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其仁:加快医疗开放 鼓励境外资本参与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910 次 更新时间:2010-02-24 09:09

进入专题: 医疗改革  

周其仁  

谢谢邀请,我的意见很简短,就是看现在的医疗改革的形式,可能要加快医疗服务的开放,为什么这么看呢?很多人认为政府增加了投入以后,医疗的看病贵、看病难会很大程度的缓解,这个前景是存在的,但是我们知道,我们医疗服务的供和求不平衡的形势形成了很多年。以2005年以前,78年到2005年的情况来看,我做过一些分析,就是我们国家的GDP用现价算增加了约50倍。社会各界包括政府,包括社会的机构和个人用医疗卫生服务的开支,就代表这个需求增加了约78倍。其中个人用于医疗开支增加了200倍。那么这是一个从需求看,是医疗服务的需求是远远高于GDP的增长。

但从供给方面看,我们机构从1978年到2005年,中国各类医疗机构增长是76%,其中医院增加了一倍多,诊所增加了不到两倍,公共卫生机构增长的很慢,所以总数是增加了76%。医护人员增加了75%,其中医生大概增加最高的是护士,增加了2.3倍,医生增加的人数不到一倍,这个在2005年之前,我们收入的增长,跟医疗需求来看是严重的供不应求,所谓看病贵、看病难就是这么一个统计数据的老百姓的表达。

那么05年经过了医改的讨论,讨论了三年,这三年中国的GDP增长更加快,都在11%、12%这个水平,城乡居民的收入增长非常快,基本上跟GDP增长同步,达到了11%、12%的水平,包括农村。其中用于医疗卫生开支的需求增长也没有下降,而这三年改革由于医疗体制的未来方向不清楚,我们对医疗方面的各种机构、社会资本、医院改制差不多都停下来,等着这个未来的方向,所以这三年我看到的情况是看病贵、看病难的情况没有明显的缓解。

09年4月份,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新的医改方案,特别部署了2011年之前这三年的行动方案,这三年的方案温家宝总理已经宣布要增加8500亿,在40000亿以外要增加8500亿的投入,大家知道这个投入的方针是吸收了医改讨论当中很重要的间接,2/3补给了需方,1/3补给了供方,补给供方的部分主要用于组建基层社区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

那这个是什么局面呢?在我看来1/3补给供方,2/3补给了需方,就是原来需求增长更快的力量上又追加了新的力量。把原来不看病的很多人覆盖到看病这个范围内来,刚才赵书记讲的情况我在其他地区也看到,一做体检,看病的需求比过去有一个爆发式的增长。问题是谁给他们看病呢?给他们看病的力量在什么地方?原来就是一个不到2到3倍的增长,对应78到200倍的增长,是一个巨大的缺口。

中国从78年以来,很多难,吃饭难、出门难、住店难,现在看病难还存在。现在追加了8500亿,2/3给了需方,1/3给了供方,我的看法未来几年供求之间的压力不是会缓解,而是会加大。因为1/3很多是修设备,这个设备不等于医疗服务能力,你投资一个房子不等于看病的力量增加,你要形成看病的力量,招募有经验的人员,训练提高服务都要有一个过程。

所以为什么今天发言讲这个意思呢?就是不要认为我们已经有了一个决定,中央已经史无前例的在医疗方面增加了开支,剩下这几年在医疗供求,解决看病难的问题上,还有一个巨大的挑战。那么这个挑战的出入在我看来,就是相对于其他领域,这个政策都要落实,扩大医疗服务的开放非常重要。这里头有一个概念的问题,我们都认为医疗的问题是一个保障问题,其实这个保障有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财务保障,我生了病,收入低,没有钱看病,这是一个层面的问题。第二个层面是医疗的服务保障,就是你有了钱,有没有合格的医生,合格的护理来给你解决治病的问题?很遗憾,我们到目前为止在公众的认识,包括专业的讨论当中,这两个层次分得不清楚,我认为这来自于发达国家。因为发达国家长期没有对医疗服务的价格进行管制,医生的收入非常高,所以医疗服务的供给是充分的。

唯一的问题是由于医疗收入非常高,很多中低收入的人群看不起病,所以他有一个财务保障第一位是医改的问题,中国不但有财务保障问题,但是也有服务保障问题,我们的收入高速增长,人民群众对医疗需求迅猛增长的国家,城市化在推进,这些都指向提高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我们有很多医疗服务的学生,但是不愿意去医疗机构,因为合法的收入偏低。这些问题不解决,我们未来的三年当中,平衡会遇到很大的问题。所以我的看法,医疗服务领域下面三年要非常强调扩大开放。

那么哪些内容是扩大开放呢?一个就是《决定》里写的,要加快改革。因为最重要的一个开放就是让已有的医生和医护人员能够充分的发挥服务的潜力,这方面有巨大的余地。

第一,我们的结构布置不合理,因为人口在流动,人口走了,医疗配置人员是按照原来不流动的格局配置的,所以医院服务的网点要重组,也要流动。《决定》里写了要让那些有品牌的大医院通过连锁,我认为这个政策要很好的贯彻。同时特别鼓励社会各种资本,包括境外的资本进入中国的医疗服务行业,扩大开放。我们在其他领域的开放证明,他可以在维护中华人民共和国主权的情况下,大大增加我们利用世界资本技术管理。

特别是这次金融危机,中央制定了吸收全球各种人才的计划,我认为应该高度的注意吸收卫生服务人才,吸收有品牌的机构到中国来。我们在医改讨论当中就注意大这个现象,中国在很多领域开放很到位,王永庆如果到大陆来,在任何大地方办一个工厂,从中央到地方都欢迎。要办一个医院,从99年到现在都没有批下来,这种问题的不平衡,确实有问题存在。因为医院高度依赖于品牌,如果我们内生的有品牌的医院资源不会一下子那么多,可以通过开放去解决,我的看法是各个地方的竞争要像招商引资一样的招医引医,否则难以适应服务增加对医疗服务的要求。

当然我不反对刚才讲的,健康生产力更多的要以预防为主,特别刚才唐山市赵书记讲的,不知道大家听了没有,他讲的过程当中说了一句,希望北大医学院到那里开一个分院。因为有很多疾病的形成不是一天可以消失的,环境改善了,这个疾病不是一天会相应的消失,更重要的是收入提高以后,大家对疾病的敏感程度会提高。过去认为不是病的现在会变成病,过去认为不需要花很多力量治现在需要治。我的看法是随着收入的增长,这个需求还会很高的增长,所以扩大开放非常重要。

扩大开放之后还有一个对内开放的问题,我们现在搞了基层的卫生组织是对的,但是从78年以来,我们当年的赤脚医生形成的乡村医生,他们多年在地方、村庄里面经营、开业,获得了老百姓的承认,他们的服务能不能纳入医保的领域里面来?我看有一些地方的政策是不同的。一些地方是开放的,他们的服务只要老百姓愿意选也可以拿到医保农和里面报帐,但是一些地方试图重新垄断起来,只有政府办的机构才能力纳入医保。这种要调整。所以高端、低端、中端都要开放。

价格的政策非常重要,基本医疗服务的价格,中央的《决定》里讲了,要在财政斥资保证的前提之下,按照成本的原则定价,但是在基本医疗服务以外的部分,应该也必须让市场的价格机制发挥作用,这一点非常重要。今年我们应对金融危机推出了货币量,这个货币量在未来的两到三年当中会起到他的作用,就是说多少年以后,就不能用1块钱买到2009年1块钱可以买到的东西。

那么哪些领域会更加买不到?一定是那个领域供给不足的部分,当物价指数总水平往上走的时候,哪些领域物价指数会走得更快呢?一定是供给不充分的。所以我们不要让医疗服务变成未来几年当中供给不充分,相对价格涨的更快的部分,就应该注意扩大对医疗服务的供给能力的动员,要让更优秀的人学医,要让有俱备资质的机构开办各种各样的医疗服务的机构。包括对境外,要鼓励身体还可以,经验非常丰富的退休医务人员开诊所,执行这次中央《文件》里讲的可以多点行医。因为医护劳动是高度依赖于医生、护士这种个人的人力资本,包括他的服务精神。

因此在这个改革当中,这次改革当中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怎么样变成以医养医?这个改革当中千万要谨慎,不要在以医养医没有解决之前,就轻易的动以药养医。因为以药养医毕竟还在养医,如果以药不能养医,以业不能养医,那最后谁来养医呢?医生没人养,他已经变医生就算了,新的优秀的人会进入这个行业吗?这样的话会陷入长期供给不足。

所以相对价格的灵活,我不认为我们的价格制定机关可以对医疗服务这么多样的项目,可以按成本定价的原则制定反映供求的价格,这是非常困难的。过去的经验是一轮价格调整十年,而十年当中街上的价格全变化,相对的价格根本追不上市场变化的速度,这些领域的改革,我认为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最后一点就是公立医院的改革,很多大院长有一点意见,说这么大个《决定》,对公立医院就是往后放,没有指出公立医院到底怎么改。我在座谈当中有一些院长有这个意见,我问他们的问题,我说这个《决定》里面有没有说你不准改?他们说也没有说哪些地方不准改,我说这就是好文件。他没有说你不准改你就可以改啊,中国的实践从来不是说先写清楚才把他做清楚,中国的实践从来是做清楚再把他写清楚。我们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估计到形势的重大变化,就是不因为我们出台医改方案,医疗服务业的供求在未来好像会缓解,我的看法,由于我们出台的补贴的侧重,加深过去累积的问题,加上这三年继续在累积的问题,我认为扩大医疗服务的开放,可能是今后在贯彻执行中央和国务院这次医改文件当中值得注意的一个方面,谢谢各位。

(本文来源:网易财经 整理:lynch 刘雁)

(本文根据作者在“2009北大光华卫生经济论坛”上的演讲录音整理,稿件未经作者审阅)

    进入专题: 医疗改革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学演讲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31849.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