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审计部门最近公布了一些重大的政府部门财务违规和腐败案件,在中国内外引起了震动。由于审计部门去年以来加大审计力度,把目标对准较高级别的政府部门和大型国有企业,有人把这些在媒体上公开报导和讨论的审计行动称为“审计风暴”。中国和香港的一些评论人士在肯定这些措施的同时,也对如何健全和改进中国审计制度发表了看法。
最近几个月来,中国政府在反腐倡廉方面采取了一些引人瞩目的举措,其中包括审计部门查实的涉及金额上亿元人民币挪用公款和国有资产流失等重大案件。中国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在今年6月向中国人大常委会提出的审计报中,揭露中国国家林业局、体育总局、国防科工委等政府部门的财务违规情况,在中国和海外引起了震动。
据新华社报导,李金华表示,政府部门的问题必须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向老百姓公布。李金华说,不论是惩治腐败还是惩治官僚主义,最好的办法就是公开透明,实行阳光政策。李金华指出,审计不仅仅是监督,也是推进民主和法治建设的工具。他说,近年审计工作很重要的一个着力点,就是推进政府──特别是管钱的部门行为的公开化。
审计努力能否奏效不容乐观
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丁学良认为,中国审计部门在查证一些重大腐败案件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步骤的确是一种进步,但是鉴于过去10多年中国多次打击不正之风和反腐败的效果差强人意,这次审计方面的努力能否收到人们预期的成效,也不容乐观。
丁学良注意到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通过审计查出来的案件在媒体上得到了较多报导。他强调,媒体监督是对审计成效的最大保障。他说:“这次审计,对审计出来的问题的报导透明度高了一些。过去可能也审过,但是结果并没有更多地报导出来,对公众造成的震动不大,对涉案者和违规犯法的个人或者行政部门也没造成很大压力。这次因为透明度高一些,所以在社会造成的反响也大一些。第二个不同是,现在强调要把审计在面上要扩张,在深度要加深。当然这只是作为一个意向提出来的,还不是已经做到了。”
这位中国问题观察人士表示,能不能把透明度方面的进步继续向前推进,对中国审计部门和北京新领导层是个严重考验。
腐败违规可能只是冰山一角
推动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活动人士曹思源在北京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中国审计署长在审计报告中披露的政府部门和腐败官员的违规事实可能只是冰山一角,但他在人大会议上对有关反腐败问题的表态体现了中国领导层对他的支持。曹思源说:“李金华的审计报告不仅仅是他个人或者中国国家审计署的一个姿态,实际上它反映了现在的中央和国务院的态度。”
有关专家在对中国国家审计署严格执行审计表现予以肯定的同时,对李金华关于政府自我防止腐败能力的评价则持保留态度。李金华说:“政府能依法公开揭露政府自身问题,是中国建设法治政府进程中了不起的进步。”
北京民办机构思源资讯事务所创始人曹思源指出,肃贪倡廉、根治腐败是中国的民心所向,但即使得到北京最高层支持的审计措施,对于地方权贵的贪赃枉法也往往难以奏效。他说:“全国人大代表和老百姓对这个(审计报告)也是欢迎的。审计署长作了审计报告以后,全国人大会场上掌声雷动,这就反映这是受到欢迎的。但是,地方的审计部门跟国家审计部门相比差距比较大。”
审计部门应该独立
曹思源认为,审计工作难以在地方政府中落实,其根本原因在于审计部门跟政府之间的隶属关系,缺乏独立性。他说:“地方政府来管审计部门,由审计部门来审计地方政府,这是有点牵强的。让你审计谁就审计谁,不让你审计就别审计。所以,审计对象和审计者在同一个行政部门,这种方式在体制上是有所欠缺的。所以,我建议,要进一步改进的话,应该把审计署这样一个对政府财政经费支出进行监督的部门,从政府部门这个序列里面脱离开来。”
丁学良表示,从西方和香港的实践来看,审计作为廉政防腐的手段,需要从制度上加以保障,首先是对审计部门独立性的保障。他说:“审计部门一定要独立于其他行政部门,否则就达不到外科医生的功效。我们都知道,所有外科医生都不能在自己身上开刀,因为一疼就开不下去了。这是人之常情。独立于其他部门,它才能发挥外科医生手术刀的作用。”
丁学良对中国审计署长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审计结果的做法表示赞同。他强调,审计工作要向立法机构而不是行政部门报告,应该把审计结果交给立法机构去讨论。他说:“在美、英等议会制度相当稳固的国家,行政部门(含军方、情报界)如果被审计出来问题,比如对公款的使用不合法,立法机构一定会进行质询,把有关官员叫来,面对面地开听证会。如果没有这一点,行政部门就会找到办法来淡化审计结果,或者想其他办法把问题挡回去。”
专家们表示,改革开放以后成立的审计署是政府机构在往健全法制方向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对于治理腐败是一项重要措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同时也需要认识到,中国目前的审计制度处于初级阶段,还需要在结构上不断地加强、改进,以便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