的游戏,在这样的情形下,绝大多数的群体被边缘化了。就算有些群体被纳入“全球化”的轨道,也不过是被作为廉价打工者而工具化了,在温水煮青蛙的状态中逐渐走向异化。

有人可能会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老百姓都富裕了。此话不假。国内矛盾国际化是目前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态势,美国人日子过得确实不错。美国利用美元是国际货币的优势地位把金融危机都转嫁到其他国家去了,美国的次贷让全世界为其买单。如果资本主义的发展能让全世界60多亿人都过上美国人的生活,世界大概也就没有了信仰的对立,但这在资本主义制度的逻辑框架中是不可能的。

共产主义不是要让所有人都变成无产阶级,而是要通过创造社会发展的环境和条件让每一个人都能有全面发展的可能,是要通过消灭资产阶级的同时消灭无产阶级来实现无产阶级的整体解放。这也就是为什么恩格斯强调共产主义社会最根本的特征就是:“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前提”。人类社会的发展要着眼于全世界60多亿人。

中国共产党人的这种信仰以及由信仰延伸出来的理想信念,既不是出自痛恨资本主义的道德义愤,也不是源于向往共产主义的善良愿望,而是基于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生产不是基于满足需求而是源于对利润的追求,劳动者在社会生产过程中不是作为主体而是成为资本获取剩余价值的工具。这样的发展方式是不可能持续的,这样的发展方式是背离公平正义和没有前途的。只有尊重每一个人的发展权利,只有让每一个人都能得到发展,社会才能真正走向繁荣与发展。

诚然,对于现代世界来说,社会主义社会刚刚破题,共产主义社会尚没有成为现实。但是,共产主义社会没有到来并不意味着共产主义运动没有在进行。马克思恩格斯说:“共产主义对我们来说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这个运动的条件是由现有的前提产生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7页)中国共产党人一直在进行着超越资本主义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就是我们在现时代的共产主义运动。

面对党内有些同志信仰意识的淡化,勿忘小平同志的警告:不能在“精神上解除了武装”

毋庸讳言,随着中国共产党作为唯一执政党执政时间的延伸,党内有些同志的信仰意识存在逐渐淡化的危险。有些同志以为:政权在手,一切事情都好办;政权在手,一切资源都归我们支配,一切力量都服从我们调度。其实,事情并不是这么简单,道理也是不能这样讲。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是因为信仰的力量,才赢得了政权,取得了执政地位。所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体现在对其政党宗旨信仰理论的领导上,而不仅仅是对政党成员的领导;是政党成员通过信仰来实现政党追求,而不是政党成员拉大旗作虎皮以政党的名义来谋取自己的利益。

应该说,在当下的时代背景和国际环境下,坚守共产主义的信仰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资本主义内在活力的继续释放,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式微,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并不像我们过去曾设想的那样一目了然,而是隐藏在目前资本主义社会尚不断展现繁荣的社会现象中。透过资本主义社会表面的繁华看出背后的危机与必然的消亡,透过共产主义运动目前的式微看出其必然的胜利与铁的法则,需要大觉悟,需要大定力,需要大无畏。

必须看到,当前由于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有些党员虽没公开明确地否认对共产主义的信仰,但实际上在心底里、在行动上已经不再相信共产主义了。这种情况是值得警惕的。你公开反对共产主义没关系,你站到共产党的对立面去批判这个党也没关系。共产党从来不缺反对者,共产党也从来不怕反对者。对手的存在还可让我们党更加警觉,更加自律,更加有斗志。怕就怕“拉大旗作虎皮”、“挂羊头卖狗肉”,打着“共产主义”的招牌,行着非共产主义的作为,侵蚀党的信仰,败坏党的宗旨。

我们通过毛泽东晚年的经历可以看出,一个有信仰的政治家可能会犯错误,但只要我们有一套规范的政治体制与政治运行机制,其错误是完全可以避免的,现代政治发展已经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条件。因此,面对有些党员信仰意识的淡化,勿忘小平同志的警告。他曾经特别指出:“党和政府愈是实行各项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政策,党员尤其是党的高级负责干部,就愈要高度重视、愈要身体力行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否则,我们自己在精神上解除了武装,还怎么能教育青年,还怎么能领导国家和人民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67页)

一个政党信仰的生命力不存在于经典著作里,也不存在于文件报告中,而是实实在在地体现在每一个政党成员的一举一动中。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以来的历史让我们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人是用共产主义信仰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觉悟者;现在,为整个国际社会瞩目的“中国道路”就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实践自己信仰与主义的杰出成果。

(作者:中共中央党校教授)

    进入专题: 马克思主义   建党九十年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时评与杂文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41419.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北京日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