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地: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关系 进一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20 次 更新时间:2024-12-28 22:34

进入专题: 国民经济循环   总供给   总需求  

谢地  

 

科学有效的宏观调控是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202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畅通国民经济循环”。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和科学概括。对总供给和总需求关系进行统一筹划、全面安排,不只是推动年度经济工作的一种顶层设计,也是宏观经济治理理念的一种升华,对于以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有重大意义。

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是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条件。总供给是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生产的社会总产品数量(包括实物数量和价值量两个方面);总需求是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为了补偿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而形成的对社会总产品的需求量(包括实物数量和价值量两个方面)。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总量平衡,即总供给与总需求的价值量平衡;二是结构平衡,即以实物形态表现出来的社会生产部门之间的平衡。总量平衡是结构平衡的必要条件,结构平衡是总量平衡的充分条件。为了实现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建立生产资料的社会所有制,剔除商品货币关系,进而有计划、按比例分配社会总劳动。

供求机制与价格机制、竞争机制是市场机制的基本架构。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内在关系的两个基本方面,是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二者相互依存、互为条件。没有需求,供给就无从实现,新的需求可以催生新的供给;没有供给,需求就无法满足,新的供给可以创造新的需求。总供给和总需求是个量的供给与需求的加总以后的总量概念,遵循着供给与需求的共同规律。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这一市场经济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是偶然的、暂时的,而不平衡是必然的、常态的,如何把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结合起来,通过总供给和总需求关系的调整实现国民经济稳健运行、健康发展是一个需要深入探索的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统筹总供给和总需求关系提出一系列新的理论,特别是根据总供给和总需求矛盾运动过程中矛盾主要方面的变化,创造性地提出我国虽然有周期性、总量性问题,但结构性问题最突出。其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主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目的是满足需求,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与此同时,要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要根据我国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建立起扩大内需的有效制度,逐步健全市场体系、完善市场机制,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为了实现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同时促进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的宏观调控目标,必须处理好经济运行短期与长期的关系。

一方面,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国的宏观调控应该而且能够解决好经济运行的中长期结构性矛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以更好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这就需要加强供给侧管理,激发经济增长动力,通过优化要素配置和调整经济结构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坚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不动摇。另一方面,现实中并不存在“绕过短期,直达长期”的办法,经济运行只能是由一个又一个短期接续起来的结果。在国内外环境错综复杂的背景下,直面我国经济面临的各种困难和挑战,同时也不能忽略宏观调控的短期调控效应,若干短期的接续过程就构成了“长期”,每个短期波动都会构成影响长期发展态势的因素。这就需要高度重视以扩大社会总需求数量和规模为目标、以短期调控为主要特征的需求侧管理政策的有效实施。

处理宏观调控长期与短期的关系,就要协调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之间的关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是一致的,不是简单的替代关系。从政治经济学角度看,放弃需求侧谈供给侧或放弃供给侧谈需求侧都是片面的,二者不是非此即彼、一去一存的替代关系,而是要相互配合、相互推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用好需求侧管理这个重要工具,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坚持需求侧管理和供给侧改革并重,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的动态均衡。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在当前国际形势充满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的背景下,立足国内、依托国内大市场优势,充分挖掘内需潜力,有利于化解外部冲击和外需下降带来的影响,也有利于在极端情况下保证我国经济基本正常运行和社会大局总体稳定。

加快培育完整的内需体系,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增强国内大循环主体地位的重要基础。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经济活动是一个动态的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需要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有机衔接,从而实现循环流转。在正常情况下,如果经济循环畅通,物质产品会增加,社会财富会集聚,人民福祉会增加,国家实力会增强,从而形成一个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过程。如果经济循环过程出现堵点、断点,循环就会受阻,在宏观上就会表现为增长速度下降、失业增加、风险积累、国际收支失衡等情况,在微观上就会表现为产能过剩、企业效益下降、居民收入减少等问题。要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必须坚持两点论,统筹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一方面,畅通经济循环最主要的任务是供给侧有效畅通,以有效供给能力穿透循环堵点、消除瓶颈制约、创造就业和提供收入,形成需求能力。因此,必须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另一方面,扩大内需并不是应对金融风险和外部冲击的一时之策,也不是要搞大水漫灌,更不是只加大政府投入力度,而是要根据我国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建立起扩大内需的有效制度,释放内需潜力,加快培育完整的内需体系,加强需求侧管理,扩大居民消费,提升消费层次,使建立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成为一个可持续的历史过程。

事实证明,我国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投资需求仍具有很大空间。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47万亿元。2024年以来,随着一系列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协同发力、持续显效,我国居民消费需求持续释放。2024年前10个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接近40万亿元,其中,10月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8%,比上月加快1.6个百分点,是3月份以来单月最高增速。以“两重”(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和“两新”(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为例,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有3000多万人参与、带动销售超4000亿元。10月份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家具类、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同比增长39.2%、18%、7.4%、3.7%,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个百分点。在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带动下,前10个月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6.1%,对投资增长贡献率超过60%。随着相关政策措施的落地生效,我国的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潜能将得到进一步充分释放,转化为拉动经济稳定增长的澎湃动力。

统筹总供给和总需求关系,涉及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两个方面,应做好需求管理政策和供给管理政策的相互配合。

需求管理即从需求侧入手实施宏观调控政策。需求管理包括需求总量管理与需求结构管理。其中,需求总量管理是指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增加或减少需求总量,以实现总供给和总需求大体平衡的政策。当总量失衡时,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政府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增加或减少需求总量。在财政政策方面,在总需求不足时,政府可以通过减少税收、增加财政支出等方式增加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在总需求过剩时则采取相反的政策;在货币政策方面,中央银行通过增加货币供给来增加总需求。反之,中央银行可以减少货币供给以减少总需求。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较长的特征相比较而言,财政政策的作用更为直接,见效更快。 需求结构管理强调从结构层面解决失衡问题,进而实现总量平衡,其主要政策是通过调整国民收入的分配以改变投资需求、居民消费需求、政府支出需求和净出口需求的结构,以推动实现结构平衡。

所谓供给管理就是从供给侧入手实施的宏观调控政策,核心是供给结构管理。其主要特点:一是具有明确的靶向性,着力于调整个别部门的供给。二是其目标不仅在于实现个别部门的供求平衡,而且在于为国民经济谋求长远发展。因此,供给结构管理致力于淘汰落后部门和落后产能,降低企业杠杆率,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三是着眼于解决中长期问题,侧重于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我国实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供给结构管理政策。供给结构管理通常要同需求管理结合在一起配合使用,才能发挥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包括提高财政赤字率,确保财政政策持续用力、更加给力;加大财政支出强度,加强重点领域保障;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持续支持“两重”项目和“两新”政策实施;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扩大投向领域和项目资本金范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更加注重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党政机关要坚持过紧日子,等等。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等。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重点任务时,特别强调要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包括: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提升消费能力、意愿和层级;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扩大服务消费,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加强自上而下组织协调,更大力度支持“两重”项目;适度增加中央预算内投资;加强财政与金融的配合,以政府投资有效带动社会投资;及早谋划“十五五”重大项目;大力实施城市更新;实施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专项行动,等等。这些需求总量管理政策和需求结构管理政策的实施,旨在增加社会总需求数量、扩大社会总需求规模。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外贸、稳外资;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大区域战略实施力度,增强区域发展活力;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等重点任务。这是以提升供给质量为目标的供给结构管理综合政策,是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保持就业、物价总体稳定,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的需要,也是促进居民收入和经济同步增长的重要举措。

 

(作者:辽宁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院长、教授)

    进入专题: 国民经济循环   总供给   总需求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宏观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58224.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红旗文稿》2024/24,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