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美联、路透、法新开幕式报道特色分析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4681 次 更新时间:2008-08-22 11:38

进入专题: 奥运   传媒  

中华新闻报  

对于观众而言,奥运会开幕式是最值得期待的盛大演出;对于媒体特别是通讯社而言,开幕式则意味着一次不允许有丝毫差错的报道战役。新华社、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四大世界性通讯社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英文报道各有特色,体现了不同的报道立场和传播理念。

新华社:

全景展现全球欢腾盛况

作为东道主通讯社,此次新华社的开幕式英文报道不仅时效快、数量大,而且全方位、多角度,全面展现了场内场外、国内国外迎接奥运会的盛况。

1.实时滚动报道,播发多种类型稿件,完整再现开幕式全景。

从8日19:51至9日凌晨2:00,新华社共播发奥运开幕式英文文字稿件108条,英文图片稿件876条。其中,文字稿件类型包括快讯、简讯、详讯、特写、通讯等多种体裁。伴随开幕式的进程,这些稿件源源不断、有条不紊地向全球播发,从不同层面完整再现了开幕式全景,体现了东道主通讯社和中国国家通讯社的实力。

2.积极挖掘现场细节,灵活运用背景资料,使现场报道呈现纵深感。

除了围绕仪式重要节点的多篇特写和对演员、运动员等的采访之外,新华社记者还挖掘、记录了大量生动的现场细节。诸如拍手看焰火的孩子天真的神情,在开幕式当天过生日的老人抑制不住的兴奋,现场各国记者对开幕式的评价等。此外,记者还在报道中灵活运用了相关背景资料,增加了报道的可读性和趣味性,使文字报道呈现出电视现场直播无法企及的纵深感。

3.充分调动遍及全球的采集网络,报道国内外观众、媒体对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反应。

新华社的开幕式报道并非局限在国家体育馆“鸟巢”周围。在国内,上海、广东、新疆、西藏、四川、安徽、江西等地的记者纷纷采访群众观看直播的反响;在海外,美国、日本、赞比亚等国的观众也接受了新华社驻当地记者的采访,畅谈了他们对开幕式的评价和对奥运的期待。与此同时,英国、日本、美国、法国等国媒体对开幕式的报道情况也在新华社的报道中得到了及时体现。

4.在欢庆奥运开幕之时,不忘关注普通民众,不回避敏感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新华社的英文报道跳出了常规开幕式报道的“框架”,在营造全球欢腾氛围的同时,还把视角投向了社会中的普通人,投向了困难群体和弱小国家。9日凌晨00:18发出的一篇报道采访了包括河南艾滋病村的居民、北京盲人电影院的解说员、四川地震灾区蛋糕店的店主、西藏拉萨一家寺庙的管理者、苏丹达尔富尔的教师在内的多位普通人,讲述了他们如何度过这个夜晚,以及他们的期待和梦想。

美联社:

冷眼旁观北京奥运

美联社对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报道并没有面面俱到,既没有密集发稿,也没有铺陈描写,相反有点“冷”,主要反映的不是奥运的欢乐气氛,而是“不和谐”的声音。

1.简要描述开幕式看点,反衬中国国力提升,同时指出存在的各种问题。

美联社9日凌晨03:02发出的报道以这样一句话开篇:“中国不只是走上世界舞台,它是高高地飞了上去。”这样一句评论统领全篇,奠定了文章借开幕式报道中国崛起的基调。但是,美联社的报道特点在于,它并不是正面报道中国经济发展、综合国力提升,而是在指出这一事实的同时,穿插环境、人权、达尔富尔等问题作背景,追求“报道平衡”,做出“冷眼旁观”的姿态。

2.紧盯敏感事件,密切关注安保举措和示威活动。

中国的安全保卫措施引起了美联社的极大兴趣,记者把更多的笔墨用在了报道中国采取的各种安保举措,与奥运会开幕的欢乐氛围形成鲜明对比。另外,藏独分子等反华势力在奥运开幕前后组织的示威活动也受到美联社的关注,从某种程度上充当了反华组织的传声筒。

路透社:

广泛涉及有争议的热点

与美联社相似,路透社的奥运开幕式报道没有突出渲染全球体育盛会的主旋律,而是认为光彩夺目的奥运会开幕式展现了中国的世界梦想。

1.有选择地报道开幕式,着力点集中于两个方面。

一是对开幕式的情况进行了程序性报道,认为演出主要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辉煌,忽略了20世纪的内战、日本入侵等苦难;二是指出中国强调世界和平,欢迎八方来客;三是报道包括布什在内的80位世界领袖人物出席开幕式情况;四是报道了台湾、伊拉克、美国代表团受到热烈欢迎的情景;五是借联合国呼吁全球休战主题,报道了一些地区仍存在的战乱。

2.亦述亦评,广泛涉及有争议的热点话题。

路透社把奥运会开幕式置于全球政治、经济背景中进行报道,特别涉及了中国在世界范围内面临的各种有争议的话题。包括中国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中国西藏地区的不稳定,奥运会的预算开支,苏丹达尔富尔问题等。报道称,奥林匹克的聚光灯使中国这一面积辽阔的亚洲大国接受了世界目光的苛刻审视。

法新社:

有闻必录,兼听兼报

法新社对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报道主要特点是有闻必录,对于开幕式的壮观、中国人民迎接奥运的热情、安保措施的严密、藏独势力采取的示威行动都有涉及。

1.在重要节点推出快讯、简讯,及时播发开幕式消息。

与新华社报道类似,法新社在开幕式的进行过程中推出了一些快讯、简讯和特写报道,把现场情况及时向全球传播。例如,对希腊、日本、南非、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代表团的入场及旗手情况都做了快讯报道。在开幕式结束后推出综述报道,报道内容包括“鸟巢”体育场现场的盛况,世界各地观众收看直播的情况等。在开幕式第二天,还对一些国家媒体对北京奥运的报道情况进行了梳理、分析。

2.一方面全景报道开幕式盛况,一方面密切关注示威活动。

在开幕式报道中,法新社不仅报道了演出的壮观和夺目,还采访了激动的中国观众,表现了中国人的自豪感和喜悦心情。与此同时,密切关注藏独组织、人权组织等的示威活动,并积极报道。

    进入专题: 奥运   传媒  

本文责编:qiuchenxi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新闻学 > 新闻传播学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20199.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中华新闻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