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必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更好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作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环节,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关键就是要既“放得活”又“管得住”: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要借助政府“有形之手”弥补市场经济无效性、无序性等先天缺陷,确保市场“无形之手”始终处于有序健康发展轨道,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积蓄动能。
“放得活”的目的在于激发市场主体内生增长动力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才能释放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不断形成经济高质量发展和转型的内生动力。“放得活”的核心在于通过深化市场化改革,将经济决策的自主权交给市场主体,减少行政性干预和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使市场主体能够更加灵活、灵敏地捕捉千变万化的市场机遇,实现资源配置最优、生产调整最佳、管理效能最高,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促进市场主体形成内生创新动力和增长动力。
“放得活”能够推动生产要素的顺畅流动和高效配置。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我国产品领域市场化改革颇为成功,绝大多数产品价格都能反映市场供给和需求变化。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完善要素价格的市场化机制至关重要。要推动劳动、资本、土地、技术、数据等要素按照供需和贡献获得合理定价,促进要素优化配置,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在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背景下,促进要素自由流动,推动要素跨区域和跨行业优化配置,降低要素流通成本和交易成本,消除区域保护壁垒和行业流动障碍。适应数字经济发展要求,通过完善数据产权归属认定、市场交易、权益分配、利益保护制度,促进数据要素与其他要素互通共享,为数据要素市场化定价和释放数据要素潜力奠定基础,提高市场主体的生产效率与决策精准度,增强市场主体的灵活性。
“放得活”能够激活市场主体创新基因,促进其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成功适应市场周期变化、国际国内环境变化和企业生命周期变化的核心要素,其与市场提供的容错空间和自由程度密切相关。“放得活”强化了以市场为主导的资源配置机制,使企业能够更快速地响应市场变化,在激烈的竞争中抓住机遇,在投早、投小和投未来上持续发力,加大“创造性破坏”和颠覆性创新力度,让更多优质创新资源向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新质生产力方面聚集,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和中国智造转变。同时,“放得活”的背后支撑是我国14亿多人口形成的超大规模市场,广阔的市场为建立以市场机制为主导的创新激励机制提供了广泛的试错容错空间,为更多新产品和新服务实现商业化应用提供了便利,也推动更多创新市场主体不断发展壮大。
“管得住”的落脚点在于保障市场有序高效稳定运行
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基础性、决定性作用的基础上,为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有为政府的“有形之手”如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另一只臂膀,有效保障了市场的稳定、有序运行。“管得住”就是要通过政府宏观调控和长期规划、政策引导和有效监管等手段,对垄断、资源错配和信息不对称等市场失灵情况及时予以干预,对经济波动和潜在风险及时进行预警和化解,促进市场效率和社会公平相统一。
“管得住”有利于推动有为政府建设,确保“有形之手”成为市场“援助之手”。为规范市场秩序,政府要及时出台相关监管政策和法规,防止垄断、价格操纵等现象干扰正常市场秩序。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简化审批流程,减少行政干预,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激发创新活力。推动建立全国统一的大市场,促进要素、产品畅通流动,降低物流成本、中间费用。打击扰乱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等违法行为,健全全社会信用体系,营造公平、公开和竞争、合作的市场氛围,推动市场主体在竞争中加强合作、在合作中有序竞争。
“管得住”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举国体制优势,通过产业政策引导,优化资源和产业布局,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产业政策引导,我国已在新能源、高铁、造船等领域完成了从“跟跑者”向“领航者”的转变。未来,要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方面持续发力,通过相关政策支持,鼓励市场主体加大在前沿技术领域的投入和创新实践力度,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推动产业技术的快速升级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抓住新一轮科技创新革命机遇,结合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规划,充分发挥创新联合体机制作用,推动更多前沿技术诞生并实现产业化。
“管得住”有利于提高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保持经济平稳运行与稳定市场预期。通过科学透明的政策引导和及时的信息公开,稳定市场主体预期,减少市场波动,增强市场主体韧性。通过有效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工具,降低短期经济运行中的内外部风险,保持物价基本稳定、就业充分、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和经济增长处于合理区间,增强市场主体信心,提升市场主体抗风险能力。
既要“放得活” 又要“管得住”
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经验的深刻总结,是新时代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推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环节。通过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有机结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以“放得活”来激发市场的内生动力,以“管得住”维护市场秩序,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活力。
——要充分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和潜力。我国拥有14亿多人口的超大规模市场,无论供给和需求,还是生产和消费,14亿多人口的超大规模市场意味着不竭的创新、充足的智慧和无限的消费。要充分调动14亿多人口的积极性,挖掘劳动力人力资本,促进发扬企业家精神,不断提高劳动要素收入占比,最大程度释放中国市场潜力。
——要打通产业间和区域间深度融合、优势互补堵点,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通过产业深度融合解决产业升级阵痛和促进产业迭代创新。未来改革要着眼于服务业低效率问题和“鲍莫尔成本病”问题,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服务业效率,将服务业与制造业充分融合,推动产业结构不断向高级化方向迈进。推动区域优势互补,立足提升产业链链接强度和投入产出技术效率乘数,充分发挥区域资源要素禀赋优势,不断缩小地区间收入差距。
——不断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形成促进创新的政策合力。高效的治理体系是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优势的国家能力体现,也是最大程度发挥政府和市场主体集合创新作用的重要保障。建设一流的营商环境,以新型政商关系为纽带架起政府与企业间的桥梁,明晰政府与市场边界,通过“援助之手”为企业家构建公平、法治、竞争的优越市场环境。要充分发挥市场“无形之手”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和决定性作用,通过政府“有形之手”着力解决市场失灵问题,促进创新的协同性、网络性等优势发挥,不断强化我国经济的自主性、安全性和开放性。
(作者张鹏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增长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胡蝶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
来源:《中国财经报》2024年9月24日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