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宝顺:在解放思想中推进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357 次 更新时间:2008-11-11 17:37

进入专题: 山西   解放思想  

张宝顺  

解放思想是引领社会发展的伟大旗帜,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先进性的不竭源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使思想认识符合客观规律。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推进思想解放和事业发展,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再到科学发展观的确立,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作出一系列事关中国前途命运的决策部署,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山西与全国一样,也在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中不断焕发出生机和活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崭新局面,人民生活水平达到总体小康、迈向全面小康;我们对山西省情特点和发展思路的认识不断深化,走科学发展之路成为广泛共识和自觉行动;全省干部群众精神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发展信心、进取精神和创造活力明显增强。相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干部群众精神层面发生的变化更为深刻和难能可贵,更具有长远和根本意义。

实践没有止境,解放思想也没有止境。应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新特点新变化,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对全党提出继续解放思想的历史任务,强调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要求全党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战略视野和理论品格,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在思想路线上的科学把握和崇高境界。如果说,30年前我们党作出转移工作重心、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是准确把握中国国情、尊重客观规律、适应时代潮流,大胆解放思想的结果;那么,今天要更好地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也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催生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巨变,解放思想也将引领我们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实现新的突破和跨越。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解放思想,关键是要破除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的观念、做法和体制机制。这就要求我们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学会用科学发展观的"矢"去射经济社会发展的"的",更好地用科学发展观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改变不符合科学发展的陈旧观念,革除有碍科学发展的体制弊端,在解放思想中开创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的新境界。省委将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载体和战略重点,抓住了山西省当前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是走出"四条路子"、实现"三个跨越"的工作抓手,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举措。通过解放思想的讨论,我们要进一步深化认识、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为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打牢思想根基。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富有成效地推进转型发展

省第九次党代表大会就提出要推进全面转型,以解决山西省在发展上存在的产业结构单一化、重型化、初级化问题,高耗能、高污染、不可持续问题,经济效益不高、竞争力不强问题。德国的鲁尔、法国的洛林等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是世界上较为成功的例子,但几十年过去转型进程还在推进,像山西这样大的一个省域实现资源型经济整体转型,国内外还没有先例,没有现成经验可供借鉴。因此我们反复强调,山西将长期处于艰苦创业、奋力爬坡的时期。山西省实现转型发展至少包括六个方面:一是产业结构转型,由单一支柱产业结构向新型多元稳固的现代产业体系转变;二是增长方式转型,由粗放式、被动型增长向节约、集约、安全、绿色、稳健式增长转变;三是发展动力转型,由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四是经济环境转型,由低水平开放向全方位开放转变;五是体制机制转型,由初步的市场经济体制向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六是社会全面转型,由偏重经济发展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转变。实现这样的转型,重点要在五个问题上深化认识、求得共识。

(一)要进一步在正确对待资源问题上解放思想。山西是自然人文资源大省,发展条件得天独厚,但这种优势很容易导致资源依赖型增长模式的固化,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制约科学发展的瓶颈。一是经济增长过度依赖煤炭资源,通过开采资源就可以得到财富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创新和创造,致使粗放增长严重超过自然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二是资源观念狭隘,对矿产资源比较重视,对人才、人文等资源重视不够、开发不力、引进不多;三是资源依赖型增长方式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山西省环境的污染、生态的退化、收入差距的拉大等都与特殊的产业结构紧紧联系在一起,加大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难度;四是在煤炭价格看好的形势下,更容易陶醉于资源优势带来的好处,更容易使各种生产要素过多地向资源型产业集中,加剧了产业发展的不平衡性。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谁占领分工价值的高端,谁就能赢得更好的发展效益和更强的竞争力,通过在更大范围内占有、配置和运用信息、知识、智力资源发展新兴产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和增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仅仅依赖资源优势不可能拥有长远的发展优势。我们必须把愚公移山的精神与改革创新的精神结合起来,一方面要在国际视野、国家大局、市场机制、人民利益的结合点上,做好煤炭这篇大文章,促进传统产业内涵式发展,另一方面要拿出统筹开发各类资源的大手笔,促进各类资源优化配置,让创新成为发展的主要原动力,真正将资源优势变成创新的依托,变成经济优势。

(二)要进一步在增创山西发展的新优势上解放思想。全面转型是对传统优势进行扬弃,增创新优势的过程。山西要赢得未来的发展,必须着力培育新兴产业、体制机制、生态文明三个新优势。增创新兴产业优势,就是不断提高新兴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创新山西产业形态;增创体制机制优势,就是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以更有活力的体制机制和发展环境,弥补山西省在其他方面的差距;增创生态文明优势,就是倾心倾力打造蓝天、碧水、青山、绿地,建设具有山西特点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增创新优势,必须扩大对外开放。从历史上看,同样是山西这块土地,明清时期,晋商贸易远达欧洲,山西票号开中国现代金融业之先河;从当代看,一些内陆地区在扩大对外开放上取得骄人成绩;从世界范围看,内陆地区开放程度和经济外向度领先于沿海地区的例子也有很多。随着交通的发达特别是信息化的推进,"地球村"越来越成为现实,内陆省份发展的地理局限性越来越淡化。马克思讲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就是指人的思想潜力之无限,创造能量之巨大。可见,内陆省份不等于必然封闭。我们要有信心、有决心在开放中把握机遇,在竞争中推动创新,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三)要进一步在发挥后发优势上解放思想。人穷志短和穷且宜坚是两种境界,欠发达地区是亦步亦趋地跟进,还是创造条件后来居上,也是两种境界。经济后发地区用好优势、抓好机遇,选择一些领域实现突破性发展,缩短与发达地区在正常时序下的发展距离,是一些发展中国家的重要战略,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规律。韩国上世纪60年代,发展基础不如我国,通过近30年的工业化和新村运动,进入新兴发达国家行列。内蒙古的能源产业与山西省相比,起步要晚、规模要小,但近年来呈现高起点、大跨度发展态势,煤炭产量居全国第二位,发电量高于山西省,加上名牌企业群、优势城市群的带动,经济增长幅度连续7年居全国第一,从2006年开始GDP超过山西。这几年山西省在一些领域的改革发展上取得突破,一些重要经济指标在全国的位次明显前移,也充分证明后发是可以有为的。但应当指出,我们往往还是强调客观条件多,重视人为努力少;静态地看优势多,动态地看优势少;注重既有优势多,研究后发优势少。我们既要有负重前行的韧性,又要有敢于跨越的勇气,抓住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在山西开展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等重大机遇,从战略高度找准突破口,敢于在一些重点领域实现高起点、跨越式、突破性的发展。

(四)要进一步在创业、创新、创造上解放思想。山西人勤劳、淳朴名闻天下,但封闭、保守也是外界的普遍印象。在不少地方和领域创新空气还不够浓,表现在改革力度上,敢想敢为、敢闯敢冒、破解难题不够,开全国先河、有广泛影响的改革典型比较少;表现在科技创新上,企业创新意识和能力不强,创新主体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对经济发展具有支撑性、引领性的成果不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比较少;表现在精神面貌上,不少领导干部墨守成规,怕担风险,小进则满,工作飘浮,官气严重,脱离实际。山西省财政收入跨越千亿元后,每年以200亿以上的速度增长,需要防止盲目陶醉;能源的地位越来越突出,能源市场持续看好,需要防止盲目陶醉;包括一些"煤老板"手里钱多了,能不能由资源型转向创新型,由家族型转向现代型,值得高度重视,也需要防止盲目陶醉。尤其是山西省创业观念陈旧、创业动力不足、创业环境不佳、创业氛围不浓。今年以来全省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中,创业就业的仅为16%左右。而一些发达地区通过创业实现就业的人数占到就业总量的90%以上。人口大省河南正在着力推动农民外出务工创业和回乡领头创业,努力实现由就业型向创业型、打工仔向企业家、小公司向大集团的转变。没有创业,企业不可能大量增加,财富不可能迅速聚集,社会也不可能充满活力。必须在全省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支持改革者、鼓励开拓者、激励创业者,真正把创新精神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五)要进一步在处理"好"和"快"的关系上解放思想。发展是第一要义,不发展就谈不上科学不科学的问题。山西是欠发达地区,解决发展不够的问题仍然是我们第一位的任务。同时,我们面临的节能减排等任务还十分繁重。山西需要快速发展,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愿望也很强烈,但是山西省加快发展的自主性不强,低层次的产业和产品结构应对市场能力较弱,当前经济环境中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使山西省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和考验,同时在能源原材料为主导的产业结构短期内难有较大改观的情况下,加快发展又要付出较大的资源环境代价,这种两难境地导致一些领导干部产生畏难情绪,自觉不自觉地把"好"与"快"对立起来、割裂开来,认为好了快不了、快了好不了。我们要站在提高执政能力的高度,下工夫破解这一难题,既要高度重视发展质量,又要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既要增加人民群众收入,又要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富有成效地推进安全发展

(一)不能把安全发展等同于安全生产。推动安全发展,要克服就安全抓安全、就生产抓生产的狭隘观念。由于山西省特殊的产业背景,实现安全发展不仅仅是要把安全生产的任务落实到地区、落实到部门、落实到企业,从而减少生产事故发生,更主要的是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战略层面,建立健全保障安全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发展搭建好安全屏障,把全省发展建立在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安全生产状况持续改善、劳动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到切实保障的基础上,使安全发展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融为一体,真正步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二)要从以人为本的高度认识安全发展。胡锦涛总书记深刻指出,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更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山西是典型的能源资源型省份,有近万座煤矿、非煤矿山和尾矿库,还有为数不少的化工企业。无论从发展阶段来说,还是从产业结构来说,无论从技术装备、员工素质来说,还是从管理水平来说,全省发展的安全基础还较为脆弱。如果没有安全保障,就谈不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甚至基本生存权利,"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和宗旨也难以落到实处。我们必须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须臾不放松安全生产工作,坚决扭转安全生产的被动局面,决不能让矿难频发成为山西负面形象的标签,决不能让矿难的代价成为山西人民难以拂去的伤痛。

(三)安全发展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建立长效机制。当前全省安全生产工作被动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形成坚实的工作基础和完善的长效机制,安全生产仍然是单项推进多,被动应付多,事后处理多。安全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政府、部门、企业、职工等不同主体,涉及安全立法、安全执法、安全措施、安全设施等不同层面,涉及事前防范、事中处理、事后追究等不同环节,必须集中全省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健全安全发展的制度体系,形成安全发展的良好氛围,不仅要依靠投入、依靠设施、依靠科技,还要依靠管理、依靠制度、依靠干部负责、依靠群众和社会舆论监督。

(四)安全发展关系山西的大局和形象。安全生产状况是一个地区重要的软环境。一个地区生产事故频发,必然会影响各种生产要素向这个地区集聚,进而影响整个对外开放。同时,事故的频发,必然导致干部的频换,不仅影响干部队伍的稳定,影响干事创业的激情,影响工作的有序推进,给干部群众带来心理上的阴影和压力,而且会牵扯中央领导的许多精力。一个重特大事故造成的恶劣影响,会抵消我们做的许多努力,而要挽回恶劣的影响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对此,我们必须痛定思痛,保持清醒认识。

(五)没有安全发展就做不到科学发展。安全发展既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又是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不能实现安全发展,就不可能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可能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因此我们强调,安全生产意识不强,就是科学发展意识不强,实现安全发展的能力不强,就是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不强。

(六)实现安全发展要有历史和世界眼光。纵观世界经济演进历程,工业化中期是安全事故多发、高发、易发的阶段。但是只要思路、政策对头,完全可以少走弯路,这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已经得到证明。南非是当今世界名列前茅的矿业大国,采矿业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采矿工人的素质状况与中国相似,但是由于南非汲取了发达国家的经验,实施科学化管理,明确权责,健全法律法规,重视加强矿工培训,完善安全防护设施,使得安全生产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实践证明,只有安全不受重视的产业,没有不安全的产业。在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煤炭生产早已退出了高危行业的名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山西这样的能源大省,不能关起门来搞安全生产,要拓宽视野,认真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如,美国安全生产的"成功三角":执法、培训与技术支持;澳大利亚在安全生产方面健全的法律体系和明确的法律责任。虽然这些国家的情况与山西省特殊的产业背景、发展阶段、体制机制等有所不同,但只要我们认真汲取他们经验中的合理内核,就能够更好地把握全省安全发展的内在规律性,有针对性地制定安全发展战略和安全生产事故防控措施,尽快完成由事故易发多发到安全状况趋于稳定、根本好转的发展过程,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富有成效地推进和谐发展

(一)构建和谐社会工作努力是关键。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山西时指出,山西虽然是欠发达省份,但在和谐社会建设上,只要努力工作,是可以走出新路、走在前面的。这是对山西的殷切期望和巨大激励,也教给了我们认识问题、推动实践的方法论。我们要科学把握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辩证关系,不能认为经济欠发达社会就难以和谐,经济发展了社会就会自然而然和谐起来,更不能等到经济发达了再去重视抓和谐社会建设,要多从主观上找原因,从工作上找出路。和谐以做大"蛋糕"为基础,更以分好"蛋糕"为关键。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下,最大程度地实现社会和谐,空间很大、天地广阔、大有可为,人的因素和工作努力至关重要。我们应当在不断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深入地分析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更加深刻地把握建设和谐社会的规律,更加有效地提出建设和谐山西的举措,以人一己百的精神,使提升经济发展水平与提升社会和谐程度有机统一起来,扎扎实实地走出一条欠发达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路子。

(二)构建和谐社会要下工夫抓好协调发展这个难点。山西农业基础差,粮食单产比全国低20%,农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不足5%,农民收入长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有35个国家级、17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未解决温饱和低收入人口占农业人口总数的11.5%,城乡居民收入、城乡社会事业以及公共服务差距较大。尤其要重视的是,"两区""三农""四矿"问题相互交织,是山西的一个重要省情;协调好村矿关系、城矿关系、城乡关系,是建设和谐山西的重要内容。我们必须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同时,更加重视促进农村、城镇、矿区的协调发展。发挥煤的优势和城镇的辐射力,支持和带动新农村建设,形成以煤补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城镇转型与矿区发展要有机结合起来;农村要为企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和良好环境。

(三)构建和谐社会要始终把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放在心上。要采取多种措施,切实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情,使确实需要扶持的得到及时扶持,确实需要救助的得到有效救助,确实需要关照的得到充分关照,一方面要缩小贫困面,一方面要提高保障和救助标准。推进"五大惠民工程",要首先考虑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的利益。冬季即将来临,要帮助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做好过冬的各项准备。只有把这部分人的生产生活问题解决好,我们的心才能安稳,我们才能真正说和谐山西建设是富有成效的。

(四)构建和谐社会要不断提高协调关系、引导舆论、处理危机的能力。要认识到,目前人民内部矛盾还大量存在,处理好了能增强人民内部的团结,处理不好就会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做好群众工作、化解各类矛盾,是领导干部的基本职责和基本功夫。要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特点和规律,既要积极主动深入群众开展面对面的工作,又要建立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理顺群众情绪,把矛盾和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要认识到,重视不重视、善于不善于做意识形态工作,是衡量一个领导干部政治意识、政权意识、责任意识强弱的重要方面,绝不能埋头经济工作而忽视意识形态工作。既要重视主流媒体的作用,又要重视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的作用,既要了解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又要采用群众听得懂、易接受的方式,不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同时,要注重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现在有不少事故,及时、准确报送情况的是媒体而不是职能部门,这一方面要求有关部门要努力改进工作,另一方面也提醒我们要重视发挥媒体乃至广大人民群众对安全生产事故的监督作用。要认识到,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当今时代,能否及时妥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群体性事件、重大事故等,显得越来越重要。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一旦发生这类事件和事故,要有准确的判断力,能够及时作出决策,科学组织各种资源,正确把握相关政策,最大限度地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领导干部思想解放的程度,直接影响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一个地方事业的发展创新。领导干部解放思想,关键是要做到知与行的统一。在这个问题上,一些同志自知不多,难以施行;一些同志并非不知,而是不行。这些都表明,领导干部带头解放思想意义重大,任务紧迫。

第一,领导干部带头解放思想,必须强化责任,改进作风。有了责任心,再危险的工作也能减少风险;没有责任心,再安全的岗位也会出现险情。领导干部如果缺乏宗旨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甚至对群众呼声和疾苦置若罔闻,对关系群众生命安全这样的重大问题麻木不仁,怎么能够去投身于事业,怎么能够去解放思想?没有责任心,哪来新理念?权力的边界也是责任的边界,缺位者、越位者、乱位者都将受到组织的问责。只有干部难当,群众才能好过。谁不让群众过好,群众也不会让他好过。

第二,领导干部带头解放思想,必须深入基层,问计于民。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作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都源于人民群众的创造实践。每一次思想解放的深入推进,每一个重大理论创新观点的提出,每一项关系全局的政策措施出台,都体现着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凝聚着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邓小平同志指出:"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的,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乡镇企业容纳了百分之五十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那不是我们领导出的主意,而是基层农业单位和农民自己创造的"。领导干部要有深入实际的精神、广开言路的作风、从谏如流的胸怀、闻过则喜的修养,以民为师,问计于民,倾听他们的真实想法,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总结他们的成功做法,这样才能做到思想新、方法新、事业新,正如古人所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第三,领导干部带头解放思想,必须开拓创新,敢为人先。解放思想是为了改革创新,而改革创新的过程充满了挑战、风险和艰辛。我们一方面要发扬开拓创新精神,另一方面要重视把具有创新精神、拼搏锐气和敢为人先、勇于负责、敢抓善管的干部选拔出来、使用起来。这也是一个干部导向问题。要树立"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的观念,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防止求全责备、以瑕掩玉,看人看大节、看主流、看本质、看潜力、看发展;要树立"尊重人才、包容人才"的观念,对敢闯敢试、有才能的干部既要严格要求,又要鼓励支持,为他们发挥专长创造机会和条件;要树立"用人失误是失职、埋没人才也是失职"的观念,既不能不负责任用错人,也不能因噎废食埋没人,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生动局面。

第四,领导干部带头解放思想,必须开阔眼界,放眼大局。"不审天下之势,难应天下之务"。眼界宽,才能看得远、想得深;眼界宽,才能懂大局、顾大局;眼界宽,才能思路宽、胸襟宽。一是要有宽阔的理论眼界。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我们的眼力不够,应该借助于望远镜和显微镜,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就是政治上军事上的望远镜和显微镜"。我们要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基本要求,切实提高运用科学发展观分析问题、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本领。二是要有宽阔的知识眼界。领导干部要把学习新知识作为一种政治责任和工作追求,作为一种生活习惯和人生素养,不断汲取营养,防止知识匮乏、本领恐慌。三是要有宽阔的全局眼界。跳出山西看山西,走出山西长见识,看到自己的差距,找准自己的定位,在比较中找到标杆,明确方向,增强动力,在实践中探索新的发展模式。

第五,领导干部带头解放思想,必须着眼实际,解决问题。解放思想既是理论问题,更是实践问题,必须落实到行动上,落实到具体问题的解决上,落实到政策措施的制定和体制机制的建立上。不能讲解放思想情绪激昂,遇到具体问题又唯唯诺诺;不能光指责别人不解放思想,轮到自己又缩手缩脚。要打破部门主义和地方主义,在解放思想中加强协调、搞好协作、形成合力。要把解放思想贯穿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过程,通过解放思想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最突出、最紧迫、最棘手的问题,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探索和完善山西省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之路的思路、方法和措施,真正把解放思想的成效体现到推动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上。

山西正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运用好解放思想这一法宝,致力开拓创新,深化改革开放,不断取得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明显成效,早日建成充满活力、富裕文明、和谐稳定、山川秀美的新山西!(山西日报)

    进入专题: 山西   解放思想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政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22160.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