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荣幸和北大的同学一起讨论当代领导艺术的问题。“艺”在中国的象形文字中是一个人栽培的意思,与劳动有关,是生产劳动的技能。中国古代,朱熹称,“艺,乃才能”。《论语》中记载书、数、射、御。其中,书是指书法,数是指算术,射是指射箭,御是指架车。中国古代有“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其中艺就是指生产劳动中出色的技能,或者说是生产劳动技术。例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
那么什么是领导艺术呢?领导艺术是指在领导的方式方法上表现出的创造性和有效性。一方面是创造,是真善美在领导活动中的自由创造性。“真”是把握规律,在规律中创造升华,升华到艺术境界;“善”就是要符合政治理念;“美”是指领导使人愉悦、舒畅。另一方面是有效性,领导实践活动是检验领导艺术的唯一标准。戈尔巴乔夫领导苏联解体不能说是成功的领导,霸王别姬也不能说是成功的领导艺术。
领导艺术是领导者个人素质的综合反映,是因人而异的。黑格尔说过:“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同样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没有完全相同的领导者和领导模式。有多少个领导者就有多少种领导模式。
领导艺术具有随机、非模式化的特征。领导模式就是领导方法,哪位领导者在错综复杂的矛盾中抓住了主要矛盾,他就能把领导艺术演绎得出神入化。例如,牵牛要牵牛鼻子,十指弹钢琴,统筹兼顾,全面安排,这些就是所谓的模式化。
与领导艺术相对的是权术,权势就是弄权之术。君王难变之水,弄权之术。权术是一个贬义词。现在市场上卖的有关领导艺术的书其实讲的是权术,讲的是如何使用资本家的权术。例如,《办公室战术》。我曾卖过一本《豺狼的智慧》,开篇这样写到:“换上狼眼看世界”。这就是权术。
清朝末年民国初年,流行厚黑学。李宗武说到,一部政治史就是厚黑学。项羽不厚不黑,刘邦又厚又黑,因此项羽斗不过刘邦;刘备厚,但是他的江山是哭出来的;曹操黑,很小人;韩非只厚不黑,被吕布腰斩。
市场上卖的书多是讲权术的。历史上研究权术的有两位名家。一位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韩非,一位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的马基雅维立。研究领导艺术要讲其与权术比较,因为只有实地考察、亲身体验、经过比较才能深化,有比较才有鉴别。
现在来看两位大家。韩非是韩国的公子,但是与国君的关系并不是很近。当时韩国的地理位置并不好。韩,晋之别称,西有强秦,北是魏国,东是齐国,南是楚国。合纵联横不是上等的策略。韩非企图说服韩王,用“法”治国,但是未被采纳,韩非不得志,著书《韩非子》55篇,奉行法、势、术,其中“法”是刑的前提,“势”就是作势、借势、用势,“术”就是权术,是君王藏于胸中、不可告人的、暗中驾驭下人的方法。推荐大家看《秦相李斯》这本书,作者是钱民,就是钱其琛副总理的儿子,是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的,港台那边有繁体本。作者写到“我对李斯着迷已久,感觉两千年的距离并不存在,李斯、韩非永远在人间”。李斯和韩非均是许广的学生,两人都讲权术。李斯是楚国人,是看粮仓的小官,他著有《鼠论》,人生如鼠,或在仓,就是粮仓,或在厕,就是茅厕,这两者的境遇是不同的。就像他和韩非的境遇不一样一样。韩非是公子,锦衣鲜亮,一表人才,交学费交的是细粮,而李斯交的是粗粮,差别很大,但是韩非口吃。李斯后来任秦国的宰相,韩非投奔李斯,说服秦国灭掉韩国,李斯说韩非由帝国主义者变成了国际主义者。秦王非常看重韩非,说“得此人与之尤,此生足矣”,李斯嫉妒,毒死韩非,被赵高生擒,后满门抄斩,株连九族。
马基雅维利,是意大利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和作家,最著名的著作是《君主论》,商务印书馆1985年翻译出版了这本书。马基雅维立说我专门研究君主,他有丰富的知识,著《君主论》献给君主。《君主论》在出版400年后,又重新献给墨索里尼。与马基雅维立相关的又产生了马基雅维立主义和马基雅维立式人物。马基雅维立主义强调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只要结果是正确的,手段总被称赞。马基雅维立式人物不讲伦理道德,公开赞美恶德恶行。马基雅维立认为,人类斗争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法律,讲究的是人性;一种是武力,讲究的是兽性,既然两者都存在,那么就无人道可言。君主要满口说道德,但是实际上时刻准备武力。君主是狮子,要战胜群狼,君主是狐狸,要识破猎人的陷阱。
马克思评价马基雅维立,认为他是从人出发,从经验出发,使政治从神学和人学中脱离出来。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小权术学。
领导艺术和权术学是有区别的。主要有以下四个区别:第一,前者处于公心,后者谋于私利。第二,前者公开运作,后者暗里进行。后者用西方的话说就是undertable。权术就是搞阴谋,历史上的大权术家都是大阴谋家,大伪诈家。第三,前者公开示人,后者秘而不宣。前者可以告诉世人,以总结经验;后者只做不说。例如,毛泽东批判林彪是要掺沙子,甩石头,挖墙脚。而林彪的五七计划却是秘密的。后者之所以不说,一是因为极不道德,说不出口;二是因为秘密一经泄露就要失败。我曾经读过《治平宝鉴》,这也是讲权术的书。当年慈禧太后27岁,孤儿寡母,垂帘听政。命尚书房大臣给其讲授统治经验,分类讲解,讲分化、瓦解、控制和如何对待下属。当时光绪的老师翁通和给讲课,光绪和慈禧一起听课,后来慈禧不让光绪听,只是自己听,因为她要对付光绪。后来,印制成书,但是不发行,只供慈禧太后一人阅览。慈禧太后对此深思熟虑,极用心血,活学活用,立竿见影。慈禧太后掌权48年,虽然清朝那时的统治算是最腐败的,但是作为一个女人,她个人又是成功的。现在已经有文白对照的《治平宝鉴》了。第四个区别,前者的理论基础是辩证法,后者的理论基础是诡辩论。列宁说不同在于灵活性不同,客观的灵活性是辩证法,而主观的灵活性就是诡辩论。权术是诡辩论,因为他今儿说今儿有理,明儿说明儿有理,怎么说都有理,没有标准。
可见领导艺术与权术是有区别的。把握区别要注意原则,要分清敌我,在对敌斗争中,要使用谋略和策略,麻痹敌人,分化瓦解,各个击破;但是同志之间不能运用对待敌人的方式,如果用了,对方便能够感觉到,顷刻间,人际关系瓦解。生活中就有寄匿名信,雇佣杀手,制造条件发现对方弱点的。
讲到领导艺术就要涉及到领导者。领导者在汉语中有多种意思,领导也有多种意思,例如领导活动,领导过程,领导功能,领导者,领袖们,领导班子,领导集体。美国统计,领导的定义有350多种,领导者的定义有160多种。虽然有很多中说法,但是这并不表示领导是主观随意的,而是从不同角度研究把握的结果。如政治界认为领导者就是切蛋糕的人,是划分利益的人;而心理学界认为领导者就是心理学家,是教师,是与官僚相对的,是教练,会亲身实践。
波德·杜拉克对当代领导者的定义是,领导者是其后有追随者,一些人是思想家,一些人是寓言家,这些人都很重要,而且也很急需,但是没有追随者就不会有领导者。思想家,寓言家有追随者就是领导者。马克思是世界领袖。推荐大家看《未来的领导》,是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作者是美国的赫塞尔本等政治学的专家。还有《未来的组织》。美国另一位政治学专家约翰·加纳德,他曾在美国六位总统手下工作过,担任过美国健康福利教育部部长,后到大学做教授,教授领导艺术,他是真正有资格讲授领导艺术的人。有学生问他,当领导最重要的是什么,他说:“记住年轻人,最重要的是你要有追随者。”用追随者定义领导者是具有时代精神的,不同与以往的用被统治者定义统治者。被统治者是天然存在的,被统治者不一定是追随者。积极的追随者是骨干,一般的追随者是群众,不追随或潜在的追随者是落后分子,还有反对者。在政府机构改革时流行一种说法,政府的工作中总是有一干一看一捣乱的。追随者是靠魅力争取来的,美国的总统征召追随者,否则就是失败者。毛泽东把中国农民从与政治隔绝的状态唤醒,成为中国工农红军,东方红唤起工农千百万,这其实就是征召追随者。
领导者不同于管理者,前者可以无组织,但是必须有追随者;后者相反。这说明领导者是主动者,是创造者,发动者。进一步说,追随者的外延不同于被统治者,他不仅包括内部成员,也包括外部成员。例如,北大要建成世界一流大学,那么北大的兼职教授,客座教授就都是北大校领导的追随者。另外军爱民,民拥军;警民共建;消费者俱乐部讲的都是追随者。任何组织要达到目标不仅需要领导者的下级配合,还需要上级的支持,教育部长支持北大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北京市政府也支持,那么这二者就是北大校领导的追随者。因此说,领导者不光需要向下的和平行的追随者,还需要向上的追随者。
领导的核心作用是引导和影响作用,引导和影响上下级,既有内政,又有外交,只有团结一致,才能调动千军万马,共同奋斗。
现实社会中,导致追随者产生的因素有很多,有品德魅力,知识能力,回报能力等等,等等,例如傍大款就是为了实现某种目标投入和寄托感情,然后要求回报。
追随者是多种多样的,在二人世界中,梁锦松就是伏明霞的追随者,以往梁锦松经常从香港飞来北京看伏明霞,现在伏明霞嫁到香港,可谓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可惜香港的经济处于低迷状态,这又怎是一个愁字了得。还有,学生是老师的追随者,信徒的牧师的追随者,歌星和球星有他们的追随者,党员是书记的追随者。这里也涉及到角色的意识。
从理论上概括,领导者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从群体和社会生活中自发产生的。我们这里的群体是一个特定的概念,一般指几个人或十几个人的单位,介于组织和个人间的聚合体。组织有正式和非正式的。家庭是一个正式的组织,他是固定的,受国家法律保护的,我们家三口人,在长期的生活中逐渐形成了我是追随者的局面。传统的家庭中父亲是权威,现代的家庭中母亲是权威。一般父亲都是家里的number three,如果在有只小猫的话,那就只能是四把手了。父亲的弊端是不关心孩子,不守信用,只关心工作、球赛、同事和汽车。而母亲干涉的比较多,爱唠叨,因此孩子都希望长大以后像父亲而不是像母亲。有一种说法是教育好一个母亲等于教育好一个家庭,教育好一个父亲等于教育好下一代。在学术界也是,例如开一个研讨会,往往都要有一个老的权威坐镇,往往是他发话会议才能结束。另外,还有非正式的组织,如霍桑工厂,梅奥在霍桑实验中指出,正式组织中存在非正式领导者。由于背景、地域、利益、经验和兴趣等原因往往产生天然的领袖,他会超过正式的领导者,他们能够解决生活问题,暗中操作生产进程。9·11事件中,在一栋大厦里,一个清洁工和四个老总被困在电梯里,由于清洁工每天打扫很熟悉情况,所以在自救的过程中,清洁工就成了非正式的领导者。在社会生活中,政治领域也有非委任领袖的存在,马丁路德·金,是美国黑人的领袖,他是一个思想家,演说家,从来没有政府的任命,只有:“我有一个梦,那就是不同肤色的人平等的生活在一起……”。甘地是印度的非正式领袖,南丁格尔也是领袖,有众多的人追随她从事护理事业,拉登也算是非正式的领导者。
还有另一类领导者,他们是经过选举或组织任命正式产生的,包括登记注册被政府承认的各类组织的负责人。首先是企业,他的员工成百上千,有法人代表,要向国家纳税;还有中介机构,社会团体。
自古以来,正式领导者成长的道路有三条。一是参军,金戈铁马,塞外边关,坚苦卓绝的军旅生活,历经九死一生,一步走进统治者行列。二是读书,学而优则仕,文明社会由受过训练的高级文官治理。中国的科举制度和英国的文官制度都是典范。首先要接受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成为其信奉者,执行者,这样才能使其统治延续。还要学会统治者的礼仪,以礼约束和规范官员。孔子有“不学礼不以言”,西方上流社会有严格的行为规范。美国的一个中学出了16位总统,在这所中学里,饭厅里几百人用餐,但是却听不到一点喝汤的声音。文革中批判大学是修正主义大学,因为那时的大学生是“大一土,大二洋,大三不认爹和娘”,不过我认为,变洋也是上大学的目的,总不能上了大学后越变越土啊。经世治国,政府是有限责任的,110是无限责任的。政府的责任是保护国民免受外族侵害,保护公民不受他人侵害,关心并救助社会弱势群体。一步步从九品到八品到七品,进入统治阶层。十年寒窗苦盼得金榜题名时;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闻;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改变人的命运,这是千古不变的。家长们这一代实现不了的,往往希望孩子能实现,也是所说的代际转移。三是经商,随着资主义经济的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领导者成长的又一道路产生了,投身商界,发展经济,随着事业的发展和组织的扩大,成为正式的领导者,商政相通,互相开放,经济地位的提高,进而谋求政治地位的上升。国外的总统选举前多是企业的巨头。中国的董建华和何厚华都是如此。这是遏制腐败的途径。但是,当官不是唯一的荣耀,也不是没有风险的事业,官场通刑场。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政府通过宗旅治理,至封建社会末期,出现商业组织,如钱庄,票号,船队等。清末出现捐官制度,最大可达到二品道台。我去山西的时候,看见有一家有一个石雕像,就是他们的祖先当年捐官成为二品官。但是,清朝的官场是理性的,捐官只有顶戴,没有花翎,只是虚职,不是实职,相当现在的调研员。
三条路从平民向统治阶级输送领导人才,实现了社会的平衡发展,保持了生机和活力。当时的世袭极少,君子之职,五世而斩。从平民向统治阶层补充人才,实现了良性循环。
正式的领导者又分为公共行政领导者和工商企业领导者。在98年行政改革以前,二者角色混淆,行政错位。改革后,政企分开,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照章纳税。政府部门和军队禁止经商。美国七十年代末,总统多为跨国公司的总裁。我们要界定二者的性质,防止蜕变,要向对方学习,提高自身。
两类领导这有着不同的领域。一个是公共管理领域,今天的MPA,一个是工商管理领域,今天的MBA。我们要明确二者的区别。第一个区别,二者追求的价值不同,前者追求公平与正义的至高无上性,虽然过程中也要计算经济成本,核算经济效益,但是归根结底是为实现公平与正义。后者,追求最大市场份额与利润,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虽然也有公益活动,但其背后是赢利再赢利的动机。后者是前者的衣食父母,但二者追求的价值不同。卢文思·彼得在《彼得原理》中调侃政府阴暗和负面的东西,说后者是赚钱的,前者是花钱的,这在某种程度上是有道理的。我有这样一个亲身经历,那年我陪女儿去参加高考,马上就要开考的时候,一辆警车呼啸而来,车上跑下一名考生,警察冲她喊快跑,原来这名考生要迟到了,因此,他求助于警察,110及时将她送到考场,然后掉转车头,缓缓离去,在场的家长都为110鼓掌。相对的,一家出租汽车公司在考前打广告承诺,高考期间凭准考证,乘车免费,但是高考的当天却很难找到出租车,由此可见,出租汽车公司只是做秀而已。第二个区别,二者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不同,前者提供的是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如国家发展战略、公共政策、国防、公安、环境、图书馆、博物馆等。原则上,社会公众是免费享受的,有时为了弥补开支的不足,或者为了平衡消费也会适当收费,但不以赢利为目的,大学就是崇高的公益事业。另外,他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还具有垄断性和独占性,政府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往往是企业没有积极性提供的,有些东西政府不允许企业甚至不允许地方政府提供,例如军队。后者提供的是本企业特殊的产品和服务,是需要消费者购买才能享受的,虽然有时有试用装或品尝赠送,但这只是他的促销手段,没有免费的午餐,同样没有免费的矿泉水。第三个区别,二者行使的权力不同。前者行使公共权力,是国家法律赋予的,在全社会普遍有效的,以暴力机构为后盾的。后者行使的是私权力,也叫协议权力,通过企业同员工签定协议产生的权力,只在企业内部有效,走出企业就无效。前者是普遍的、系统的、排他性的权力,具有强制性,政府权力是前者的中心。但是前者强调权力的分割与制约,防止绝对权力,防止滥用与腐败,因此,公务员扯皮,办一件事要盖十几个公章,机关效率不高是有原因的,是为了防止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后者强调权利的集中有效,有利于生存和竞争。由此,领导者有一系列本质上的不同,例如职务任期、工资来源、自身素质、工作方式等,这个留待大家自行研究。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当代的领导艺术,这是一个丰富的话题,其中奥妙无穷。首先来看语言艺术,语言艺术是开展领导工作的基本功,是历来选拔领导干部的标准。2000年广东省委讨论处级干部任免的时候,要求同时递交音像材料,包括站姿、坐姿、蹲姿,包括演讲、答辩和口才。去年去台湾的时候看到一本书,叫做《会说话的女人受欢迎》,里面写到,“说上一句漂亮话,少走多少冤枉路”。有一次,我去医院看望我同学的父亲,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学者,我们一起散步,一个小伙子向他问路,但是很没有礼貌,老先生很生气,于是朝相反的方向指去,然后对我说,不懂礼貌,小遛一趟,可见会说话是多么重要。
语言有很多功能。第一是信息的功能,语言是交流工具,是思想载体,但丁说过,语言于我们之重要,就如骏马于骑士之重要。第二个功能是激励的功能。一句口号喊响五大洲,“全世界的无产者联合起来”;“冲啊”;还有广告词。当然也有负鼓励,曾有一位国军上校,因为当时我军的炮火不够猛烈,跑到台湾,老家伙的确身手不凡,后来回国投资,但是在宾馆里遇到了“京片子”,也就是服务员小姐,两人因为服务质量争吵起来,“京片子”咬字准确,吐字清晰,说话频率极快,让老家伙感到共军的炮火越来越猛烈了,最后因脑溢血身亡,这就是语言能杀人。语言的第三个功能是塑造形象的功能。西装革履,言语幽默是领导者必备的。林肯在今天是当不上美国总统的,因为他不善于演讲,其貌不扬,尖声尖气,谈话中喜欢插入冗长的故事。在今天的社会中电视造英雄。
语言具有地域的特征。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语言,同一个国家里还有不同的方言。在改革开放之初,广东经济发展迅速,因此那时全国一片啦啦声,什么小意思啦,洒洒水啦,埋单啦,等等,还有那时广东人管冰棍叫雪糕,其实他们可能连雪都没有见过。
语言还具有时代的特征,莎士比亚当年的词汇量是3万左右,现在的词汇大概发展到了10万左右,那么在今天看来,莎士比亚就是一个文盲,他肯定不懂什么是MPA,也不会明白什么是保温杯。还有现在的家长很难理解孩子们所说的“帅呆了”,“酷毙了”。
另外,语言具有角色的特征。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语言方式,有特有的术语。领导者说话要讲究角色,要规范流畅,赫鲁晓夫讲话就不是很规范。另外,要善于概括和总结。历史上有很多的概括大师,例如毛泽东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邓小平的“摸着石头过河”;“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江泽民的“三讲”,“三个代表”都是如此。
另外领导者要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要站得高,看得透。例如,在MPA的开班仪式上,老师会说,同学们,我们共有多少课,多少个学分等等,而校领导会说这关系到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关系到“三个代表”的具体实践等等。
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天我们就讲到这儿吧,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