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本体论
(一)“本体论”的哲学追求
(二)本体论之疑
(三)“世界本原”之争
(四)“本体”的当代观察
第二章 系统论
(一)系统的含义、特征及其分类
(二)系统思想溯源
(三)用系统论的观点来考察宇宙
(四)从系统论看辩证法
(五)系统主义哲学五大规律
(六)系统主义哲学八大原理
(七) 系统论方法
第三章 人论
(一)人与自然的竞争协同关系
(二)人是意识系统
(三)实践
(四)人的创造性
(五)人性
(六)人人生而平等
第四章 社会论
(一)人与社会的竞争协同关系
(二) 社会组织
(三) 国家
(四)社会进步与社会秩序的维护
前言
人类如果不进行哲学思考,那么就一定是短视的;但事实是人类有各式各样的哲学思维模式,几乎是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哲学,所以人类目光远大。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哲学思维,那么这个民族就一定是个没有远见的民族,同样的道理,一个人如果没有哲学思维那么这个人一定是个短视的人。我们不应是个短视的人,因为民主斗争及将来的建设工作都很复杂和艰巨,非常需要我们有很强的判断能力,而哲学思维有助于增强这种能力。但哲学又是发展的,运用不同的哲学方法进行思考其结论肯定是不一样的,这就需要我们掌握有深度的哲学方法。
有人说,哲学起源于人类对自身有限性的自觉与超越。我觉得这话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当人类从自然中脱颖而出从而有了理性、理智或自我意识之后,在他面前就出现了一道横在有限与无限、相对与绝对、现实与理想、此岸与彼岸之间的难以逾越的鸿沟,从根本上说,哲学所体现出来的就是人类企图超越这一界限的理想。所以,哲学主要体现的是人类对某种至高无上的理想境界的追求。正因为如此,哲学问题才是人类永恒追求却无法获得最终答案的“难题”,也就是说,对于哲学问题只能提出或采取这样或那样的解答方式,但永远不可能给出一个确定无疑的终极答案。当然,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在对哲学问题的回答时提供的答案会越来越有深度。这看似是哲学致命的弱点,其实,恰恰是哲学的永恒魅力之所在。哲学追求智慧的目的不在于认识有限、具体的事物,而恰恰在于超越这些事物乃至我们自身的有限性,因而哲学的一些问题往往是带有根本性的、最基本的、有时甚至是超验的问题,由于这些问题往往超越了我们的经验的界限,所以通常是不可能通过一般科学的方式来加以解决的,在这方面可以说它们是没有终极答案的。哲学的意义不在于知识而在于问题,哲学从来不是某种线性的、知识积累的历史,它呈现给我们的是通往永恒无解的问题的许许多多 条不同的“道路”,尽管没有哪条道路能够通达彼岸,但是我们注定要去寻找或选择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路。在这个意义上,正如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所说的,从事哲学思考就意味着“上路”,哲学的思考永远“在路上”或者“在途中”。
也许可以将哲学问题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关于自然或世界的统一根据等等以及与此相类似的问题,如本体论、宗教哲学等问题。无论我们怎样看待这些问题,无论我们怎样回答这些问题,它们主要是思辨的和抽象的并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另一类问题相对来说则比较具体,如认识论、伦理学、历史观等问题。但是,由于在哲学上这后一类问题同样是一些“元问题”或“基础性的问题”,因而仍然不可能通过一般科学的方法而获得某种普遍必然的确定的答案,科学技术只能为我们解决哲学问题提供思路,不可能为我们提供准确答案。在西方哲学中,通常古典哲学主要关心前一类问题,而现代和当代哲学更关心后一类问题,然而无论是哪类问题,它们实际上时至今日都尚未有定论,也从未在哲学家那里达成普遍的共识。但是,哲学史显示给我们的是:每一个时代几乎都有一两个相对固定的哲学思想范式。有时,哲学思想模式比较多,但不论怎么多,总是有一两个规范模式在一定时期内起主导作用。这种规范模式我们不妨称之为哲学思想范式。古希腊时代,尽管有许多哲学流派,但成为哲学思想范式的只有两家:柏拉图哲学和亚里斯多德哲学。在古代中国,哲学流派也很多,但能成为哲学思 想范式的也只有两家:道家哲学和儒家哲学。欧洲整个中世纪也有许多哲学流派,但能成为哲学思想范式的也只有托马斯主义哲学。近代成为世界性哲学思想范式的是机械唯物主义哲学,从十九世纪二三年代到二十世纪初,能在世界范围内成为哲学思想范式的也只有两家:一是黑格尔哲学,另一是实证主义哲学。从二十世纪初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在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了哲学思想范式,在西方发达国家,唯意志主义、实用主义、生命哲学、分析哲学、存在主义、科学哲学在不同时间段里分别成为了哲学思想范式,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十年后现代主义成为了世界范围内的哲学思想范式。
从古希腊到现在的以往的哲学,包括现代西方哲学和当代西方哲学,虽然流派有数百家之多,但其建立的科学基础都很原始和简单,那些科学理论都是以往朴素科学理论以及近代以来的第一、第二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基础理论(古典力学、电磁学、量子力学等分别为代表),所以从古希腊到现在的东西方哲学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很多结论已经没有了深度和过时。以往的一切哲学对系统自组织的复杂性几乎都没有论及,或者说,有论及的话也只是面上论及,如果再用这些哲学去思考复杂的系统问题那么就很难得出正确结论了。第一、第二和第三次科技革命发生之前都有一个基础理论准备时期,第一次科技革命的基础理论(建立在牛顿力学、数学秩序原理、机械决定论基础上的组织化原则)是在十七世纪八十年代以 前构建完成的,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基础理论(以电磁学为代表)是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构建完成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基础理论(以量子力学为代表)是在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构建完成的。第二、三次科技革命基础理论准备工作完成以后到转化为技术大约用了五十年的时间。现在第四次科技革命的基础理论(以系统科学为代表)已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构建完成的,从理论到技术也许至少要用五十年。第四次科技革命的基础理论说的是系统论、控制论、耗散结构理论、突变论、协同学、超循环理论和混沌学等等。随着第四次科技革命基础理论的构建工作的完成,新的哲学也已孕育而生了,建立在第四次科技革命科学基础理论之上的系统主义哲学就是这种最新的最有深度的哲学。这种哲学方法的产生意味着方法论的巨大变革,我们有必要掌握这种哲学方法,因为掌握了这种哲学方法就意味着掌握了有深度的方法。从现在的发展趋势看,系统主义哲学已开始成为现在的新哲学思想范式,从长远看也必将是整个二十一世纪的哲学思想范式。
因为每一种哲学,特别是十七世纪以后的哲学都是建立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之上的,或者不可避免的受到科学理论的重大影响。从近代以来,每次科技革命基础理论的突破都要用很长的一段时间,第一次科技革命的基础理论是在十七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构建完成的,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基础理论(以电磁学为代表)是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构建完成的,它突破第一次科技革命的基础理论大约用了一百八十年的时间;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基础理论(以量子力学为代表)是在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构建完成的,它突破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基础理论大约用了六十年的时间,第四次科技革命的基础理论(以系统科学为代表)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构建完成的,它突破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基础理论大约用了八十年的时间。从这个角度看,第五次科技革命的基础理论要突破第四次科技革命的基础理论至少要用六十年,科技革命突破后要形成新的哲学一般还要二三十年的时间,从这样算来,第五次科技革命的基础理论要构建完成,从现在算起至少是在二十一世纪六、七十年代,科学理论突破后要形成哲学又要用二三十年,这样,整个二十一世纪新的哲学突破已难以能够了,而以往的一切哲学理论对哲学问题提供的答案又已没有了深度,所以说,不言而喻,只有系统主义哲学才能成为二十一世纪哲学思想范式了。
系统主义哲学主要是根据我们对哲学的本质的认识来考察当代世界的发展进程,特别是当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发展进程的,从而是对当代哲学理论所进行的一种丰富和发展。哲学的基本特性是什么?这是人们在建立一种新哲学理论时必须要考虑到的问题。对这个问题,黑格尔说:“每个人都是他那时代的产儿。哲学也是这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第12页。)黑格尔在这里强调了哲学的时代性。不难理解,黑格尔也正是基于对哲学的这种认识,才在十九世纪初建立了他的博大精深的辩证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现在,我们已处于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末期,当今世界,如果同170—190年前黑格尔所处的时代相比,是非常的不同,同120—160年前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处的时代相比,也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需要指出的是,现时代的二十多年来,全世界出现了发展的新局面,世界也不再是两个超级大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立的状态或毛泽东所说的“三个世界’的态势,而是在美国这个全球唯一的一个超强国家主导下的世界各国多元化竞争的形势,金砖四国中的印度、中国这两个人口大国正在迅速崛起,金砖四国中的俄罗斯已基本恢复了元气,金砖四国中的巴西迅猛发展,原来老牌的工业化国家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继续保有风采,欧盟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区域性组织。历史发展到今天,无论在发达国家或落后国家的实践中都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和新问题。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第三次科技革命促使全球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各国的跨国公司也在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和迅猛发展,跨国公司的巨大发展,加快了全球化的步伐,第四次科技革命的基础理论的准备工作已经在上世纪构建完成,很明显,这个伟大时代的特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技术成果和第四次科技革命的基础理论也自然会不断地影响到哲学。所有这些都要求系统主义哲学对时代新形 势、新科技理论、现代及当代哲学进行新的概括、吸收,当然,当今的哲学更加需要创造性地发展。世界已经在发生巨大变化,这就要求我们运用系统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新时代新哲学的任务,就是要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研究世界建设和全面发展的新情况、新经验、新问题,探索社会发展的新规律;同时要研究当代世界的新变化,研究当代各种思潮,批判地吸取和概括各门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新时代的新要求只能是:必须勇于突破那些已被实践证明是不正确的或不适合变化了的情况的哲学判断和结论,用新哲学的新判断新结论来裁判生活。只有这样,哲学才能随着生活一起前进并指导发生巨大变化的新生活。按照系统论演化的观点看问题,世界上没有常青不死之物,只 有那些能够在死亡中不断新生的东西才是不朽的。由此可以引伸,只有那种勇于变革自身不断创新的东西,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哲学也是如此。哲学也有自己的生命,哲学的生命不仅在于它所具有的思辨性和信仰,而且在于它由此而对时代所具有的领引价值。黑格尔说过一句很有深度的话,哲学是“思想所集中表现的时代”。哲学反映时代,它是时代精神的系统化、理论化的表现形式;转过来,哲学又服务于时代和指引时代,正是那些看起来十分抽象的原理和范畴,极大地影响着一个时代的人们用以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的基本思维方式。这就是哲学的时代价值,也是哲学的生命基点。一种哲学的命运如何,主要看它能够在多大的程度上表达时代的特征,满足时代的要求和回答时代所提出的课题。系统主义哲学是基本上已 获得科学形态的哲学理论。系统主义哲学能够回答当今时代提出的基本理论问题,能够随着历史的前进和科学的进步不断以新的内容丰富和发展自己。
众所周知,推动哲学家们前进的从来不只是纯粹思维的力量,而是还有科技的发明和工业的发展。哲学只有在总结当代科学理论、科技成果、在回答和解决时代提出的问题时才能获得发展。黑格尔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都是19世纪的产物,现代西方哲学和当代西方哲学(后现代主义等)是20世纪的产物。它们的创立,完成了哲学史上的一次又一次大的变革,但很显然它并没有也不可能结束哲学的发展。当代西方哲学问世二三十年、现代西方哲学问世几十、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问世一百多年来,世界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黑格尔哲学、马克思主义、现代西方哲学和当代西方哲学的基本原理、原则有许多已经不能适应于新时代的需要,也已经不能解决复杂的系统性问题,换一句话说,他们的许多哲学结论已经过时。当今世界是个发展的时代,是新理论、新技术、新科学层出不穷的时代,以系统科学为代表的第四次科技革命基础理论的构建工作已经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完成了,所以,从整体上和本质上看,更确切地说,这个时代应该称为系统时代。纵观哲学史,我们知道,随着自然科学 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哲学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与19世纪和20世纪相比,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已使人类的视野,从反映比较简单的机械运动深入到揭示生命运动和社会运动的发展规律;从研究人类居住的地球扩展到浩渺的太空;从描述宏观事物的属性发展到探索微观世界的本质,向着微观和宏观两个方向去深入探索物质的结构和宇宙的奥秘。控制论从质和量两个方面深刻地揭示了生命、社会和人工技术这三种不同运动形式间的控制关系,在无机界和有机界之间架起了一座新的桥梁,进一步深化了世界统一性原理。信息论的发展,不仅揭示了人工技术、生物、社会等领域中存在着共同运动的规律,而且进一步证明了世界的普遍联系,并使我们对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对反映过程的理解更为丰富了。而系统论则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世界普遍联系的思想,我们常讲的事物的内 部联系和外部联系,实际就是系统要素之间的竞争协同和系统整体与环境的竞争协同。以耗散结构论、突变论和协同学为主体的自组织理论,在科学史上首次初步成功地揭示了系统从无序到有序或从低级有序到较高级有序演化的一般条件、机理和规律性,从而把人们的认识从辩证性发展到组织性的哲学新阶段。这样,就为新的哲学——系统主义哲学的产生提供了社会的、经济的和科学的充分根据,这样,系统主义哲学就算是难产也不得不产了。
本书只是导论性质的书,它只是概要性的哲学著作,它的推出只能起抛砖引玉的作用,如有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2010-6-16于深圳市
2011-4-28修订于北京
邮箱:zhqwzhqw@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