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是我国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它以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通过聚力技术突破、要素配置优化和产业转型升级等,为我国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推动力和支撑力。高质量发展将为世界带来新机遇,作为中国高质量发展新动力的新质生产力,必然会推动我国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展示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能动角色。
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作为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外交是上层基础的一种展现。新质生产力作为生产力的创新,必然会作用到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上。客观上,新质生产力所包含的各种维度,包括科技、产业、要素、制度及其衍生的环境、政策、数字、人才和开放等,都恰恰是与我国当前外交密切相关的关键词。基于此,我们需要厘清的问题是,新质生产力将以何种路径推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开展与深入?
一、作为一种多元集合的新质生产力概念
作为一个面向先进、创新、突破的概念,新质生产力展现出包容而多元的发展取向。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发展的一种前沿理念,是一种在当前时代中的先进生产力,强调创新、效能、质量等新指标和新元素,首先表现为一种代表生产力最前端的先进“理念”或者“理念集合”。概括地说,新质生产力是一种契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呈现的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新质生产力落地面向的是嵌入先进理念的产业集群。当前,我国国内已经形成了呈现新质生产力的产业集群,如半导体、新能源、数字产业及其他先进制造等,这些产业集群赋予了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竞争力,也为我国更好对外拓展提供了重要抓手。新质生产力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是全方位、深层次的,它既是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也是结构调整的催化剂,是国际规则演变的重要推手。
新质生产力自身也正在塑造一个支撑其更好发展和完善的治理体系。以生产力创新为起点,立足产业,超越产业,形成一个联结不同环节的动态体系,这是新质生产力的必然结果。一方面,在这个过程中,基于新质生产力的产业发展会具备越来越大的规模效应,也会具备越来越显著的利益聚合功能。另一方面,因为其特殊性质,新质生产力也会将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纳入到其有机的支撑体系中,从而产生积极的融合效应。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不仅影响着各国的经济和社会结构,也对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全球治理格局带来了新路径。
二、作为一种分层体系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201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指出,中国必须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进一步强调,坚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使命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经过新时代十余年的发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已经发展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走深走实。
如果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概念进行进一步的操作,它至少可以分解为三个层次。其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是一种“大国”外交,也是一种“特色”外交。其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是一种集理念倡导、问题解决、战略决策、制度创设、体系建构于一身的政策体系。其三,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具体化在外交议题领域中,例如它涉及的外交议题包括独立自主、公平正义、伙伴关系、对外开放、共同发展、国际安全、全球挑战、冲突管控、公共产品供给、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中国式现代化等。
三、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技术革命事关大国兴衰,更是大国外交体系建构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变量。本文认为,新质生产力可以通过以下路径来赋能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其一,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竞争力。面对大国战略竞争的基本结构,我们需要特别关注全球“东西”竞争。新“生产力观”为大国博弈重新开启了理念竞争的新战场。新质生产力具备引领国际竞争的潜力,也具备支撑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在国际舞台上呈现能动性的能力。
其二,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利益塑造力。当前,全球处于紧缩时代或者大国战略竞争结构中,较之以往,利益冲突的烈度和利益分配的难度都有很大提升。新型生产力的发展为扩展利益“蛋糕”提供了可能,也为重新配置全球各国多样的合理利益诉求提供了新空间。在新质生产力引领下,我国可以立足全球,关注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再造,并在厘清相关国家新质生产力需求的基础上,与该国形成一种兼容的生产力合作机制,追求不同国家、不同行为之间的利益匹配格局,“因地制宜”个性化推动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其三,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产业联结力。产业竞合是当前国际竞争中的重要关注点。我们需要立足当前的供应链安全、供应链和产业链竞争的议题,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体系的重塑,并在其中占据有利地位。要将产业作为沟通、互动和协调的平台,通过新质生产力将各国相关产业链接起来,特别是将“一带一路”倡议中的产能合作纳入进来。同时,也要关注与新质生产力相关的海外基础设施建设的推广或者合作,致力于打造提升“五通”和“五路”功效的互联互通网络体系。
其四,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议题容纳力。伴随科技发展和时代变迁,我们面临越来越多的治理“新疆域”,这也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需要回应的现实需求。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具有显著的问题解决能力,它也是一个伴随“全球中国”进程、不断吸纳其他议题进入外交视野的政策体系。我们可以新质生产力为抓手,利用新技术和新资源,统筹发展与安全,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全力解决新时代中的重大全球治理需求。
其五,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合作建构力。国际政治的目的之一就是“多交朋友”。当前,在中美战略竞争势头凸显的情况下,我们面临着较大的被遏制压力。面对全球南方崛起等新情况,我们可以立足新质生产力所衍生的理念、产业、利益和议题等,打造立足新型国际关系和新型战略资源的多元化立体式合作伙伴关系。例如,新质生产力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动力,丰富了“一带一路”倡议平台的合作内容,也势必会提升我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之间的合作力度。
其六,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循环再造力。当前,逆全球化潮流和大国战略竞争交织,“半球秩序”或者“平行世界”成为美西方经常诉诸的政策选项。打通国际国内双循环体系成为我国大国外交的重要任务。面对这种围堵形势,我国可以立足新质生产力带来的经济和政治影响,创造国际政治经济(如国际贸易往来)新突破口,打造更高层次、更富韧性的多元大循环,拓展“走出去”的空间,对接我国国际国内双循环体系,突显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
其七,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治理助推力。我国积极建构自身“负责任大国”身份,在全球治理中积极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但是,中美战略竞争在某种程度上挤压了中国施展自身角色的空间。新质生产力能够推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发挥一种“助推(Nudge)”能力。根据行为经济学的观点,“助推”要求行为者通过积极肯定、选择建议、情境打造与资源支持等方式来呈现有针对性的选项结构,从而影响参与者,获得相关利益,并推动治理目标达成。新质生产力为我们提供了新的理念、新的资源、新的技术和新的政策等,面对当前全球治理体系严重赤字,新质生产力具备嵌入当前全球治理体系、解决全球治理难题的潜力。
四、展望
作为一项崭新的研究议程,探讨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路径与机制需要立足更开放的视野进行更深入的学术探讨和更主动的实践探索。未来,要激发源于新质生产力的外交赋能效应,还需要注意以下五方面问题,从而助力新质生产力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体系中扮演更显著的角色。
其一,着力降低大国战略竞争张力对新质生产力的制约效应。中美战略竞争的结构压力和深入程度可能会影响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力度。如果在美国“政治化”和“安全化”逻辑操作之下,美国有可能将新质生产力视为另一版本的“2025中国制造”,进而进行打压遏制甚至制裁,那必然会削弱新质生产力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支撑作用,也会影响新质生产力及其相应体系的成长与完善。因此,我们不仅应在国内层面为新质生产力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也应该基于统筹发展与安全的基本原则,特别是,在国际层面,为新质生产力的成长提供充分保护和有力支持,减少国际结构对其形成直接冲击。
其二,积极夯实新质生产力的国际政治势能推动力。就客观条件而言,国内外政治经济互动形势可能会影响新质生产力发挥作用的方式,进而影响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接受支持或者展现政策效果的力度。因此,我们应科学评估新质生产力与当前发展所需资源、人力、土地、制度等因素的适配程度,应结合中国式现代化等一系列政治方略,由借力到造力,形成合力,提升新质生产力在国际政治议程中的优先程度。需要注意的是,新质生产力对外交体系的塑造需要战略耐心和战略恒心的支持。
其三,大力增强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与全球发展议程的对接能力。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是当前全球治理方面的主要指导原则。新质生产力如果要在大国外交和全球治理方面扮演主动角色,必须与全球治理的最大共识议程进行结合。新质生产力既是解决当前全球问题的重要抓手,也是全球治理需要关注的“新疆域”。面对全球治理的现状与夹杂冲突混乱的“规则丛”,新质生产力如何探寻一种合适的角色,兼顾政治逻辑和技术逻辑,也将影响其作用程度。
其四,妥善处理与新质生产力相关的外交议题政治复杂结构制约。每个议题领域都有自身的自主运行逻辑,但是,大都受到大国战略竞争结构的影响。可以说,大国战略竞争的张力已经映射在全球议题政治和议题间政治之中。如果将新质生产力视为一个体系,如何将其作为一种统摄主线,来统一处理议题政治中的冲突维度,积极塑造其在议题政治及议题间政治中发挥的问题解决合力,这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外交效果落地的重要依据。例如,新质生产力能够推动我国从有特色的海外基础设施建设外交拓展或者提升到海外“新基建”外交中,以充实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内容。
其五,全力推动新质生产力由新理念向新动力和新实践的转变。作为一种新理念,新质生产力发挥作用需要展现出更稳固的事实基础,并得到国内外理论界和政策界的认可。该概念被接受的程度越大,那么在利用新质生产力推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赋能难度就越小。作为一种新动力,新质生产力需要协调不同国家和地区在目标追求和政策设定方面的利益交集,夯实其动力可持续性,从而为新质生产力更好地推动中国外交实践奠定基础。作为一种面向实践的新着力点,需要在实践中关注正面影响效果的同时审慎应对可能因结构因素衍生的潜在挑战。
因此,我们一方面需要关注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虚”“实”结合,实现理念推广和产业落地相呼应,渐次配合发挥作用;另一方面,我们需要认识到,新质生产力作为一种时代产物,其赋能过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此外,我们也需要注意,新质生产力既会带来战略机遇,也可能面临一定的挑战,尤其是美国的遏制,对此需要坚持底线思维,统筹发展与安全,规划守底线与求突破之间的平衡,推动新质生产力之外交赋能角色行稳致远。
毛维准,南京大学亚太发展研究中心、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本文刊发于《战略决策研究》2024年第4期,第26-55+133-134页,注释略。