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物造型的比例结构特证
绘画是通过形体即造型的方式来表达作者的思想,素质。文学家,语言家,音乐家各以方式,不同的形体表达的感觉是不同的。形体分为自然形体,人体形体。人体形体最为复杂,细腻 ,最其表达力。相对其他而言,把握起来比较难,主要难在人物自身的准确性比任何其他要求都高,人物自身的变化性比任何其他都复杂,自然是从表像来把握,其准备性建立在意像上,从意像上把握形态特证,从直观的感性认识上把握,而非要求具体把握到细微,只是对 存在方式的变化方式的把握。
人物就不同了,对人物的把握建立在准确性上,精确性和丰富性都建立在准确性上,离开准确性就无法把握存在变化方式,也就无法把握要表达的思想,把握分为两种,一种是规范 的科学的,另一种是实践的感知的,是很难教授的。
人体长度为8个头长,60-70年代认为是7个,这种划分是对一般性的考察。这8个分别为:头 ,下巴到胸,胸到肚脐眼,肚脐眼到髋部为半个头长(到臀为一个头长),臂到膝盖2个头长,小 腿1个头长。髋一带最其可塑性,大腿小腿比例一致,这一区分对男女有区别,男性中线下 移,女性中线上移,个子高也是腿高而非腰长.对下肢而言,从唯美角度看,是把小腿拉长 ,从前面看,大腿小腿的分界线在膝盖界处,上下大小相当;从后面看小是插入大腿里的, 手臂为3个头长,从肩到肘为4/3个头长,肘到腕为1个头长,手掌2/3个头长,垂下臂正好 落在大腿中间,肩为两个头长,加双臂刚好8个头长,与身长一样,如果以髋骨为圆心,人 就是一个圆。男的脖子短,肩宽,髋小;女的脖子长肩窄,髋大。
头部,指已发育完全还未到衰退的头,以眼线为中线,在纵向上是对称的,但眼线会随年龄 ,性别而游移,正常的头结构紧,内敛,眼线为中线,老人松弛,结构线往上移,呈扩散状 ,小孩未展开,眼线下移,呈内聚状,纵向的头向可以眉毛和鼻底作三等分,耳朵在鼻底线与 眉弓线,眼上线到眉毛为眉毛到鼻底的1/3,嘴中线到下巴也是鼻底到下巴的1/2。横向来看,内 眼角外眼角把头横向五等分,两眼之间为眼宽。鼻子为一眼宽度,嘴为4/3 眼宽,男性视 平线比女性高,女性五官拥挤,呈小孩特点,60岁以后,女性游移更高,所以女性青年时比 男性年轻。老时却更显老。
二、人物透视
人物是多视角处在空间变化中的,透视有两种方形结构和圆形结构,方形为欧美式,圆形为 东欧与苏联式。
1?圆形透视:在视平线下,物体弧线向上;视平线下,弧线向下,这就是方形透视的原理。.方形透视主要两根线来控制,一是中线,另一是眼弧线。中线分隔左右活动,视中线表达上下起伏关系,方形透视适合表达中国传统连环画,平和、古典、温合、含蕴。
2?方形透视
方形透视与圆形原理类似,只是表现起来五官与耳朵在两上平面上,方形透视适合表现机械的人,其有现代感,有现代审美艺术。
3? 身材透视
特别复杂,现代几何体的描述为之提供了大致可能性,头部呈方形,上身为倒梯形,髋部为梯 形,躯干的变化奠定四肢变化。
头肩可以活动,上下躯干(腰)可以活动,包括上下,左右活动。这就包含了透视复杂性,奠 定了动态躯干基础,一方面保持了重心追求,另一面又包含了人物动感。
躯干线与髋骨线是手风琴效应,而非平行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