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需求拉动型与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之争是2007年中国通货膨胀问题争论的焦点,通货膨胀类型的差异隐含着治理通货膨胀的不同政策选择。本文基于2000年之后超额工资增长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进行检验,实证结果表明货币供给而非超额工资增长是导致通货膨胀变化的主要因素。基于分部门工资数据的研究结果亦未发现超额工资存在对通货膨胀的显著响应。基于上述结果本文认为,2000-2007年中国尚不存在"工资-通货膨胀"循环机制。
关键词:通货膨胀 需求拉动 成本推动 超额工资
*范志勇,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邮政编码:100872;电子信箱:fzy8410@1631com.本文在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2008年第二季度)分报告研究成果基础之上修改而成,感谢中国人民大学经济所各位专家的点评。本文得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通货膨胀中的需求拉动与成本推动因素研究及其政策选择"(08CJL010)和中国人民大学985项目"开放宏观经济学与中国经济"资助。感谢匿名审稿人和中央财经大学徐博士的建设性意见,本文错误由作者本人负责。
一、前言
2007年以来随着同比消费价格指数出现自1998年通货紧缩以来的最高水平,通货膨胀问题再次成为学术讨论的焦点。与以往通货膨胀的国际背景不同,2007年通货膨胀率上升是在国际流动性过剩和初级产品国际市场价格快速上涨的背景下出现的,同时国内工资水平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并且在少数地区出现了劳动供给相对不足现象。伴随着局部地区出现的"民工荒"现象,国内工资水平在2006年之后出现了较快的增长。在此背景下,关于本轮通货膨胀的根源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此次通货膨胀是典型的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此次通货膨胀仍然是由过度需求造成的。对于通货膨胀类型的认定不仅具有理论上的意义,更重要的是治理不同类型的通货膨胀所采取的政策可能是完全相反的。对于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治理的手段在于采取紧缩性宏观政策。在面对成本冲击时,紧缩的政策则可能造成有效供给不足(Blinder ,1987),从而加剧经济收缩压力。支持中国近期通货膨胀为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的主要依据是在国际初级产品价格上涨的背景下,国内原材料、农产品等生产资料价格和工资水平上涨较快,进一步推动了以食品价格为代表的最终产品价格上涨。
虽然许多研究并不否认货币供给和信贷资金对通货膨胀的影响,但倾向于认为国际原油价格、农产品价格和工资上涨是导致本轮通货膨胀率上升的重要原因。例如国家统计局课题组(2005)分析了初级产品价格向最终消费品价格传导的两条渠道;中国人民银行2007年3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对于通货膨胀压力的分析认为,一是粮食价格引发价格上行的可能依然存在,二是能源价格存在上涨压力,三是"从劳动力成本看,随着劳动力供求出现结构性趋紧,工资上行压力将增大,平均劳动报酬已连续七个季度超过GDP 名义增长率,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在未来有可能进一步推高价格总水平",此外通货膨胀预期仍然继续强化。因此要检验中国当前是否属于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不仅要检验中国上下游价格之间是否存在传递关系,还要分析工资快速上涨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2003年下半年到2004年上半年以及2006年下半年至整个2007年,消费者价格指数出现快速上涨,原材料购进价格在此期间也表现出类似的上涨趋势。2003年6月至2004年9月剔除季节因素之后,消费价格指数上涨5.73%,同期原材料购进价格上涨了15.10%;2006年9月至2007年11月消费价格指数上涨7.50%,同期原材料购进价格上涨了4.88%.2005年3季度之后工资增长率持续超过产出增长率,2007年1季度工资增长率超过产出增长率5.54%,至2007年2季度达到3.27%.从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看,工资快速上涨同时伴随高通货膨胀的情况曾经多次出现。图2显示1997年之前中国经历了多次高通货膨胀时期,此后通货膨胀水平相对缓和;与通货膨胀的情况相似,1997年之前工资也经历了多次快速上涨时期,1998年之后名义工资增长率相对平稳。
国内关于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的研究始于改革开放初期,早期的研究成果着重考察了在国有经济占国民经济绝对比重背景下,为保证企业盈利和财政收入所发生的成本转嫁现象(金重仁,1987)。此后亦有经济学家结合当时经济体制现状利用上下游价格传导关系分析中国的通货膨胀现象,如樊纲(1995)。针对工资成本,李云林(1997)分析了工资超过经济增长速度可能导致通货膨胀的三个渠道,指出工资超过经济增长速度并不必然引发通货膨胀。对于工资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胡小平、申晓梅和谭孝平(1994)、吕江林(1995)对成本转嫁机制提出质疑,这些研究特别强调了市场供需状况对价格传导的影响,在供给相对过剩时价格传导渠道是不畅通的。Kojima et al(2005)发现从1978年至2004年期间中国名义单位劳动成本与通货膨胀具有较高的相关性,据此作者判断工资上涨可能是导致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导致工资上涨的因素可能并非生产率或者劳动供需而是工资政策;除此之外作者还通过比较真实工资与边际劳动生产率发展趋势的方法判断是否存在通货膨胀压力。
下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二小节对上世纪60年代以来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特别是关于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的特征及其检验方法。借鉴第二小节的结论,在第三小节中我们对中国2000年之后超额工资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进行定量研究,分析超额工资增长对通货膨胀的贡献。第四小节则是检验城镇不同就业部门超额工资对通货膨胀的响应。结合第三、四小节的结论并综合判断,本文倾向于认为2000年之后中国并不存在"工资-通货膨胀"恶性循环机制。最后是本文的结论和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