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东:心灵向生活敞开——读魏微的《烟霞里》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41 次 更新时间:2024-11-18 22:54

进入专题: 魏微   《烟霞里》  

王光东  

摘  要:魏微新近出版的长篇小说《烟霞里》,在时代大背景下叙述了人与社会、时代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当作家的心灵向生活敞开时,我们在作品中看到了历史、现实、人性、人心相交织的善良与丑恶、温情与冷漠,以及历史进程中对生活无常的无奈与生命无常的忧戚。《烟霞里》这部小说的意义就在于,作家在生命和生活无常感的体悟中,写出了普通人坚韧、认真、诚实的生命力量和生活态度。

关键词:《烟霞里》 心灵 人与时代 无常感

作者王光东,上海大学文学院研究员(上海200444)。

《烟霞里》是魏微新近出版的一部长篇小说,这部小说以田庄这个人物为中心,以故乡为背景,通过编年史的方式,在时代的大背景下展开了人与社会、人与时代、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叙述。时代的风风雨雨,生活的变化无常,家族、血缘、亲情等纠缠、融汇在一起,呈现出人物形象内涵的宽厚与复杂,代表了“70后”女作家一种新的创作维度。在这里作家的心灵是向生活敞开的,小说中每一个人及人生的命运变化,都有时代的光影闪耀其间。他们对生活的那份认真和坚韧,使漫漫日常岁月里有了一种让人感动的生命力量。这种力量抗拒着生活的磨难、生命的无常,让人体味着生活世界的万般滋味和人生的意义所在。

20世纪“70后”的一代作家是在新时期的文学背景下成长起来的,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和思想解放给他们带来了较为自由的创作环境和文学探索的热情。他们感受着时代对文学创作自由的呼唤,对“文学本体”的审美要素有着深深的迷恋。对于文学“写什么”和“怎么写”,他们更重视“怎么写”,因此当他们开始文学创作的时候,似乎不愿意让文学承载更多的生活沉重和社会苦难,一种个人化的、专注于文学本体的探索成为这一代大部分作家的追求。由此他们在小说创作中特别重视小说的语言、叙述、结构等方面,特别重视个人的情绪、欲望、内心世界的表达。《作家》杂志曾组织过“70后”女作家的创作专号,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这些“70后”作家与当时以韩东、林白、陈染等为代表的个人化写作相互映照,带来了小说写作的另一个境界——自觉地游离于群体之外,以边缘化的立场,书写个人的生活体验和隐秘的内心世界。这种突出“个人和文学自身意义”的小说,从文学史的角度看,自然有其不可忽视的价值。重视个人和文学的自身意义是必要的,但对于文学而言,“写什么样的内容”同样是重要的,在当下的文化语境中,我们更应该重视文学如何呈现与生活世界的关系。我在以前写过的一篇短文《文学:与“生活世界”建立“信任关系”》中,曾表达过这样的想法:与世界建立一种信任关系,意味着作家用自己的情感去拥抱社会生活,在自我与社会的互动中,开拓自己的生活世界和经验,而不是沉溺于封闭的自我世界中。20世纪80年代,文学界提出文学的“内部问题”和“外部问题”,这样的区分使文学回归本体,有力地促进了文学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的“个人化写作”,同样开拓了文学写作的空间。时过境迁,这就产生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纯文学”倡导的成功是否意味着文学可以疏离社会而存在呢?显然不能。“纯文学”的倡导,实际上是在当时的历史语境中,在文学与政治的特定关系背景下,以“文学的形式”对社会政治生活的一次有力介入。如果这种理解正确的话,文学也就无所谓“内部”和“外部”的区别,文学与社会、政治、文化、结构、语言、叙述都是相互关联、无法分割的。文学的“内部”与“外部”问题,是“文学存在”的两个方面,它们相互依存、联系而发展。正是在这种依存和联系中,文学与生活世界建立了开放的审美关系,在拥抱社会生活的过程中,焕发出巨大的力量。当我们从这样的视角来理解魏微的《烟霞里》时,会发现魏微在《烟霞里》把自己向生活敞开,在拥抱生活的过程中,理解自己、理解他人、理解生活与社会。虽然她的小说总体倾向呈现出“个人化写作的特点”,但《烟霞里》的“个人”有了另一种艺术境界。魏微在《烟霞里》说过一句话,“人不能总给自己玩。所谓自我认知,必先将自己置于广阔、错综、复杂的人群里,去感知,去体悟,才能获得参照系,找到自己的位子。”对于《烟霞里》的创作而言,那就是不再以“个人”的内心体验和表达为中心,而是重点写“我们”,写人与人、人与时代的关系。小说中的“个人”与“众多的人”融汇在一起,既写了个人的成长,也写了各种各样的人在社会生活流动中的变化。田庄是《烟霞里》一个至关重要的结构性人物,小说通过她的成长经历和生活经历,串连起了爸爸、妈妈、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弟弟、妹妹、姑姑、姑父、丈夫、公公、婆婆等相关的人物,以温情又略带平淡的语言,徐徐展开了时代光影中的日常生活史。日常生活的种种变化以及由此产生的生命之思,都融于年复一年的历史中,沉淀为挥之不去的记忆,那是对故土的眷恋、对时代的凝思,也是对个人成长岁月的审视与怀念。

当魏微把自己的心灵向生活敞开的时候,她看到的不再仅仅是自己,而是时代的力量对于人的命运的影响。有时人自身是无法左右自己的,往往是被动地裹挟于时代的潮流中,磕磕绊绊前行。田庄的爸爸响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到农村去才认识了她的妈妈孙月华,高考恢复才改变了姑姑的命运。20世纪80年代城里的干部或有职称的人可以带家属进城的政策,才改变了田庄一家的生活。改革开放后外婆才与到台湾去的前夫再次相遇,如此等等的变化,给生活带来了诸多的不确定性。生活无常的变化落实于具体的日常生活中,又搅动了本已稳定的人际关系和情感联系,带来了生活的变化和情感的波澜。

对于魏微而言,大时代的变化只是一个背景,她更专注于日常生活中发生的点点滴滴,但又似乎不沉溺于日常生活的情感羁绊,而是以温情、旁观者的姿态,叙述着田庄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大大小小的事情。日常生活中普通小人物的喜怒哀乐所演绎出的生活细节是那样的真实、细致,叙述的过程似乎是平淡的,但又有着动人的情感力量和人性或历史的深度。比如田庄的外婆,与去台湾的前夫联系上以后,整夜睡不着,天亮就起床忙活,不让自己闲下来,接到来信不到几个月就瘦了20斤。牵肠挂肚的情感在短时间内改变了她的生活,这生活细节的点点滴滴,所呈现出的是两人多年前的情感在今天的延续,这里有亏欠,有深情,有思念,有牵绊。这段情感也带来了其他人内心世界的不平静,有理解,有叹息,也有对未知生活状态的隐隐担忧。人之为人的人性良善便在这细节中流淌出来。诸如此类的生活叙述在小说中随处可见,构成了整部作品的底色。

《烟霞里》体现了生活细节中的人性之美,也体现了生活中的历史沧桑和思想深度。“河西王”是清浦改革开放初期的风云人物,后来因贪污罪、行贿受贿罪被判5年,病死在医院。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能够顺应历史发展且在正向意义上发挥自己才能的人,往往会成为时代的推动者,但那些沉溺于自私自利漩涡中的“贪婪”者,则往往会被历史所抛弃,那些所谓的“成功人士”也不例外。对于个人而言,德才与私欲、正义与奸邪有时是纠缠在一起的,“河西王”在历史的进程中选择了私欲与奸邪,是对社会正义的背叛,也是对自我良知和道德的背叛,就必然成为时代大潮中的尘泥烂渣和历史的罪人。对“河西王”的这种理解,既是对历史复杂性的思考,也是对人性贪婪的针砭。历史是丰富的,人心是复杂的,当生活的丰富面相与作者的心灵世界相遇时,在作家所创作的艺术世界里,我们看到了历史、现实、人性、人心相交织的善良与丑恶、温情与冷漠,以及历史进程中对生活无常的无奈、生命无常的忧戚。那么,在这纷纷扰扰的日常生活中,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在支撑着人们的生活?

《烟霞里》的叙述是温情、舒缓、平淡的,字里行间有一种爱意,这爱意似乎不是那么强烈,但却绵长悠远。爱如果能够拯救世界,世界就会如童话一样美好,爱如果能够成就人生,人生就有诗意的美满。但现实往往有缺憾,人生往往有不如意,对于普通人而言,生活仅有爱是不够的,还要有生存的能力,由此,魏微在“爱”之外发现了一种内在的坚韧的力量。这种力量来自普通人对生活的认真和执着,是冗长岁月里生命的延展开放出的花朵,这花朵虽没有美丽耀眼的色彩,但却有朴实、坚韧的气质,支撑着生活的过程。

魏微的《烟霞里》传达出的这种意蕴特别让人动心,也是这部作品区别于那些陷于生活琐碎中的平庸作品的重要特点。魏微在写到田庄曾经生活过的李庄时,认为这个李庄早已不是田庄出生时的李庄,不是爸爸田家明上山下乡时的李庄,不是爷爷15岁时离开的李庄,也不是太爷爷打工时的李庄。这个李庄现在让人陌生了,年老的熟人多七零八落,有的去世了,有的跟儿女去了城里,青壮年都去城里打工了,而田庄的爸爸、妈妈在城里转了一圈,又回到了村里创业。在田庄的妹妹田禾看来,世事变化中,她们家已很幸运,始终衰而不落,或者说衰而未坍塌,原因是她们的爸爸、妈妈太坚强了,韧性十足如同生活本身。受过穷的人都不易折,家庭的兴衰起伏也是常事,但坍塌却没有那么容易,广阔的生活能兜住所有发生过的事情。这种生命的坚韧和韧性,在《烟霞里》大部分人物身上都呈现出来。田庄的外婆在前夫到台湾后,一个人带着孩子再嫁孙开吉,在贫困的生活里摸爬滚打,把孩子养大。与前夫联系上后,二人相聚,其中的酸甜苦辣、冷暖煎熬只有自己体味,但她挺过来了,而且没有辜负自己的良知和情感。田庄的爸爸田家明下乡到李庄,靠着自己的努力,先当技术员,后调到县委办公室做秘书,再到劳动局做局长,虽然能力一般,因各种因素的影响,被调到县志办公室谋一闲职,官场的起起落落让他尝尽人生百味,但他依然认真而有韧性地生活着。田庄的妈妈孙月华是《烟霞里》中非常鲜活的一个人物,作为一个农村妇女,和知识青年田家明结婚后,她省吃俭用,养儿育女,干农活、挣工分,把日子过得有声有色,争吵琐碎的日子里也洋溢着温馨的幸福和浪漫。后来国家政策发生改变,她坚持进城,催促田家明转正提干,进城后买地置房,落魄后回到家乡李庄创业。创业失败后,工厂停产,别墅抵押给了放贷人,但田家明和孙月华住在厂房里,门口开了一块菜地,仍旧有信念、有希望地过日子。田庄又何尝不是如此,她青少年时期与父母、弟弟、妹妹的生活有诸多不如意处,工作后,恋爱、生孩子,也遇到不少问题,但不管遇到什么样的磨难和挫折,她对于生活仍旧有着骨子里的眷恋和认真。他们一家人就是这样相互扶持着,忠诚而又务实地走过了生活中的岁月,一年又一年的日常岁月里留下了他们的笑声、哭声、争吵声,留下了幸福、痛苦、伤感、温暖的种种情感,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写下虽然平凡但又有意义的人生篇章。细想一下,大时代的伟大宏业,正是这些有生活韧性的普通人创造出来的,他们生活的欲望和目的,虽然有的豪迈,有的卑微,有的高尚,有的低贱,但这大大小小的欲望,只要是认真汇合于生活的洪流中,通过自己诚实的努力去实现的,那何尝不是一种伟大的贡献呢?这种对于生活认真的态度和韧性的努力,正是普通人身上值得肯定的伟大品质,从这个意义上说,魏微的《烟霞里》是普通人生命的赞歌。正如魏微在《烟霞里》的终篇谈到人生怎样映照社会时所认为的那样,两者互为映照,“阳光普照大地,可是眼睛里也会落进来星空;那远在天边的,只要你念及,都有可能是你的,会跟你发生关系,哪怕是隐秘的关系;那边蝴蝶拍翅膀,这边会刮起龙卷风。世间万物均为一体、互有关联”。《烟霞里》中这些普通人作为时代生活的一部分,他们和那些英雄伟人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他们在共同推动着这个世界走向未来。

魏微作为《烟霞里》的叙述者,与作品中田庄这个人物,有时是同步、有时是疏离的,她是在写田庄的一生,也是在复活一代人的生活过程。同步和疏离的叙述姿态,使她在写作过程中,对于田庄生活过的乡村、城镇、城市,既保持着一种积极的进入,又有旁观者若即若离的叙述间距。这种叙述方式,使她对过往生活既能入乎其内、又能出乎其外,她对生活记忆复活的过程,也是对生活理解、认识、思考的过程。这种叙述方式和姿态保证了她在面对过往的人和事时,能较为从容地展开叙述,找到情感与理性的平衡点,既能写出生活的丰富与宽厚,又能写出叙述者的内心世界;既有对社会生活精确、新鲜的洞察,也有对人性真切、切肤的理解。这也是属于魏微的一种具有个性特点的叙述。

比这种叙述方式更让我心动的是《烟霞里》的叙述格调。在一次和魏微的聊天中,她谈到写这部小说时,常常有一种生命无常之感。面对老一辈人以及田庄的离世,她对世事变化、生死别离还有韶华易逝的青春,时常有着无奈和感慨。这种生命无常之感使她对世事看得通透了,对人性理解得清澈了,但也有一种命运的感伤。这种叙述格调在《烟霞里》的后半部分,常常刺痛阅读者的神经,在其内心留下挥之不去的伤感。

与这种生命无常之感相伴随的是《烟霞里》对生活无常的叙事,世事易变,人生难以把握,每个人的生命变化似乎都不是自己能够把握的。爷爷去世后的葬礼,在田庄看来爷爷是不喜欢的,但仍然是循着现实的逻辑,按部就班地进行。田庄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姑姑、姑父,甚至包括田庄自己,他们所有人的命运之旅,似乎都被一种宿命的力量控制着,不管愿意或是不愿意,都会陷入那种无常的变化之中。这种生命无常和生活无常的体悟,使《烟霞里》这部作品在纷扰的生活历史中有了一种人性和生活的深度。这种生命和生活的无常感,是个人生命的感受,也是社会生活逻辑的反映,社会生活看似散乱,每一个人的命运看似偶然,但实际上都被一种无形的、笼罩于个人之上的力量控制着,这种力量就是社会生活逻辑的力量。也就是说,社会生活整体而言有其发展的目的性,作为“单个的人”不管自己是否愿意,都只能顺从于社会发展的进程,个人命运的无常变化与社会力量是有着无法割断的内在关联的。对于生命易逝的体悟,又何尝不是面对生老病死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的感叹。也许正是魏微在社会、自然规律面前感悟到“生命和生活的无常”,才有了《烟霞里》对生命、生活的深刻认知和理解。从这样的角度来说,把生活逻辑包含在艺术写作的过程中是重要的,有了这种普遍性的生活逻辑的支撑,个人的生命、生活体验才有可能和其他人发生联系,文学作品才有进入人心的力量。

对生命或生活无常的感伤性体悟,在小说创作中,往往会导致两种情况。一种是生命无常感的感伤性体悟,导致作家对具体生活世事的疏离,表现出强烈的个性化生命经验,生命的孤独、无奈、悲凉等情感弥漫在作品中。对于这类作家而言,他们似乎不愿意和生活达成某种和解,执着于对个人生命内涵的探究和表达,对于人性的丑、现实世界的恶有着深深的厌恶和失望,对现实的疏离意识尤为强烈。另一种是有些作家在体悟到生命无常的悲伤后,更加眷恋现实生活的快乐和幸福,倾心发现着生活中让人感动的人和事,让悲凉的心绪里散发出明亮的光辉。一个作家意识到生命的某种悲剧感,而不屈服于这种悲剧性体验,说明这个作家在生活的现实世界里是有力量的,也是有直面生活和艺术地进入生活并呈现生活的能力的。作为叙述者的魏微属于后者,也许是为了抗拒这种生命和生活的无常之感,她在复活一代人的生活记忆时,对于童年时候的欢快、吵闹,对于家庭生活中温暖的点点滴滴,对于生命中遇到的那种割舍不断的情愫,有着深深的向往,写得细致而又活泼,即使描写对人的埋怨、不满,日常的纠纷、吵架也浸透着一些细微的爱意。她没有仇恨与决绝的舍弃,也较少有意识疏离生活的孤独感,即使对生活中的“人事”有失望和不满,也是宽容地面对和理解,并且深切地发现了普通人身上那种坚韧的生活能力,宽厚地理解生命、理解心灵。在生命和生活无常感的体悟中,写出了普通人坚韧、认真、诚实的生命力量和生活态度。这正是《烟霞里》这部小说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进入专题: 魏微   《烟霞里》  

本文责编:chendongdong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文学 > 中国现当代文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56719.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中国文学批评》2024年第2期,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